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没有和苦难斗争的经历,我们便不会从苦难中获得坚韧的品格。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苦难这笔伟大的财富来磨砺自己。苦难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机会,我们会从中受益良多。
1970年,赵美萍出生在江苏省的农村,在她8岁那年,她的父亲不幸去世,一年后,母亲不堪地痞骚扰,带着她和妹妹逃到安徽,嫁给了一个采石工。赵美萍的继父家境窘迫,他每月只有80元的收入,房子是碎石垒的,唯一能让她满足的是有大米吃。
小学毕业,赵美萍考上了芜湖市重点中学,成了全村数十年来唯一考上重点中学的女孩。可临入学时,母亲和继父因为学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听着继父的吼骂,赵美萍决定不再读书,去上山采石供妹妹读书,不满14岁的她成了山上最小的采石女。石头按八毛五分钱一吨计算,她用17斤的大锤一天可砸4吨多石头,整整5年,就是靠这每天两三块钱的收入,她供妹妹读完了初中。也正是那段炼狱般的日子,造就了赵美萍顽强不屈的个性。
1989年,19岁的赵美萍只身来到上海,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餐馆服务员,虽然工资只有80元,但她很知足,每月给家里寄70元。后来,她去了一家时装公司,对服装一窍不通的她没少挨师傅的责骂,有一次在被师傅羞辱责骂后,由于心神不定,缝纫针扎进她的食指,针头断在指甲里,眼泪和血一起滴在了布片上。但凭着顽强的毅力,赵美萍很快成为一名熟练的服装工人。
1994年,赵美萍开始尝试向期刊投稿,可稿件一次次被退回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的一首小诗在《上海侨报》上发表,她得到了生平的第一笔稿酬:5元。接下来,她的作品开始在各种刊物上陆续发表,赵美萍几乎成了打工一族的代言人。在接受上海电视台采访时,得知她只是小学毕业时,现场很多作家、记者先是愕然,继而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1998年是赵美萍人生大转折的一年。鉴于她给《知音》撰写大量优质的文章,该社邀请她参加海外笔会。此后,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还为她拍了一个打工生活专题片。
同年,《知音》杂志社要招编辑,她将自己发表过的10多万字作品复印了,然后邮寄给了杂志社,在面试进行自我介绍时,她说:“我听了别人的自述,有点自卑,因为我只读到小学毕业……文凭是别人的财富,我的财富是我经历的苦难。如果没有这些苦难,我恐怕没有这么强烈的改变现实的勇气。虽然我没有高学历,但我的经历就是一笔旁人无法能及的财富。”最终,赵美萍从数千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到《知音》后,面临的挑战比想象的要严峻得多。赵美萍以前只会写作,不会编辑。赵美萍想起了“笨鸟先飞”的老话,她找来《知音》十多年来的合订本,一篇篇阅读。当时,没有电脑,每一篇稿子除在原稿上修改外,还要把改好的文章工整地抄一遍。每月她至少交5篇稿子,抄写3万多字。每月编稿期间她从没在12点之前睡过觉。在杂志社的十多年里,她的编稿量都名列前茅,累计发稿100多万字。
2003年,赵美萍获得“武汉市十大优秀务工青年”称号,并成为武汉市城镇居民。2005年,赵美萍将她的个人奋斗经历写成了长篇自传《我的苦难,我的大学》,首印3万册,很多人被她的人生故事所打动,甚至有人认为这本书可以与高尔基的《我的大学》相媲美,仅一年,书就全部售罄。
让赵美萍没想到的是,这本书还让她获得了一段奇缘。2005年底,美籍华人甄先生得知赵美萍的人生经历后,十分钦佩她的坚韧与执着。经过近两年的相互了解,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赵美萍在苦难的大学里得到了很多磨炼,最终她取得了成功。未曾在长夜里哭过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人生的;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明白苦难的真正意义。人需要历经苦难,苦难其实并不可怕,如果心中有成功的信念,那么我们就能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磨难中学会坚韧,在孤寂中学会微笑,在苦难中放飞自己的生命。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摔倒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坚韧力量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们会比以前更加坚强。苦难是上帝送给年轻人带刺的玫瑰,它最终会带来成功和幸福,尽管为了这朵“玫瑰”,我们可能会刺破双手!作家刘墉曾说:“让我们一起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
苦难是一所大学,只有进修、学习在其中,我们才能得到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