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原资开系党总支书记 唐祖佶)
想起林韵玲,不禁失语。千言万语哽在喉头,不知何起何落,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短暂,又仿佛远得遥不可及。再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时光在归途,怀念却无处诉说。我想,或许最好的怀念就是再重温一次往事吧。
赤脚的大姑娘 节俭的热心肠
我对林韵玲的最初印象是从1960年8月她步入中南矿冶学院采矿楼的那一天开始的。像我当年一样,她总是打着一双赤脚进校门、进课堂、上操场;直到十月底寒风吹来,才不得不穿上鞋子。每当她路过人群之时,周围的同学都会不由自主地多望上几眼: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打着赤脚走路,就不怕着凉、扎伤?想来没别的原因,只因家境贫寒。她有10个兄弟姐妹,就靠她做店员的父亲一个人养活,50多元一月的工资要养活全家12口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从小就经受的贫苦反倒养成了她勤劳简朴的好习惯,她不仅自己艰苦朴素,还经常把自己为数不多的衣服、袜子送给周围的同学,因此深得同学、老师的称颂。
播送永恒的爱 奉献慈母的心
林韵玲同志既是我的学生,又是我的战友,我俩在同一条战线上曾合作共事19年;从1965年8月毕业留校到1996年10月退休,她一直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这一路走来,从学生政治辅导员到系党总支干事,到系党总支副书记;从理学系、采矿系、矿山系、资开系到资环建学院,她步履如故,一干就是31年。她把党和教育的需要与自己的个人志趣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工作认真扎实、深入细致,勤学苦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开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在我看来,她的业绩和经验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抓队伍,育人先育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两头,带中间,奉献慈母般的心”、“走出去,拉进来,军民共建创奇迹”。
林韵玲同志爱生如子,她胸怀一颗慈母般的心,每天从早到晚都念着学生;她几乎每天都要到学生宿舍查起床、查早操、查就寝、查生活,定时去课堂听课,查迟到、早退、旷课、讲小话、打瞌睡、舞弊,以便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状况,了解学生的困难、疾苦和思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找学生谈心;发现问题她会立即召集班干部、党团干部、班主任及学生专干开会讨论,及时处理种种状况。对于个别违纪学生,她会进行个别谈话,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她建立起了“三早”、“两晚”、“五记”的检查评比制度,率先在我系开展了“文明寝室竞赛”和“五星级文明寝室竞赛活动”,建立了“周检、月评、期奖”三结合的评比制度。我系是全校获得“文明寝室”奖最多的系。对于后进的学生,林韵玲同志从不厌弃,总是满腔热情地开导他们,逐个进行帮教谈心,并适时进行家长信访,在与学生家长的通讯交流中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指导他们克服缺点,进而改进学习方法,勉励他们努力上进。
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林韵玲同志更是嘘寒问暖,逐一进行救助。据不完全统计,在1989至1995年间,林韵玲同志找各类学生谈话近千人次,和学生家长通信联系几百封。她还积极协助系领导在系里组织设置了“扶贫济困基金”和“开拓奖学金”,并草拟了“开拓奖学金章程和奖学金试行实施办法”,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鼓励、表彰。
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全系学生的政治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财富。以实践为思路,林韵玲同志认真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了3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试谈红与专》《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预测和分析》《浅论新形势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这些论文揭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受到了同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在1988年,她被光荣地评选为“校优秀党员”。
学马列 举红旗 全心全意为人民
林韵玲同志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处处做模范,更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在艰辛繁杂的工作中,她从未放松自己的理论修养,始终坚持学习马列理论和毛泽东著作,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反复阅读了“老三篇”和五篇哲学著作,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她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对照检查自己,抓差距,抓问题,自觉改造思想,写了数本学习笔记。通过不断充实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她养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图名、不图利,一心为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1970年,她又被评为学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为了适应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她还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恩列斯毛论教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管理学》《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程》《政治经济学》等一系列的理论著作,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同时,她还带领学生专干和全系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她组建的“马列毛著学习小组”,仅1992年就有近200人参与其中。她组织大家学《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老三篇”,也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反对自由主义》《纠正党的错误思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新五篇”。在理论学习之余,她还引导大家广泛地践行这些思想,于是在全系开展了“学毛著、学雷锋、讲奉献、树新风”的“八个一”活动,即读一本书,做一件好事,唱一首好歌,写一篇心得,搞一次义务劳动,组织一次参观,主动办一次学雷锋汇报会,出一次专刊。这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大大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开拓创新堪表率 军民共建立功勋
林韵玲同志不仅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思想理论,而且能自觉运用马列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率先在中南工业大学资开系开展了与长沙工程兵学院“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从1984年起,直到1996年她退休,干了12年,她担任共建小组组长。每学期制定活动计划,围绕思想教育、文体宣传、科技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采用请进来、拉出去的形式开展了近百次的共建活动,如迎新、军训、节日庆典、运动会、球操比赛、文艺会演、学术论谈、工作交流、毕业典礼、演讲比赛、义务植树等。作为活动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每次她都会事先制定活动方案,召集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开会讨论,并邀请系党政工团领导、教研室主任莅临、指导,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定案,再上报校学工部。此外,动员系师生员工报名参加,组建活动队伍,组织节目演练,筹集活动经费,准备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撰写经验论文、报告文稿等诸多事务,都是她一手策划、操办。每次活动她都亲临现场、带头参加,几次义务植树她都是走在最前头,抬树、挖坑、埋土,即便是累得满身大汗也听不到她一声抱怨;每次活动,官兵师生们无不欣然赞叹。她当年带领大家栽的水杉如今已经参天,它们坐落在冶金楼、数理楼后面,沉默而顽强地见证着那段热火朝天的时光。
通过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爱党、爱国、爱校、爱事业的政治热情,大大提高了全系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我系的精神文明建设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我系和长沙工程兵学院一大队的“共建”业绩,中宣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给我们颁发了“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1997年8月27日,校党委副书记龚竹青同志带领我和林韵玲同志出席了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电话电视表彰大会湖南分会场会议,并上主席台领取了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字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奖匾。
爱的力量 诚之硕果
30多年来,林韵玲同志一直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她勤奋好学,打下了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扎实细致,开拓创新;她以高贵的人格魅力和慈母般的爱心关爱每个学生成长,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付出了全部身心。1991年6月15日和1992年3月12日的中南工业大学校报刊登铭记了这一切。这两篇文章分别是《心系学生》和《林韵玲——化作春泥更护花》,深深表达了全校师生对林韵玲同志的深情赞颂。“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她的学生”,“她播种永恒的爱……有写不完的故事”,“她付出的心血在春天的鲜花再现……在奋战在全国的无数厂矿的学生的蓝图中再现”,“春风化雨,朴树开花,红满大地”。在她的辛勤努力下,资开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呈现勃勃生机。
回顾林韵玲同志的一生,处处是光辉和荣耀。她受到了省教委、校系党政领导和全系师生员工的高度赞美,先后荣获了“湖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湖南省毕业生分配先进工作者”、“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学生工作干部”、“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女职工”等光荣称号。在她即将退休的前一年即1995年,荣获了“湖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殊荣,并被记“湖南省教育系统二等功”。这是她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她是我的好学生,又是我的好战友,我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