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百年朱熹文学接受须打破旧有框架

八百年朱熹文学接受须打破旧有框架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兆鹏先生即指出,文学传播接受研究亟待突破和超越。800年朱熹文学的传播与接受,自然不能套用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的这个框架。如果我们以经学为理由,而将此排除于文学接受史之外,那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朱熹文学接受的全貌。因此,对朱子的文学接受,即使不显于形式,也潜在于内容或意识之中。朱熹的文学及其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之中,而数百年流淌不息,这应是不容争论的事实。

朱熹是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以继承伊洛传统为己任,以二程思想为基础,综合并吸收了北宋以来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深入回应了佛道二家的思想挑战,建立起一个“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高峰,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高峰。

朱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他一生以整理传统学术为任,研究的视野极其开阔,他的学术广涉哲学、经学、伦理、教育、文学和历史。他不以文学名家,却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留下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也被后世广泛接受,传播久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接受研究,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比较丰厚的成绩,已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增长点。但时至今日,文学传播接受研究似乎走到了瓶颈地带,进入了一片盲区,研究理路模式化,研究方法单一化,研究成果同质化。长此以往,不免会让人怀疑文学传播接受研究还有没有出路、有没有意义。

王兆鹏先生即指出,文学传播接受研究亟待突破和超越。袁晓薇也说,别让“接受”成为一个“筐”,以简单化的模式对不同接受对象进行统一操作。

800年朱熹文学的传播与接受,自然不能套用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的这个框架。这是因为,朱熹一方面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他在全民族中的认知程度是最高的。但是,另一方面,朱熹又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多的并不以文学名家的作家,他是思想的创造者,文学在他身上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业。他的“身后史”是极为辉煌的,这主要体现于思想史领域;而他的文学家的身份却被历史性地消解了。这就决定了,朱熹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是此前任何文学家的接受框架都不能容纳的。

研究800年朱熹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必须量体裁衣。

首先,它必须联系朱子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广泛传播的事实。在数百年的科举时代,朱子的《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必读书目,是天下读书士子的必读之书,朱熹的大名便理所当然地在全国广泛传播,以至家喻户晓。

其次,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借助于经学的地位而判然分离,是近现代才明确起来的。如朱子的《诗集传》,今天我们把它作为文学看待,但在清以前,它都作为经学流传。从南宋直至清末,朱子《诗集传》的传播与接受,无论是传承还是批评,其被后人接受便从未中断。如果我们以经学为理由,而将此排除于文学接受史之外,那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朱熹文学接受的全貌。

第三,由于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崇高的地位,加上历代君王及地方官员的尊崇,不仅朱子的诗文,即使片言只语,也都在推崇保护之列。因此,对朱子的文学接受,即使不显于形式,也潜在于内容或意识之中。对朱子而言,不以文学名家,不等于不是文学家;对后人而言,不以文学接受称显,也不等于否定其所接受。朱熹的文学及其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之中,而数百年流淌不息,这应是不容争论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