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在江门参加尹继红的长篇小说《乡图》的研讨会,小说写的和我在江门听到的,让我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又多了一重认识。
孙中山曾说:“华侨乃革命之母。”南洋华人先辈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邹璐先生总结得很好:
一、支持孙中山建立海外革命组织,如遍布南洋的同盟会分会就多达100个;
二、出资办报和创办“阅书报社”,积极宣传革命;
三、捐巨款支持革命,包括购买枪支弹药等用于起义的经费。
“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有不少南洋华人先辈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直接回国参加推翻满清王朝的起义。其中就包括孙中山所领导的、最惨烈的第三次广州起义,也称黄花岗起义。
当中包括南洋富家子弟。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烈士来自南洋。他们当中甚至包括许多家境富裕的南洋华人子弟,如本地富商余东璇的堂弟余东雄等。新加坡人对牛车水一带的余东璇街并不陌生。这个街名正是为纪念这位富甲一方,妻妾成群,曾拥有余仁生和南天酒楼的大老板而命名的。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富商的堂弟余东雄,当年选择回国参加起义,血洒广州街头呢?”
华侨第一代大都缺少文化,很多是文盲,出国也是为了淘金的。在江门华侨博物馆,很多华侨的书信格式不一样,说明这些华侨的水平不够写书信,找人代笔,但他们的第二代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有理想,强国、报效祖国的热情让他们投身到推翻帝制的爱国民主热血行动中,他们的献身精神一直影响了整个百年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行动。这些走出国门又热爱祖国的侨二代,率先创立“烈士”这样一个伟大的词汇。
在辛亥革命前,有的是“忠臣”甚至民族英雄这样的称谓,但烈士的光荣称号始于辛亥革命前的诸次起义,古有烈女,今有烈士。华侨和侨二代的壮举和牺牲,开创了中国现代社会牺牲的先河!
革命者可成为烈士!
牺牲者就是烈士!
黄花岗烈士纪念碑是第一座以烈士命名的烈士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很多侨二代的姓名。
宋庆龄也是侨二代,为了推翻帝制,父母让她成为孙中山的秘书。这是怎样的选择!怎样的奉献!
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感谢这些海外的游子,感谢这些牺牲的青年,感谢这些对我们来说陌生的侨二代。想起来,我热泪盈眶。想起来,我惭愧万分。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在侨二代面前是不是无地自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