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本唐”传奇

“标本唐”传奇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在武大主理标本馆事务的是“标本唐”在武大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唐兆子和唐健父子。中国标本界有“南唐北刘”说法,刘,是指在农事实验场从事动物饲养、繁殖和标本制作等工作的刘树芳开创的一派。“标本唐”开始在中国各地开枝散叶。

刘我风

武大的动物标本馆由福州人唐启秀和儿子唐瑞昌于1929年创建,是中国最早、最大的标本馆之一,鸟类标本居全国各馆之首。“标本唐”发端于唐启秀的父亲唐春营,北大、复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福州师大等高校,以及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的动物标本馆也均由唐春营的儿孙创建。目前在武大主理标本馆事务的是“标本唐”在武大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唐兆子和唐健父子。

我在武大动物标本馆内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唐兆子先生。有几十年野外考察的工作垫底,六十有三的唐先生精神矍铄,声音爽朗,和校园里常见的老夫子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中国的标本馆

中国标本界有“南唐北刘”说法,刘,是指在农事实验场(现北京动物)从事动物饲养、繁殖和标本制作等工作的刘树芳开创的一派。春节,在给唐兆子的拜年短信中,刘的后人亦自称“北刘”。但是,北刘未形成唐家如此的家族气候,影响也要小许多。

据唐兆子的父亲唐瑞昌老先生告诉他,唐家老祖宗唐春营本来是福州马尾小火轮上的一名船长,当时任职海关的英国官员拉都胥每天坐他的船往返上下班,时间久了,两人就熟悉起来。周末,两人一起去打猎,唐春营向拉都胥学习了一套当时在欧洲颇为先进的动物标本剥制技术。后来,他又把这门技艺教给几个儿子。1919年前后,除次子留守福州本土以外,唐家其他几个孩子先后带着这个独门技艺远走汕头、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标本唐”开始在中国各地开枝散叶。

唐启秀是唐春营的第四个儿子,他先是到了广州中山大学,1928年辗转来到武汉,把自己历年制作的鸟类标本全部捐给了武大,今天樱花大道尽头的标本馆内,依然收藏着唐启秀当时留下的孤本珍品。

1929年,唐启秀把16岁儿子唐瑞昌从老家接来,父子俩一起在武昌阅马场武大旧址(今湖北教育学院)创办了武大标本馆。此后武大迁往珞珈山新址,抗战期间又西迁乐山,父子俩不离不弃,锲而不舍地为武大生物系收集齐了湖北和四川两省的动物标本。1961年,唐启秀先生去世,唐瑞昌挑起了标本馆的大梁,他率领儿子唐兆子和其他工作人员辗转大江南北,制作的标本囊括了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品种,目前武大所藏的标本中有95%出自唐瑞昌先生之手。

复活的“动物王国”

唐兆子现在还有一个身份:“珞珈山子弟同乐会”会长。众多在珞珈山长大成人的教授、专家,小时候都曾跟在少年唐兆子后面打鸟、游泳、叉鱼……唐兆子说,我最擅长叉的鱼是鳜鱼,老虎为什么不会上树,不是因为猫没有教他,而是因为它是万兽之王,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上树这件事不劳它亲自去做;同理,淡水湖中鳜鱼也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吃鱼的鱼,它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完全没有警惕性。我在东湖里发现了鳜鱼,即使它在石头那一边,我只要在这一边模仿小鱼吹口气,吐个泡泡,它也会过来找我——它以为我也是它的食物呢……

唐兆子的动物知识首先来自于父亲的耳提面命,其次来自于野外的多年考察,但他从来没有放松过书本知识的学习,直到20世纪90年代,他还在生命科学院旁听《动物学》课程。武大的标本馆在他主持期间迎来了全盛时期,他的代表作有:武汉动物园“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大熊猫”都都标本;巴东的金丝猴楚楚标本;一条长达4米、重逾400公斤的葛洲坝中华鲟标本等。

记者问:“标本唐”是不是真的像外人所说,只在唐家家族内传承,而且,只传男,不传女?唐兆子大笑:可能早期曾祖传祖父那一代时有这样的想法,但后来科学昌明,技术共享,“独门秘笈”已不可能保密。譬如武大标本馆,就不定期地办过标本制作培训班,但大多数学员回去后都不了了之。唐家的男人之所以能代代相承,全凭大家对这份祖业的敬畏和热爱,当然,还有悟性!但猎取动物需要长时间的野外作业,制作标本需要直面血腥,而且两者对体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所以家族中的女性往往自觉地回避了。

现在,40岁的儿子唐健接过了唐兆子的班。唐健虽然是学计算机出身,但初中时就偷偷做过标本。唐兆子希望儿子发挥特长,把标本馆转化成一个数字博物馆,到那时,人们可以在电脑上随时游览这个“复活”的动物王国,不必再等待一年一度的樱园花开。

(原载《武汉大学报》,2011年1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