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秋,我考入了西南农学院园艺系,这对一个农村女孩来说是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一个家庭的光荣。进校后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大学的前三年里,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获得了极为宝贵的新知识。正当我们快跨入大四、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实践专业技能时,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而来,打破了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农民停耕,全民闹“革命”……任何潮流总有一个缓和的时期,1968年10月,中央有关文件下达,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逐步进行分配。四川省对西南农学院1963级学生的分配方案去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到四川各地、市、州再行分配,另一部分到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在学校革委会解放军的指导安排下,我选择了去秀山军垦农场锻炼。
从北碚到秀山
我们学校1963级分到秀山军垦农场的有200多人,在学校军管会代表的护送下,于1968年10月底离开学校,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坐轮船,全是五等统仓,顺江而下,抵达涪陵港,再改乘小船逆乌江而上。乌江航道狭窄、激流险滩、浪花飞溅,船速缓慢,两岸尽是悬崖峭壁,好似一幅幅美丽的天然画卷。在这风景如画的乌江上航行,既惊险又刺激,也是一种愉快的旅游享受,让人十分陶醉。一天的行程在彭水县结束,在县城住宿休整一晚。
第二天,秀山军垦农场的解放军代表,开着10辆大卡车在彭水县城迎接我们。迎接与护送的军代表双方办理交接手续后,我们200多人分乘10辆大车浩浩荡荡行进在304省道线上。由水路换乘敞篷大车,视野开阔,沿途可欣赏这武陵山区的风光,兴致很高,高亢的歌声,震荡着山谷。而太阳当顶之时,盘山公路、狭窄惊险、汽车左拐右旋,很多同学口干舌燥,晕车了,东倒西歪,肚内“翻江倒海”吐得一塌糊涂,解放军只好停车让全体同学下车休息半小时。后途经酉阳县境,于下午五点钟左右抵达秀山县城郊。原以为“秀山”是在群山之中,其实并无高山,而是一大块平坦的坝地。当汽车快进入农场营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红标语“热烈欢迎大学生来部队锻炼”“向新战友学习、向新战友致敬”,在公路两侧排列着长长的解放军队伍和先期到达的学生代表,敲锣打鼓,高呼口号欢迎我们,场面非常热烈,让我们激动万分,旅途中的疲劳此刻消失了大半,一心想看看我们将要生活和战斗的军垦农场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连队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角,是川、湘、黔三省交界地,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解放大西南时,刘邓大军就是从这里入川的。秀山素有“小成都”之称,地势平坦,由四周几个大坝串联而成,梅江河绕城而过,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解放前国民政府在城南河对岸修有一个简易飞机场,解放后飞机场废弃,被当地驻军开垦成农田,这就是我们将要在这里战天斗地的军垦农场了。
我们部队属四川省军区独立师某团下属几个连队,分散在秀山、酉阳等地。其中有两个学生新兵连,住在秀山城郊。西南农学院分来的200多名学生,有少数划去与原四川外语学院分来的学生组成一个连队,编号为56分队,住在离城10多里地的清溪镇。我们所在的55分队,由于女同学较多,受到了团领导的特殊照顾,把我们安排住在原团部撤走以后的“书院”营房里,房屋全是木结构框架建筑,宽敞明亮,地面还铺有木地板,这可是最舒适的军营房了。
我们连有180多人,分为3个排,共13个班。连长和指导员、排长均由团部指派解放军担任,正副班长由连队指定学生担任。组建以后,连队向全体学生新兵宣布军队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按部队军营生活管理执行。连队的作息时间从早上6点起床、出操、整理内务,到一日三餐乃至上下班,都完全按军营的作息时间执行,非常紧凑。按四川省革委会指示,“学生到解放军农场进行劳动锻炼,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搞好斗、批、改,促进思想革命化”。为此,我们来到军垦农场就是三大任务:一是学习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搞好斗、批、改;二是学军事,在军事训练中接受解放军再教育;三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我们所学的农科专业知识。连队也就按照这三大任务和农场的生产特点来安排我们的活动,从时间分配上大约各占三分之一。我们农忙时全连突击抓生产,农闲时,安排适当的军事训练,其余时间基本上就是政治学习和其他活动。
在连队每天都要“早请示、晚汇报”。晚上7点集中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然后连首长讲话或总结当日工作活动情况,再后各班回宿舍讲评。在连队吃饭没有桌凳可坐,打好饭菜后按班排蹲在地上吃饭;开会坐的是自编的草凳;洗漱终年没有热水供应,全是冷水,有些同学打一盆冷水利用太阳光照射提高水温。这就是我们连队吃住活动的基本状况,生活虽然艰苦,大家感觉还算充实。
难忘的军事训练
我们学生连是不穿军装的军人,也必须像正规部队那样站岗放哨。岗哨设在营房大门的公路边,白天一人一岗,夜间两人一岗,负责营房周围的巡逻任务,有情况及时报告。
我们虽是不配枪的新战士,但训练要求还是很严格。连队首先安排队列操练科目,即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好却没那么容易。如齐步走的75厘米步距,我们每个人练了很久都还不够标准,何况对于一个排、一个连或一个营要达到步调一致、队列整齐,没有过硬的基本功那是肯定不行的。而部队队列整齐与否,又是部队的基本素质、部队的形象、部队的作风和战斗力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连在各种场合都注重这些基本素质的训练。
第二个科目是射击瞄准训练,这也是部队战士的一项基本功,很多同学开始拿着步枪都很新奇、很兴奋,卧姿瞄准没有依托,感到轻松,当立姿、跪姿练习瞄准没有依托,看久了眼前一片模糊,而且烦躁乏味,怪话、埋怨情绪出现了。教官一边示范,一边引导教育,“不吃苦训练,战场上子弹是不认人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一定要牢记。大家坚持了严格训练,在最后的实弹射击中,我们连很多同学都打出了八、九、十环的优良成绩。步枪不仅只有射击,还练习了刺杀、搏斗等项目。对半自动步枪基本构件也进行了拆卸、组装等基本操作训练。
第三个科目就是打背包、紧急集合夜行军、野外拉练。这一科目的训练都是在夜间无照明的条件下进行的,连队紧急集合是家常便饭,半夜军号一响,赶快起床打好背包、带上挎包跑到操场集合。开初有些同学背包打不好,跑两圈就散了,班里大家互相帮助,釆取“一帮一、一对红”,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打好背包的要领和技巧。我们由紧张、不适应,慢慢变得应对自如、忙而不乱了。部队还随时加强战备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军人作风意识。在野营拉练中,遇到各种险情如瓢泼大雨、泥泞小路,哪怕衣服湿透,仍坚持拉练、毫无怨言,始终精神抖擞,坚持战斗,保持革命军人的作风。
生产劳动实践
我们连队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油菜、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还有一些副业,比如养猪等。连队根据这些作物项目的不同特点,划片落实到各班排。从播种、田间管理、中耕、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到收获产品,全由各班排负责。在农忙抢种抢收季节,连队可统一调配使用劳动力。一年半的劳动锻炼,不管农活轻重,同学们都能认真体验,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把所学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亲自动手操作,如水稻秧田的平整、种子的播撒、秧苗的栽插、稻田的管理等生产过程都能实际摸索两遍,不仅学会了许多农活,还增添了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这对我们农科专业的学生来讲,是走向社会前的一场业务大演练,也是思想业务的大丰收。
我是学蔬菜专业的,连队指派我和另一位女同学负责蔬菜基地的种植工作,这可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想不能给学校丢脸,不能辜负学校的教育培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我们根据连队蔬菜基地土壤情况,摸清秀山气候特点,再安排蔬菜种植计划。我向学校老师请教蔬菜种植技术,并寻求到莲花白、黄秧白、莴笋等优良蔬菜种子,汇报给连队首长后,领导非常支持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大刀阔斧地大干了起来。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收益率,大搞间种套作,采用优良品种,在没有温室、冰箱的情况下,我们想方设法,土法上马,利用稿秆和有机肥料进行温床育苗,提早了季节,解决了连队淡季蔬菜供应问题。我们种的莲花白,采用新的良种、精耕细作、科学灌水施肥,开盘大且包得十分紧凑,受到当地百姓的青睐,纷纷前来索要种子,我们也无偿支援。
学生连的军训和农业生产劳动虽然很紧张,但连队还是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唱歌、跳舞、相声、快板、三句半等,活跃连队的文娱生活。团部文艺调演时,我们连队选送的《歌伴舞》《八角楼的灯光》等歌舞节目,深受团部首长和老战友的欢迎。在体育方面,连队经常开展球类比赛,特别是女子篮球队,战胜过秀山县多个女子篮球队,成为秀山县的一支劲旅。
通过在军垦农场一年半的劳动锻炼,我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很大的提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革命意志。1970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团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五好战士,受到嘉奖,我们班也被评为四好班集体。
四年大学我们虽然没有读完,但在军垦农场实践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我负责蔬菜基地,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技术,以丰硕的成果完成了连队交给的任务。同时,也对我后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部队是一个大熔炉,铸就了我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性格,培养了我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这为我后来在生活和工作中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来到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我无怨无悔。回顾在农场的点点滴滴,我受益匪浅。那嘹亮的军垦战歌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