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的原版
腻子/木工活/石灰吟/渣子/箍水桶/木桶原理/短板/企业文化
一看到这个词儿,保准你会骂我:“老土!你整的啥玩意儿啊!”
亲爱的诸位,请你不要着急,我耐心地解释,你耐心地听。前面就讲过,我们家乡的文化比较“深奥”,类似的现象,以后陆续会在这里与你结缘。这些可都是原生态的呀,我这是在给你提供研究“淮河原生态文化”的素材啊,并且还都是免费的,够哥们儿吧。
好,统一了思想,咱就一起来研究“会打腻”这玩意儿。
“腻”,名词,又称“腻子”,其实我没有把它往这儿写的时候,在我脑海里总认为“打腻”是“打泥”两个字儿,因为这个事儿离不开泥巴。
你家做过家具吧,没有?你见过做家具的吧,也没有?这说明你的阅历还有些浅,你就更有必要读下去了。木工活之后,该上油漆时,为了抹平木榫或木料本身的疵眼,油漆工要用劈刀在家具上涂上一种厚浆状涂料,这道工序叫打腻子,厚浆状涂料就是腻子。“厚浆状”是一种书面语言,通俗的说法就是“泥巴状”。为了填补局部有凹陷的工作表面,漆匠往往要用劈刀在家具表面反复刮涂,不住地打“腻子”。你要问这“腻子”究竟是啥东西,现在市面油漆专卖店里,原料、工具、成品,一应俱有。
市场经济还是好啊,方便,要啥都能买到。我们小时候就不行了,像腻子这东西,买不到。漆匠土法上马,自己制。一般都是谁家油漆家具,清晨一大早的,主人拿个盆去屠夫家接半盆猪血,也不要钱,回来交给漆匠。然后,往里面加一些石灰粉,不断地搅拌。有的还用锤子锤锤,我估计是石灰粉里有渣子,得锤碎,不然会影响“腻子”的效果。这石灰粉就是用南山,对,是濮公山上的青石烧制的。明朝有个清官于谦,他的诗《石灰吟》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焚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经过无数次捶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再用熊熊烈火焚烧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要把自己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表达的是作者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大凡这“渣子”都不会是什么好东西。通常,人们把丢弃的东西,叫“烂渣子”。如果你看过港台片,里面有句骂人的台词儿“人渣儿”,大概意思是指那些品行败坏,道德低下的社会流氓一类吧。也有老人教育“后生”(就是青年一代):年轻人不要学“人渣”!是啊,如果你是“人渣”,遭社会唾弃是轻的,还要被人“锤”,那滋味不好受吧?答案是肯定的。
那漆匠就这么捣鼓来捣鼓去,不一会儿工夫,腻子便制成了。还别说,好用还省钱。后来离开家上学,宿舍里有人往脸上搽雪花膏,差不多也是“厚浆状”的产品吧,不过要细腻一些,是纯白色的。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男女都可使用的大宝SOD蜜、女人美白专用的佰草集、倩碧、薇姿、理肤泉、OLYA等,凡此种种、琳琅满目、花色繁多的护肤霜。常常就有人戏谑打诨,谁谁又往脸上“甓腻子”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农村箍水桶,腻子是绝对少不了的。
管理学中不是有个木桶原理吗?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平常也有叫“短板”理论的。我则认为不全对,一只木桶,沿口齐或不齐,其存水量最终都取决于用于弥缝的“腻子”,主要是“腻子”的质量、弥缝是否均匀、粘合力强弱。基于此,那“腻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它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力量,对企业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