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田,渴望知识
粪箢子/捡粪/人生/高加林/担粪水/白眼儿/粪池子/沤制/沼气新农村/建设沼气池
还说这一亩三分地的菜园子,你别以为它小,好伺候,实际上,与那“望天收”的大集体相比,打理起来忙活得很,一年四季闲不住。什么时候施什么肥料,哪种肥料施哪种蔬菜,道理好明白,关键得具体到你要有肥可施。
首先,你得把肥料——猪马牛羊各种动物粪便一铲子一铲子从各个庄台子或路边放牛的滩涂草地收集起来,装在粪箢子里,然后再背回来。
提起这捡粪的活儿,现在不说城市的孩子,就是农村的孩子恐怕也会嗤之以鼻。嗤之以鼻就嗤之以鼻吧,我打心眼儿里理解你,因为那粪便的脏和臭确实能够扼杀你的嗅觉神经。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叫《人生》的电影,是根据作家路遥的一篇小说《人生》改编的,当年确实是在青年特别是大学生中轰动了一阵子。
影片描写的是,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村子里给大队支书写讲话稿的一样,论水平,把他安排在小学任教,当个老师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小学老师这个名额却被村里有头又有脸的人开后门抢走了。村里的姑娘刘巧珍虽然一字不识,却欣赏并仰慕有文化的高加林。巧珍的爱使加林感到格外温暖,两个人一起在村里搞起了卫生革命,治理井水,干得有声有色。加林的老同学黄亚萍倾心于工作出色的加林,并努力帮他在报社谋得职位。加林留恋城里的优越生活,决定与巧珍分手。后来,加林的叔叔不徇私情,将加林解职。他回到村里,发现巧珍已被迫嫁给他人,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写他进城担粪水(最好的农家肥)遭到城里人“白眼儿”的一幕,就是那个“臭”字儿惹的祸。
我们那一代“望天收”的“小鬼儿”就不同了,你不会割麦子插秧,又挑不动稻捆子。那就只好捡粪吧,反正生长在农村,小孩家,没有脏和臭的概念。捡粪属于轻便活,工具是现成的:一把破铲子,一只粪箢子。这粪箢子就是用竹篾等编成的一端开口的呈椭圆形的箩筐,上面有一根弯曲的木棍与竹篾攀缠在一体,用来当做提取的手柄。
粪捡回来后,将粪箢子里的粪倒进一口深一两米、阔三四米不等见方的池子里(我们叫粪池子),发酵沤制十天半月,就是熟粪了。记住,只有熟粪施进菜地里才能被蔬菜吸收,加快蔬菜生长。未经沤制的叫生粪,如果直接施进菜地里,生粪要发酵,产生一定的热量,营养不仅不能被蔬菜吸收,反而那热量会“烧”坏菜的根系,严重的还会让蔬菜死掉。城里人明白这一点很有必要,你喜欢在家庭阳台上种草养花,切记要适量施肥,要施沤制过的熟粪。
接下来是“出粪”,就是用铁锨等工具把沤制过的熟粪甩到池外的岸上,晾晒后施用。这应该是仅次于“四大累”的活吧,加上熏天的臭气,如果不是给自己家的菜园子施肥,估计这“出粪”的活是没有人愿意干的。
那时候曾经听人说,附近村庄上有一个老头儿在“出粪”的时候,再也没有从池子里上来。就有很多说法和猜测:是累死的,是饿死的,还有说是着了什么魔,被缠死的。后来终于明白了,是沼气隔绝了氧气,窒息而亡。
也怪咱们农村人不读书,懂得少,没有想到那熏天的臭气还是有用的气体。时隔几十年后,农村人才知道沤粪时天天看到粪池子上面冒出的气泡,原来就是沼气,居然可以烧火。如果简单地把粪池子密封,接上管子就能点灯照明,烧锅做饭,还可以用来取暖。
现在,全国都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多地方都把建设沼气池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沼气池与畜圈、厕所相连,使人畜粪便不断进入沼气池内,保证正常产气、持续产气,并有利于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沼液还可以方便地运送到田地里作肥料使用。
想想是不是有些后怕呀,我们都有过“出粪”的经历呀,可能是我们的粪池子比较浅,氧气没有被沼气隔绝彻底。好危险哪!
活得好好的,还得好好地干你的活,捡你的粪,种你的菜。接着就该把出的粪运送到菜园子。近了就挑或者和兄弟们抬,远了就用架子车拉。然后再转进去,每隔一段距离堆上一堆,均匀地把粪散开。到挖地(就是翻地)的时候,就会埋进去,供播种上的蔬菜吸收肥料的养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