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无疑是足球的盛大节日,也是球迷的狂欢节。作为球迷,恨不能每天都有世界杯看,然而世界杯足球锦标赛,每四年才能看到一次。这四年中,新王会是谁?廉颇宝刀可老?都是灿烂无比的悬念。四年是一个最佳的时间间隔,每年举办不可能,也没有意义,不然它就等同于联赛。从时间的需求量来说,三年是够了。但正因为有了一年的空白,让人回味,让人心焦,便有了一种等待,便产生了期望的效应,使得如期而来的比赛显得弥足珍贵。我清楚地记得一个高三的球迷,为看世界杯,居然置高考于不顾。母亲责问他,他说,高考年年都可以参加,世界杯四年才有一次。四年作为一个轮回,好像是对应一年的四个季节。而即将到来的1998年法兰西世界杯,无疑又是一个迷人的春天。
为了备战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球队参加了一系列的热身赛。在4月23日的中韩对抗赛上以0∶2再度输给了老对手韩国足球队。我已经记不清这是连续多少场对韩的不胜记录了。工体空旷的座位似乎早就说明了这场对抗的结局,要不这一天的上座率怎么会比不上平常甲A联赛的人数?环顾四周,我悲哀地发现,看球者的成员有了一个让人心凉的比例变化,就是青年人的比例在缩小,而中年人和少年、小孩的比例远远超过以往。那些昔日的青年观众到哪里去了?
初春北京的街头,四处游弋着青年男女。他们并不全是在谈情说爱,可就是冷落工体这昔日繁华地,让人顿生万千感慨。记得友人说起“工体不败”时的佳话,那时节小伙子约会女友,若多次不成,只要改在工体,女友必到。随着球赛的火热,青年朋友的热情也随之升温,从一般的朋友到同心同德的铁杆球迷,离牵肠挂肚的情侣也就不远了。不知道不败的工人体育场成全了多少前世姻缘,也不知道让人失望的工体又拆散了多少情侣。球场上的胜负荣辱,居然关系到爱情的阴晴圆缺,这是诸多足球文化论者所难以设想的。
1997年春天的和风从我头顶上柔情地吹过,我意识到这是北京短暂春天里最为迷人的气息。工体的草坪虽然没有亚平宁球场的茂绿,然而它意味着又一个难忘的春天已经来临。中国足球的春天何时降临?球迷们心头的冰块已经凝固得太久太久,冲出亚洲的春风快快刮起吧。
诗曰:
京城何处不飞花,
工体春深锁健儿。
国脚迈进法兰西,
绿茵雄起亚细亚。
(门外论道·王干专栏 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