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采矿86级 李孜军)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林老师逝世的消息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一时喉头哽咽,悲痛竟难以自抑。
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死亡,总是让人措手不及的;而死亡的冷漠和残酷,不身临其境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至于我们永远都无法谈论死亡本身,而只能勉强勾勒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死亡的光是如此刺眼,而亲近的人离去带来的冲击更甚,我确实有好长一段时间无法冷静地接受林老师去世的事实。如此浑浑噩噩地过了段时间,终日被俗务缠身,此刻我终于决定坐下来,努力地整理连日来汹涌繁杂的思绪,因为我渴望写下一些文字——尽管微不足道——来纪念我亲爱的林韵玲老师。但我内心深处还是隐隐地相信文字的力量,它是承载人类情感的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的神秘纽带。当我写下关于林老师的哪怕只言片语,我想,它们可以传达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林老师离开我们转瞬已是一年,林花谢了春红,时光太匆匆,甚至来不及唏嘘感叹。哀乐之音犹在耳畔,墙头的青草已是一度衰荣,时间流逝得飞快,丝毫不怜惜世人的心。蓦然回首,一年前林老师逝世的消息笼罩的日子变得缥缈,甚至很不真实,但林老师的音容笑貌分明仍在眼前。
我与林老师的相遇、相识,要追溯到20多年前。那是个草长莺飞、阳光灿烂的季节,1986年夏末我踏入中南工业大学校园,开始我期盼已久的大学求学生涯。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一位贵人——这是我大学生涯里最大的幸运。这样说丝毫不夸张,历经迷茫的学子最能懂得这份难能可贵。那时我刚刚踏进陌生的校园,和许多同学一样,在最初的好奇、生涩、兴奋渐渐消退后,开始有另一种“危险”思想攀上心头。那就是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对自我选择的犹豫与怀疑,我选的专业是采矿,那时还属于“定向(分配)”类,很快使我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之对定向分配的顾虑,这些都成为我最大的困扰。正当我陷于“水深火热”中时,林老师的关心恰如雨后甘霖悄然而至,这对我无疑是雪中送炭!不知林老师从何处得知我深陷困扰,但她及时来到了我身边,真诚而耐心地倾听我的烦恼与顾虑,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我分析利弊,热忱地提出中肯的建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她还以“现身说法”,以自己和陈寿如老师携手走过的人生路为例来启发我们。结果是我如醍醐灌顶,很快消除了那些“危险思想”和不良情绪,学习方面也迅速地走上了正轨,最终获得了我们专业唯一的一个保研资格。而这一切我必须要感谢林老师,有了她的热心帮助,我才能少走弯路,我想这就是人生导师的题中之意。当然,我也只是当时迷茫学子的其中之一。据我所知,其余那些同学也都被林老师一个个救离“危险”的边缘,都没有在采矿专业面前临阵退缩。相反,我们更加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辛苦”的专业,更坚定了学好专业的信心。多年后,我们同学再聚首时,总是会提到初入学的那一段时光,会大笑着说幸亏那时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后都望向我们的林老师,言语之中自然是满满的感激,而林老师坐在那里,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笑着。
命运总于冥冥之中促成一些机缘巧合,那时的我并没有料到会踏上与林老师相同的道路——我也选择了教师生涯,继续留在了中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因合并而更名为中南大学)。30年来自己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始终没有离开中南大学,与林老师同在一片热土,我时常暗暗有种与林老师并肩奋斗的感觉,这当然是由于我时时不忘以林老师为标杆来自我砥砺,也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以一直蒙受林老师的关怀与教诲。林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今当我也成为一名老师时,更能深刻体会她当年的关爱和良苦用心是如此厚重和难得。如今回忆起20余年的交往点滴,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林老师对我的关爱也是俯拾皆是,见面总会问及我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我读研究生快毕业时,她几次三番主动找到我,动员鼓励我留校任教,她从各个方面分析利弊,说资源开发工程系的发展需要师资,更重要的是我的性格和综合素质很适合当老师,言辞恳切。当年因为老师这个职业待遇差、工作辛苦,很少有研究生愿意留校,所以当时还不太理解林老师的一片苦心,现在想来,我为自己缺乏远见而羞愧,更是感谢林老师当年为我指明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留校后,林老师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说手把手地教一点也不过分,而这给本来就工作繁重的她又平添许多重担,可是我从未见她流露出不满或是厌倦的情绪,永远那么积极乐观、热心助人。同时她也十分关注我们同学毕业后的发展,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毕业多年后她仍能清楚地记得我们同学在学校的诸多情况,同时她也能掌握我们许多同学工作后的情况,有些甚至连我都不知道,着实佩服林老师的记忆力,当然其中包含的对学子的关爱之心自是不言而喻。不难想象,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在社会的洪流中摸爬滚打、激流勇进,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背后,永远有一双眼睛,饱含慈爱,默默地、深切地注视着他们。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们这批游落天涯的学子再一次齐聚母校,像出去闯荡的鸟儿再次回到鸟巢,回到母亲温暖的臂膀下。时值2010年国庆,距离我们这届毕业已经是20年了。在那次聚会上,林老师的话热情洋溢,言语中不经意流露出对学生们的满满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我们深深的祝福。所以我觉得在此时很有必要把林老师当时讲话的录音整理出来,以表达对林老师的怀念:“同学们,见到你们一个一个熟悉的面孔,好像又回到了20年前。应该说现在你们是我们国家的顶梁柱了,将来我们学校还要靠你们,林老师还要沾你们的光。我很有感受,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受到学生热情的接待……有很多心里话他们都很坦然地跟我讲,见到同学特别的亲切……陈老师(林老师丈夫)经常说,林老师你这辈子值了,因为那么多学生惦记着你、关心你,这就是成果;我有时开玩笑地说,我这一辈子是为资开系作了贡献的,林老师这辈子值了;我那时接你们进校,毕业了又送你们出去,同学们在外面拼搏,现在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林老师现在退休了,但是还是很享学生的福。我们常讲,同学们以中南工大为荣,现在我们老师以你们为荣,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的确是顶呱呱的……最后祝大家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幸福美满!”
话如其人,朴素真诚。如今斯人已逝,但我会永远记住这番话,我们所有受教于林老师的人都应记住这些话。这是林老师对我们的肯定和期待,我将携着这些话语前行,时时勉励自己,在沮丧时借以提振信心,在畏难时用于鞭策自我。没想到熟悉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4年后林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但刻在心里的名字却会永远牢记。林老师,您就是刻在我心里永不磨灭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