首页 理论教育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就联袂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颁给勒·克莱齐奥的新作《乌拉尼亚》,他亲赴北京领奖,获奖作品《乌拉尼亚》也已经于2007年出版,评奖结果的不谋而合充分印证和体现了中国出版界、学界的国际化眼光,以及与世界同步分享最新优秀作品的开阔立场。旨在让广大中国读者在第一时间内能读到国外最新出版的优秀长篇小说。

2008-10-10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勒·克莱齐奥,这位法语作家对中国并不陌生。

他喜欢中国,喜欢鲁迅、巴金,最钟爱老舍。我在这里当文抄公,将我们出版社的资料摘录于下:

今年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就联袂将“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2007年度)”颁给勒·克莱齐奥的新作《乌拉尼亚》,他亲赴北京领奖,获奖作品《乌拉尼亚》也已经于2007年出版,评奖结果的不谋而合充分印证和体现了中国出版界、学界的国际化眼光,以及与世界同步分享最新优秀作品的开阔立场。

“中国学界与出版界第一次为外国当代作家评奖、颁奖”的评选活动“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由人文社老社长聂震宁(现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倡导,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7届,前5届共评出外国优秀长篇小说31部。旨在让广大中国读者在第一时间内能读到国外最新出版的优秀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都是由国内各语种文学研究会、学会的一流专家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组成的评委会经过严格的程序层层评选出来的,并经过认真的版权谈判和精心翻译才得以面世,其首创性和权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并引起了国内外作家和文化界的注意与重视。

勒·克莱齐奥

非常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我的小说《乌拉尼亚》,也感谢他们给我的这个荣誉。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很高兴,因为小说的出版和这个奖项的颁发让我能再次有机会来到中国。

我想给大家详细讲讲我对中国的感情。那是在1967年,在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努力下,中法两国当时已经恢复了中断了十几年的外交关系,当时我还是一个应召入伍的新兵,履行着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出于个人的原因,也同时有点理想化,我本希望能通过民事活动的方式来服兵役,于是我申请加入在中法两国交流合作协议框架下的由法国派往中国的第一批年轻人的队伍。我现在还能回忆起我当时的急切心情,我在等待法国外交部的决定。我的家乡尼斯的天空在我的眼里看来好像也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就如同我看过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插的古老的版画一样。当然,我对现代的中国一无所知,但是,我买了一本汉法词典,还有一本中国书法的教材。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申请没有获得批准,于是我只好在服兵役期间去曼谷的坦马查大学。这件事长久以来都是我的一大遗憾。但我却一直保留了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兴趣,对我来说,它代表了东方思想的摇篮。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鉴赏中国的京戏和国画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中国现代小说,比如鲁迅和巴金的小说,特别是北京小说家老舍的小说。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在今天的北京,老舍在《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中描述的北京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和乡土特色。北京已经成为国际大都会之一,它的影响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觉得到。北京的经济腾飞,逐渐现代化,大胆创新,都属于21世纪。然而,北京人仍旧保持着热情好客的传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雄心壮志、夫妻之间的恩爱和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我到中国来收获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从青年时代到现在一直对中国保持着这么高的热情。再一次表示感谢。

(此为勒·克莱齐奥在人文社颁奖会上的获奖感言,标题为博主所加)

我写《乌拉尼亚》是为了纪念战争岁月。

在那个悲惨的年代,哥哥和我都还小。

我们躲在法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因为母亲嫁给了一位英国军医,我们都有可能被德国人送进集中营。

正是在那时,为了克服焦虑,我们创造出一个国度。哥哥读过一本希腊神话之后,决定给那个国家取个天上的缪斯的名字:乌拉尼亚。而我呢,我创造了一种语言和文字:埃尔门语。我们因此排解了不少忧愁。

几年后,在墨西哥的米却肯州生活时,我发现一位名叫瓦斯科·德·吉罗加的西班牙修道士曾于1540年建立过一个印第安人自治村庄,以保护他们免受征服军的欺凌。这个村庄今天仍然存在,名字叫作圣菲·德·拉·拉古纳。当时的村庄采用的是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模式。那是一次建立理想社会的尝试,致力于消除等级与贫富差距,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各自的手艺和学识。

当然,那个乌托邦最终落空了。但是,米却肯州的印第安人依然怀念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着在美国影响下的现代社会无节制扩张的资本主义势力。

正是这种经历使我萌生了写一本现代版《乌托邦》的想法。正如《乌托邦》一样,《乌拉尼亚》的中心人物叫作拉法埃尔,住在临市的历史学老教授叫唐·托马斯,故事发生的河谷是当代墨西哥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那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古老传统与现代生活模式的对抗,就像瓦斯科·德·吉罗加时代的圣菲·德·拉·拉古纳一样。

我并不想借此批评当下的墨西哥,也没有给我的小说赋予什么社会意义。我仅仅希望通过这本书,使那曾经给哥哥和我以勇气,帮助我们度过艰难战争岁月的幻梦获得重生。

勒·克莱齐奥

2007年10月于首尔

(《乌拉尼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如果作家没有人类高深的思想,如果对世上一切基本的东西、一切不愉快的东西没有一种情感的话,就不可能写出好东西,就无法写东西,无法自我表达。

——勒·克莱齐奥《与戈达尔的谈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