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班级逐一清教授昨晚看电影

各班级逐一清教授昨晚看电影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韵玲老师恰好是矿山系的辅导员,由此便展开了一段与林老师相识的缘分。这种以林老师为中心的凝聚力令我暗暗吃惊,由此也证明了林老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之高与受爱戴程度之深。执行纪律,林老师是绝不松懈的,这是她的主职工作之一。林老师以她独特的人格和魅力,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仅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力图实现人生理想,更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

(长沙理工大学 教授 采矿77级 吴从师)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矿山系采矿771班的学生,当时称作采矿新771班。林韵玲老师恰好是矿山系的辅导员,由此便展开了一段与林老师相识的缘分。星辰交替,时光流转,许多往事已灰飞烟灭,可与林老师初识的情景却历历在目,穿越时间的迷雾那些影像依旧清晰可见。

大一下学期的一天我因事去采矿楼的系办公室找管教务的赵老师,赵老师不在,坐在靠窗边的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接待了我。她问了我的姓名后便说:“哦,吴从师,你是当过几年工人考上的吧?你们班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同学我都了解,比如杨尚真是民办老师,你和赖森华、张曙都是工人,赖森华好像还是矿工吧……”说起学生的情况来真是如数家珍,我心里暗暗感到惊讶,那时我还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的老师就是林老师。她接着又热心分析了大龄学生的长处和短板,并鼓励我扬长避短,努力学习……我连连点头,觉得老师分析得很在理,对她的热心也颇有好感,心里感觉很温暖。直到回到寝室询问同学,才知道她是林老师。由于我不是学生干部,平日与林老师打交道并不多,不过碰面总是会热心地打招呼,林老师总是笑眯眯的,很温和。

毕业后,由于与她先生陈老师是同行的关系,慢慢地我和林老师越来越熟悉。再加上出差,无论是在西北黄土高坡还是在南国海岛椰林,遇见校友,一聊到是矿山系毕业的,就会有人问:你认识林老师吗?你认识林书记吗?大家就有一种亲近感。林老师已然成为大家的亲密“接头暗号”,更是大家谈论话题的中心,似乎谁认识林老师便自然而然属于同一个大家庭了,便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了。这种以林老师为中心的凝聚力令我暗暗吃惊,由此也证明了林老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之高与受爱戴程度之深。

关于林老师,学生们各有各的回忆,回忆时的神情和话语间尽是陶醉与向往,仿佛想再次回到校园,回到林老师身边,重温大学时无忧无虑、单纯美好的时光。这段时光里,因为有了林老师的身影而似乎早已成为他们最珍惜的一段独家记忆。记得有一次,我在江西偶然遇到一位77级选矿专业的校友,谈话之间自然提及大学生活,提及林老师,酒后有些微醺的他问我:“你还记得我们一起上过一次‘光荣板’吗?”我微笑着点点头,鼓励他说下去。他继续回忆道:“有一晚我们正在上晚自习,突然有消息传来说是后山部队在放电影,班里顿时引起一阵骚动,要知道那会我们的业余生活少得可怜,只是偶尔有放映队组织来学校放场电影,所以能去看场电影放松一下对许多同学都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可是那晚不是周末,照学校规定,周末放假是鼓励大家去看的,可是这会正是晚自习期间,不过大家都年轻,一兴奋就把学校规定抛之脑后了,于是相互怂恿着很多同学就都搬着凳子跑去后山部队看电影。具体看的什么电影倒是记不清了,只记得第二天上午林老师和程先发老师风风火火来到各班级,逐一清点昨晚看电影的人数,到了中午,九舍楼梯口就贴出了‘光荣板’。由于晚自习时间擅自外出看电影,经系总支讨论决定给予这些同学通报批评,数十人板上有名,是干部、党员的同学,还特意在名字后面标上他们的职务,以示惩戒。我俩都榜上有名啊!”

他笑着望我,然后我俩忍不住相视大笑。追忆曾经的青春岁月总是能引起彼此的共鸣。我当然记得,那时我也榜上有名。出于自尊心,当时还在心里头小小地埋怨了一番,觉得林老师太过严苛,有点小题大做,看场电影也没什么大不了,没必要通报批评弄得尽人皆知……一整天心情都有些郁闷。到了晚上,林老师特意来宿舍看我们:“怎么,通报批评了不舒服吧?今后遵守纪律就行了,周末学校也会有电影的……”林老师话语是如此真诚恳切,我们的小埋怨也顿时烟消云散了,因为我们明白林老师也是为了我们好,她一心希望我们能专注于学业,作为长辈也深深懂得年轻人需要娱乐放松,所以她并不反对我们看电影,只是必须遵守学校纪律。执行纪律,林老师是绝不松懈的,这是她的主职工作之一。这次“光荣榜”的经历后,我们半是慑于严威半是听从林老师善意的规劝,此后我们再也没有在非周末偷跑出去看电影了。

再后来,我也为人之师,才真正体会到林老师的心境,也才深刻领悟到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困难和辛酸。而林老师在此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兢兢业业,既能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又能赢得学生的赞誉和爱戴,堪称师者典范。像林老师这样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太难得,她从不说教,不唱高调,而是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方式。林老师以她独特的人格和魅力,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仅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力图实现人生理想,更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正因为如此,从中南校园走出去的毕业生总是怀着对母校的感激与眷念,踏入社会后即使相隔甚远也时常怀念母校,怀念林老师,他们的心总是牵挂着母校里的林老师,思念之情常常将五湖四海的学子们重新召唤,齐聚校园重温往事,畅叙旧谊。

林老师多才多艺,文笔思路敏捷,书法苍劲有力,懂音乐韵律,会唱歌跳舞,一般水平学生打乒乓球和羽毛球都不是她的对手。她退休后,我问过她怎么会拥有这么多爱好,她淡淡地回答“做学生工作时学的”。我现在领悟到林老师作为一名政治思想工作者,能深受学生尊敬,能让学生一辈子难忘的原因之一,是她不断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停留在原地;她密切关注学生们的爱好,年轻的朋友有什么爱好,她就尽可能地去学习,为了能使自己与同学们多一些共同交流的语言,更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她永远在努力地靠近学生,真诚待人,希望拉近彼此心的距离,她做到了。她对学生而言亦师亦友,学生们都发自真心地喜爱她、爱戴她、尊敬她。我想,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学生需要这样的老师,中南需要这样的老师,国家更需要更多这样的老师!

林老师退休后还时常到爆破学会来看看,我们办培训班时还热心地帮助接待过学员。林老师工作起来热情高涨,高度敬业,那时每逢中午时分,她总是催促我们先去吃饭,而她独自在接待处等着学员来报到。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养成的责任心和为他人着想的品格,自然而然地会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她的能量时刻感染着周边的每一个人;她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蕴含着一个能量巨大的宇宙,不断向外发射着讯息,不断给予人精神的指引。

时光催人老,如今我们已步入中年,林老师也年纪大了,身体自然不如从前。后来听说林老师生病住院,我们赶到病房时,她不愿意让大家看到她病弱的面容,强打精神坐起来跟我们说话,还关心我们的身体和工作,嘱咐我们劳逸结合。她还不停地说感谢我们,出院后她再和陈老师来看我们……看着林老师苍白的脸,被病魔折磨得日渐瘦小的身躯,一阵心酸,我喉头有些哽咽。

世事无常,林老师还是走了,离开了她心爱的学生们,离开了她操劳一辈子的工作岗位。我想她是安详的,因为她的一生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作为一名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不知可否告慰林老师在天之灵?

林老师走了,她的敬业精神,她对学生的爱,她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存不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