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3
虽然身为泰州人,但对泰州的文化所知甚浅,尤其对泰州的佛教文化更是有限。范观澜先生的这部以讲述泰州和佛教文化为主体的《泰州情缘》,对我这飘移他乡的游子来说,大解乡愁之渴。
和老范的认识源于凤城河的一次笔会,那次笔会,刘宁先生是倡议者,我负责联系各路作家,老范是和我对接的,落地衔接。衔接时,老范发给我的短信,最后的落款是“观澜合十”。合十是佛家的礼节,我等凡身尘心,在茫茫的俗海里,一声无言的合十,让我们的灵魂咯噔一下,好似暗中有了光线的导引,家园是那样的遥远又亲近。
1994年的5月,我去蒲黄榆拜见汪曾祺先生,汪先生赠我一本新出的大著《释迦牟尼》(豪华的精装本他手中只有两本,赐我一本。近来我问一些资深汪迷,他们都无此缘分)。他很得意,说,我是用佛经体写成的。在书的扉页,先生用毛笔认真写上:王干同参,曾祺和南。我性愚钝,不解“同参”“和南”其意。待先生仙逝十载,方解其意,晚矣!
今日又见观澜合十之短信,顿生惭愧,顿生尘世彼岸之思。
年轻时,他乡是彼岸。中年后,家乡是彼岸。家园,精神家园,离不开家之眷、乡之念。观澜写泰州,乃是心中的泰州,乃是家园的泰州。泰州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地,都是家园的召唤。他笔之所行,其实是遵照缘分的轨迹。大师小众,相聚相逢相别,自然而然。自然即缘,散文是缘,无缘的散文是虚构,是戏剧,是小说。
有缘人真实。
无缘人虚构。
有情人会爱。
无情人易恨。
我常常想,写作是一种修行,阅读是一种顿悟,评论则是一种涅槃。
绚烂时,词如莲语。
平淡时,字若般若。
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