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随想五则王德年

随想五则王德年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作画的过程不能做到自娱,很难想象作品能够起到娱人的作用。只有“有趣味”的艺术作品,才是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在形式美感因素的探索和创造中,“趣味”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即开始了“文革”动乱,期间山水画和花鸟画被打入冷宫,唯一可以研习的是人物画。而近现代的中国画大家则多在二者并重中进行创造,其中当以李可染为佼佼者。他研发的"自适应自动变速器",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

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说过: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我的一位科学家校友在一次中学母校九十周年校庆大会上也谆谆教导青年学生:要始终保持一种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促使了科学的诞生。可见,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由此我想到艺术,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心理需要。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审美的。虽然“成教化、助人伦”很重要,但是,艺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价值,那么,其他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艺术家始终要保持一种审美的心态去观察、体验、感受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并获得新的审美视觉和新的审美感受,从而创造出新的审美艺术形象。由于艺术家的审美视觉和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于是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审美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以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审美心理需要。其间,艺术的个体差异是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家的个人创造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力。

在一次国画四人联合展览会上,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小朋友问我:你是啷个(怎么)开始学画画的?我说:我开始学画画是为好玩。虽然少儿时画画和成年以后画画有了本质的变化,但是“好玩”的心态始终没有变。“好玩”是因为“有趣”,没有“趣味”怎么也不“好玩”。画论中有很多“趣”:“画趣”“意趣”“情趣”“笔趣”“墨趣”……不仅内容要有“趣”,而且形式更要有“趣”,几乎无“趣”不在。正是在作画过程中有了如此之多的“趣味”,画家才乐此不疲,自我陶醉。作画的过程就是“自娱”的过程。如果作画的过程不能做到自娱,很难想象作品能够起到娱人的作用。同样,如果你在作画过程中连自己都觉得没有情趣,那么也很难画出“有趣味”的作品来。只有“有趣味”的艺术作品,才是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有趣味”的艺术作品,主要源于“有趣味”的艺术形式(当然“有趣味”的艺术内容也不能忽视)。在形式美感因素的探索和创造中,“趣味”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有趣味”的艺术探索和创造,就是一种自娱的过程。只有自娱的艺术作品才是娱人的作品。

任何艺术的传承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它们始终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的。当时国家正处于调整改革时期,高等教育有个“60”条的规定,于是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就决定我和著名花鸟画家苏葆桢教授结为师徒关系,研习写意花鸟画,并作为他的教学助手。但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即开始了“文革”动乱,期间山水画和花鸟画被打入冷宫,唯一可以研习的是人物画。于是我从开始画“三史”到画连环画,再进行人物画创作,一画就是近十年的时间。到了1977年冬季全国恢复高考后,美术系又决定我改教人物画,一直到退休。由此我想到人生像大千世界里飘忽不定的尘埃一样,一个人的命运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我师从苏葆桢老师的经历和他的教诲却是终生难忘的。我记得当时宣布我们结为师徒关系的第二天,他就亲自做“下江菜”设家宴招待我,并为我制订进修计划。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要学习传统,二要学习社会。其实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离不开这两点。在时隔50年后的2012年4月底,由重庆市政府指导、西南大学具体承办的“张书旂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同时举办了“张书旂花鸟画及其艺术传人画展”,我的恩师苏葆桢以第一代传人参展,我亦有幸以第二代传人参展。尽管展出的艺术形式千姿百态,但是艺术精神却显得一脉相承。

画画的人经常喜欢谈修养,修养者,修身养性也,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而已。我常常告诉青年画友和我的学生:一幅作品的艺术境界不是画出来的,而是作画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古人说人品不高则画品也不高,所以自身人格的修养和艺术精神的修养始终是艺术家的本分。只不过作为一个画画的人,如果画得不好,技术水平低下,人品再好也不能称其为画家。所以我以前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说:中国画的造型和笔墨是每一位中国画家的看家本领,这似乎只关乎技艺,其实主导方面还是在思想境界的修养。人们常说“书论神采,画重意趣,形貌关乎技艺,主宰全在胸次”。一幅作品的神采意趣依赖于造型的典型化和精深的技术水平;依赖于丰富的、具有审美意趣的笔墨技巧。但是,技艺水平的高低则关乎思想境界的修养。如果以画史做个大的比较,我以为,唐宋之画造型优于笔墨,元明之画笔墨优于造型。而近现代的中国画大家则多在二者并重中进行创造,其中当以李可染为佼佼者。时代在前进,自然在变迁,人的思维认识也在变化。任何艺术创造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历史时期,一个新的时代必然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审美观念,因此,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变化,画家的自身修养也要与时俱进。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与其说是生理的变化还不如说是智慧的开发和提高。人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材和发明创造,都是人类个体智慧的开发和提高,是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人们常说科学和艺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其实人类的思维活动和客观世界一样都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科学的发明和艺术的创造,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研究和奇思妙想。我的一位多年研究摩托车、汽车的动力系统智能化的专家朋友,近年来,不断进化发明创造,科技成就硕果累累。他研发的"自适应自动变速器",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同样的车型和动力,别的车爬不上的坡,他的车能爬上去;同样的里程,他的车节能百分之三十。这就是说,对物的智能化探索,无疑是一种想象思维。由此我想到当今的动漫艺术,这种本来是绘画领域的艺术,都渗透到电子技术中去了。由此可见,人类思维活动的变迁和拓展,是一切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生物技术里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叫“嫁接”和“杂交”,如果把这种思维运用到艺术中去,我想艺术也许会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当然这种转换不是简单的理性思考,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实践过程。艺术家的思维活动不仅要有自己的规律,还要向外界延伸和拓展。石涛有句名言叫“笔墨当随时代”,时代不同,社会、自然和人的思想也不同,所以,任何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科学发展和艺术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