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31
准确地说,《潜伏我们周围的》是一本博客选本。博客是网络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新文体,我接触网络晚,接触博客也晚。起初新浪的编辑要我开博客,我表示看看再说。但很多事情出乎你的意料,一位新开博客的朋友在网上搜索我,收到的是同名的博客,以为是我的,惊讶地问我:王老师,你怎么开这么一个博客?网上居然有和我同名的博客出现,而且有一个还是诈骗的。我一听傻了,赶紧声明说,那不是我的。但一想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打电话问的,个别人宁可私下里传,也不会找你核实。我一听,赶紧开博客吧,以免流言缠身。用行话说,开官博吧。官博这词有点可笑,一个人只能代表自己,官博可能是验明正身的意思。
开博客的时间选在六一儿童节,是故意为之。我在开博词中说:“选择六一儿童节开博,我相信博客该具有童心、童趣,也是希望博客永远不要长大,世故、油滑、虚伪是博客的天敌。”博客最初有日记的意味,记录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感触,但现在慢慢变成了自媒体、“晒”(网络新词,展示或显摆)场和赛场。我个人对此准备不足,有时被迫赛一下,比如关于简化字的问题,产生那么强的反响和争论,实在意外。这也是网络的效用,当然也是博客的潜在功能。因为如果不是博客的自在和放松,那篇《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如何》是不会写的,因为这个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是需要严谨论证的。但博客的好处就是可以口号,可以标题党,让人民也享受被语录的权利。
语录体以前一般是圣人的权利,《论语》《孟子》是语录体,我们这一代人经常聆听到的是毛主席和小平的语录,在今天看来,好多是博客体,不是那些报告体。而今天,人民也可以语录了。这就是博客赋予人民的权利。当然,之后兴起的微博因为限制在140字以内就更加语录化了。
起初写博客时,我是有意追求博客体,在形式上有点像随笔也有点像时评,当然也不像随笔时评那么规范。在行文上非书面化,或者尽量网络化,因而有些地方显得不那么规范,甚至有些错别字也因此被捎带进去。现在出书,还是努力规范,合乎语法,做了一些调整,当然约定俗成的就没改。网络的革命,带动了语言的变革,也带动了思维的革命。花城出版社还是敏锐的,出版我这么一本非散文、非随笔、非时评的合集,给了我信心,写作博客的信心,继续网络的信心。
书名叫《潜伏我们周围的》,也是与博客有关,因为你在博客上亮相,看你的人基本上是潜伏的状态,而你在明处,这些潜伏者影响着你、制约着你、成就着你,也毁灭着你。你语录或被语录,都是暗夜里行走的过客,博客就是过客的踪迹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