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踏遍来去枝

踏遍来去枝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校因其百年历史,和她培养的万千杰出人才,实际上对每一个珞珈学子在内心之中都是一种压力和提示。我想我仍会奋力前行,毕竟我是毕业于百年名校的珞珈学子啊,我会在她的期待中干得更好。

邱华栋

1988年夏天,我因为在中学时期就发表了十万余字的文学作品并出版了小说集,而被母校免试破格录取了。上中学时我别的科目都还不错,但数学成绩不好,仅此一项要去上武汉大学这一国内的一流重点大学,可以说比较难。而母校“慧眼识才”,将我免试破格录取为保送生,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是我在内心之中对母校永远心存感激的原因,因而早早就在内心中立了志:一定要成为珞珈学子中优秀的一员,也让母校有一天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大学的那4年中,我记忆最深的是图书馆,那是我最喜欢去的场所。我和几个热爱文学的同学组成了文学社,开展读书活动。我记得当时读各类文学名著,是按照字母,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阅读的,几年下来,读的国内外大师、前辈的著作不计其数。正是在大学期间打下的相当坚实的基础,使我毕业后没几年,就在文坛上迅速崛起,成了新一代青年作家中较有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一个,出版了文学作品集20部合300万字。因此,我把已经取得的一切全部归功于母校,没有她的湖光山色的润泽,没有她的期待和鞭策,我肯定不会取得这样的战果,对母校我是在内心中怀着孩子对母亲般的深深感情的。

我这几年趁着出差的机会去过母校几次,觉得她一天比一天漂亮了。一所大学,一所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想肯定是这所大学的精神。在母校庆祝百年校庆的时候,我在想,母校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传统呢?当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我的脑海中首先涌现出来的是一些人的名字:李四光、竺可桢、闻一多、罗荣桓、周鲠生、伍修权……一大串沿着历史之河浮流闪烁的闪光的名字,他们全与武汉大学有关,又与中国近现代、当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和教育有关。我想母校的传统精神,就体现在他们身上。百年母校,她的毕业生我估计已有近十万之众了吧?这十万珞珈学子,像火种一样撒遍大地,在各个行业中力图出类拔萃,那种生生不息的情景,着实令吾辈激动万分。

想起母校,我的内心就感到温暖。母校是一个训练场,她把技能、装备、学养和知识交给了我们,但在社会上拼搏,则仍要靠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努力奋斗。这些年,我大部分时间仍在读书、写作、搜集各种资料、研究文学和现实的各种问题。把在母校养成的好习惯一直保持着。甚至连作息时间,也和在母校时养成的一样。因为当时在校时每天晚上11点左右寝室是要熄灯的,我也就按时睡了。直到今天,我写作从来不熬夜,保持着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作家都有写作怪癖,大多数都熬夜,但我想熬也习惯不了,看来母校的熄灯制度真的很有用呢。

母校因其百年历史,和她培养的万千杰出人才,实际上对每一个珞珈学子在内心之中都是一种压力和提示。像我,一进大学,就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已培养出那么多优秀人才的学校学习,一种紧迫感使我无法松懈,我必须配得上“珞珈学子”这个名称才行啊。这些年很多场所,碰到了很多校友,一谈起是武汉大学校友,顿时有一种亲切和亲近之感,沉默和戒备立刻化为热烈的交谈。母校的各种消息我也时时留意,虽然几年没回过母校,但实际上仍旧牵着一条线,眷恋着母校。

回想起在母校的学习,我觉得也有些遗憾之处。就是我没有利用那个时间把外语和传统国学学习得再扎实一些。现今作家都是越来越学者化,一个好的作家,不光靠生活体验和语言文才,还得依靠知识和学问的积累与滋养。当时在母校念书,我的英文、日文现在看来都不算学好了,古文的底子也薄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鲁迅、胡适、林语堂、郁达夫、巴金、茅盾,个个都是学贯中西,我们这一代比起他们来,两方面都不够。当然,时代的历史情境与要求不见得完全一致,但大作家既算生活的学问家,也应该是文化的传承者,所以,尽管如今时间紧迫,我仍在努力学习外文和古文,从两个方面来弥补不足。

对于我来说,肯定没有写出令我满意的作品。作为一个当代文化和文学的探索者,我必须面对时代,面对我们民族的心灵史去写作。而这种写作如同一棵树的生长,也如同在一条漫长的隧道中的前行。我的道路是一条“绳索”,它充满了危险和诱惑,我在这条道路上还能走多远?我想我仍会奋力前行,毕竟我是毕业于百年名校的珞珈学子啊,我会在她的期待中干得更好。

(原载《珞珈学子在京城》,武汉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0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