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秘打靶场

神秘打靶场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靶场在我们心里一直是那样的神秘。“小鬼儿”们一个接着一个拿在手里把玩着,直把那个铜炮壳在手里磨得发明,真是爱不释手啊。听说打靶场附近村庄的“小鬼儿”,可不得了,一有空就去偷偷地捡炮壳,攒起来,一有机会就卖钱,或者跟那卖货郎换东西吃。如果没有打靶任务,打靶场驻地基本上是一个星期放映一次电影,有时候有可能和生产大队十天八天的一次电影重复。

神秘打靶场

打靶场/捡炮壳/倒片/放映机/盛世收藏/照相机/身价待沽/大漏

那时候,在我们东边四五里地的邻村,驻扎着一个空军的打靶场。部队和我们地方不羼搅,属于两个系统。比如放电影,人家是一星期放映一部片子。我们大队放电影是和其他大队轮流,轮到哪算哪,十天半月都没有个准。

打靶场在我们心里一直是那样的神秘。每天一到晚上,那些当兵的把几十个几百斤重的油桶“一”字摆放在淮河岸边的沙滩上,用火把把那一个个油桶点亮,远远看去,像天灯一样。那就是飞机投弹的靶子。那空军打靶训练也很辛苦,他们练习打靶一直要到大半夜才能结束。因为在夜幕之下,我们也看不到飞机的模样。只听到飞机的响声,然后看见飞机在空中亮起的信号灯,就像流星一样由远及近从天边向着打靶场划过。紧接着,就能听见那“轰隆、轰隆”的炸弹声。

我们这些“小鬼儿”中间,有不少人趁放牛的机会,利用半晌午那些当兵的都在营房休整的时间,偷偷跑进打靶场里捡炮壳,回来后就像宝贝儿一样地在我们面前炫耀。“小鬼儿”们一个接着一个拿在手里把玩着,直把那个铜炮壳在手里磨得发明,真是爱不释手啊。因为我们村离那打靶场远,去一趟不方便,如果不是放牛,也没有理由去。听说打靶场附近村庄的“小鬼儿”,可不得了,一有空就去偷偷地捡炮壳,攒起来,一有机会就卖钱,或者跟那卖货郎换东西吃。

如果没有打靶任务,打靶场驻地基本上是一个星期放映一次电影,有时候有可能和生产大队十天八天的一次电影重复。

我们喜欢选择到打靶场驻地看电影,因为部队的电影新片多,放映技术好,两部放映机轮换放,不用倒片。放映也准时,说八点就八点。不像咱这村里的电影,老片子不说,就一部放映机,还要换片、倒片,很不准时。因为要从别的地方跑片子,就是由专人来送别的地方刚刚放映过的片子,来不及倒片,得把跑过来的胶片重新倒回来才能放映,麻烦吧!你说说,刚看到“同志们,冲啊—”冲锋号响起,突然,银幕发灰,那放映机上面就亮起刺眼的白炽灯泡。看那放映员,正在手忙脚乱地倒片子。还有的时候会发生断片儿,放映员就得在一堆渴望的目光聚焦下把那胶片接起来。你看这多么耽误情绪,扫兴吧?

因为我年龄小,那驻扎空军打靶场的村庄,和那部队放的电影,我是一次没有光临过。当然,更没有去捡过炮壳,所有的事情都是听来的。再后来,我出来读书了,偶尔回去,听说打靶场不知道啥时候起,没有再打靶了,只留下几个当兵的看守营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20世纪比较吃香的放映机,也即将告别它的历史岗位,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现在大片不断上映,票房收入也不断创造新高,但是,这些都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院线的普及而无缘于放映机。由此我想,不是盛世收藏吗?20世纪的放映机,机械的那种,就是把影片上记录的影像和声音,配合银幕和扩音机等还原出来的那种机械设备,应该早已经不生产了。物以稀为贵,它的价值不菲,收藏的价值就会更高。我曾经在一座酒庄里发现,那个酒庄老板收集了许多20世纪很多人使用过、红极一时的老照相机。他们与现在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数码相机不同,这些经典机械相机,像“海鸥”牌双镜头照相机、“跃进”牌简易照相机,个个身价待沽,成为众多收藏人士渴望的稀罕物品。对于我这样一个收藏外行来说,虽然不懂,但是,看上去确实具有很浓厚的时代特色。同理,放映机也是一样,现在农村放电影都是数码投影,传统的放映机马上就要晋升为古董级别的东西了。你要是懂收藏、善收藏,抓紧行动去淘一淘放映机,保证你会捡个“大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