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道玉这七年

刘道玉这七年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1年,火热的盛夏,刘道玉被国务院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但刘道玉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28年后自己会成为武汉大学的第15任校长。而刘道玉显然太年轻了、资历太浅了。刘道玉接手领导武汉大学工作时,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武大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大大降低。为此,刘道玉一一登门拜访。刘道玉还大胆起用新人作为学术带头人。可是,刘道玉却绝无遗憾地重用了这一代的精英人物。那时,刘道玉收到许多校外有创造性素质的青年们的来信。

梅 雪

1981年,火热的盛夏,刘道玉被国务院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媒体特别强调,年仅48岁的刘道玉是中国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重点大学校长。他执掌武大校政七年,被誉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开创了武大继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

刘道玉十分热爱这所学校,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曾在诗中写道:“金秋时节进珞珈,许把青春铸才华。校园处处留足迹,文章篇篇汗水洒。”

但刘道玉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28年后自己会成为武汉大学的第15任校长。武大前14任校长,不是学术界贤达就是政界名流。而刘道玉显然太年轻了、资历太浅了。他对妻子说:“我这个人,才华平平,成果淡淡。像我这样的人,别说全国,就是在武大,找出个百儿八十也没问题。可是,现在我被套上辕了,共产党员不兴向党辞职,那就只好咬着牙往前走了。”

但刘道玉也清楚自己的优势:“我这个人不能说一点优势也没有。譬如,我是农民的儿子,能吃苦,像牛一样能熬。又譬如,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丢官,那么,就不会为‘保官’而前怕狼后怕虎了,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有人不是常说我‘说话不留余地,办事不留后路’吗?这既是缺点,也是个优点。还有一点,我这个人最喜欢一个字,那就是‘变’。有这个字,就有了创新的最大驱动力。”

大胆起用人才

刘道玉接手领导武汉大学工作时,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武大的学术和科研水平大大降低。在1980年全校科研工作会上,刘道玉语气显得有些激动:“武汉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是全国五所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可是由于‘文革’的破坏,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已降至低点。已故武大创始人及任教者——黄侃、李四光、闻一多、李达、曾昭抡、郁达夫、周鲠生等如果九天有灵,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刘道玉语重心长地说:“知耻而后勇!要像越王勾践复兴越国一样复兴武大啊!”

武汉大学藏龙卧虎,有许多非常著名的专家学者,如病毒学家高尚荫、数学家李国平、光电化学家查全性、历史学家唐长孺、吴于廑、哲学家江天骥、训诂学家黄焯、法学家韩德培,等等,都是泰斗级的人物,要提高武大学术水平首先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此,刘道玉一一登门拜访。老教授们反映,尽管刘道玉当了校长,但他还是像刚进校那样,像学生一样尊敬他的老师。

刘道玉还大胆起用新人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不怕蜚短流长,破格启用七○届毕业生、留日归来的何克清讲师当软件工程所副所长。七○届毕业生在高校常被人贬为“红卫兵大学生”,是“遗憾的一代”。可是,刘道玉却绝无遗憾地重用了这一代的精英人物。空间物理系的保宗悌也是其中之一。他中年有为,但是海外关系很多,政治上长期受到怀疑。刘道玉不怕冒风险,坚决送他到美国名牌大学斯坦福大学深造。他在那里出了成果,为国赢得了荣誉,并带了实验仪器回来了。到1984年他已是学术带头人,研究室主任、教授。

“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

一位出国留学生给刘道玉来信,告诉他,国内的高才生到国外,一旦进入科研领域就显得能力不足,特别是创造力要明显逊于欧美学生。这引起他的深思。他有意识地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这种调查也是“刘道玉式”的:

——刘道玉每天步行上班,从家里到办公室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他常常要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怎么回事?拦截者太多!不是拦路劫财,而是“劫”信息,刘道玉呢,也乐此不疲,这不也是趁机“劫”人家信息的好时机吗?

——晚上或假日,他家门庭若市。于是,他的卧室兼书房也就兼起客厅来了。放不了几张大椅子,就特意放几张小凳子,以免来访者无座位。从吃饭时开始,川流不息,像百货公司门市部。校宣传部长汇报工作,问前来开门的刘夫人:“我今晚是第几批?”答曰:“第十六批!”宣传部长“啊”一声告退了。他不忍心对这位说话底气不足、形容憔悴的校长再进行一次“车轮战”。夜深了,校园里已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刘道玉正好阅读各国的教育专著,研读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他思忖着:“如何通过改革,提升学校的地位?”

《文汇报》1984年7月15日头版发表专讯:武汉大学学生连年涌现尖子,“据统计,该校77级至80级的四届本科生,在全国近50种刊物上发表论文、作品共1570篇,出版书籍14本,有28名学生提前毕业,879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有130多名学生考取出国研究生。”

一位在武大采访的《中国青年报》年轻女记者激动地说:“我跑过全国许多名牌大学,很少见到像武大学生那样富有创造性气质的……”

当然,不是一个学分制就能取得这些成果的。武大首创的导师制,把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余导师,每个导师指导若干名学生,发挥教书和育人的双重功能,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单一功能的政治辅导员制度,促进了学生的冒尖。

突破禁区率先实行插班生制

由于高考制度不完善,一些有特殊才能和特长的学生往往学非所长,学非所爱,妨碍了人才成长,为此,武大实行了主辅修制,鼓励学生在取得本专业学位的同时,修第二专业;尊重学生志愿,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常规,允许确有特长又适应本专业学习的学生转系转专业。

那时,刘道玉收到许多校外有创造性素质的青年们的来信。他们当中有的是自学成材,有的是电大、业大学生,有的是外校想转专业的学生,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刘道玉根据他的创造型人才观,设计了插班生制度。凡是自学到大学二年级水平的社会在职人员,电大、业大及外校学生愿来武大插班者,通过灵活的考核,可以前来武大插班。通过这个制度,一批非重点大学中出类拔萃的学生以及社会上自学成材并有突出建树的青年,获得了到武汉大学深造的机会。

刘道玉的高教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舆论纷纷称:武汉大学是高校中的深圳。

(原载《人物》杂志,2003年第9期,原文题为《刘道玉与执掌校政七年的武汉大学》,本书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