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过年的真正主题
蒸过年馍/吃团圆饭/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新春走基层/最为给力/春运/一票难求/点馍红/吉祥
过年馍,顾名思义,是为了过年而做的馍,肯定是跟平常日子里的馍不一样。蒸过年馍,也是在腊月二十三吃过祭灶糖,过罢小年,在年三十儿前要做完的事情。
过年馍用于敬神、祭祖,也可待客。蒸过年馍要比平时蒸馍精心、隆重得多,一点都马虎不得。平常日子蒸馍,馍做得长了、歪了、斜了、扁了,只要熟了能吃就没事儿,馍里面一般也不放什么东西,不包馅儿,怎么做都行。但是,做过年馍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形状是“圆”的。这“圆”就是意味着一家人一年一生一世,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是对平安、健康、幸福、事业和顺的一种祝愿与祈福。团圆饭怎么吃啊?说来很简单,一家人,三世同堂也好,四世同堂也好,十口、八口,三口之家也行,除夕之夜围坐在一起,鸡鱼肉蛋,烹炸炒涮,尽享美味美酒,同叙天伦之乐,共度幸福时光。
你看看,一到过年,腊月二十三吃过祭灶糖,过了小年,天南海北的人们,大包小包,拖儿带女。干什么?每个人都怀揣着亲情,一个目的——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
说实话,刚才写到这里,我已经是泪眼模糊,连电脑屏幕都看不清了,只好停下来。真是被人间这种亲情与大爱所感动,被中华民族的这种历久弥新的习俗所感染,我也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不是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吗?你听听:
在2011年兔年的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有一则《新春走基层》的公益广告,向全国的普通老百姓拜年,最为给力。内容是:
大包小包在车里,
车在回家过年的路上;
家,在心里,
心,在年夜饭的餐桌上;
餐桌在团圆的厅堂里,
厅堂在变迁的大地上;
大地在你的梦里,
你在我们的屏幕上。
每年春节的时候,各级政府,特别是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部门,不得不老早就开始制定“春运”方案。即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运力需求。对于许许多多期盼“回家”的人来说,春运依然是“一票难求”。甚至有人扬言质问:“我们国家,奥运办好了,亚运办好了,何时才能够办好春运呢?”
蒸过年馍,首先要选上等的麦子加工出精细的面粉。蒸馍时,为了不耽误工夫,前一天晚上,就要把面和上,叫发面。经过一夜发酵,第二天一早就可以起面、揉面了。揉面是蒸馍中的重头活,好馍三分揉,只见面团在操作者手中反复揉制下,越揉越白,越揉越光,越揉越筋道。揉搓到软硬适度,再经过醒馍、上锅、急火上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点红等工序后,放在拍子(一种用秸秆扎制的平面盛具)上冷凉,这过年馍就算做好了,最后还要一个一个放进笆篓里以备过年。
过年馍必须蒸得又大又圆,还得白。做过年馍,一般都要在馍里面放一些馅儿,叫做包馍,这种馍叫包子。包包子,里面包的内容都不同,要么一撮豆沙,要么一撮芝麻红糖沙,要么一撮粉条肉末,要么是一颗大红枣儿,种类很多。这是我们家做过的,当然我们也都没有少吃它。包子都是成圆形的,符合过年馍必须蒸得又大又圆的要求,当然也是取合家人过年团团圆圆之意。特别是馍中包一颗大红枣儿,吃起来甜,闻着香。这包一颗大红枣儿的意义与那点“馍红”的意思差不多,更显一家人一年到头生活甜甜美美,事业红红火火。
点“馍红”放在蒸过年馍的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过年前的腊月间,家家都会在赶城的时候买一包那种专门用来给蒸过年馍点红的颜料,俗称点“馍红”。“馍红”应该是一种食用色素吧,处于粉状时是紫色的,用温水化开后呈桃红色。蒸馍的时候,在一个酒盅里放一点儿棉絮,倒进去少许“馍红”,用热水化开,就可以备用了。
点“馍红”的工具一般是自制的,取一根平时吃饭的筷子,用刀子把方头横竖各劈两个口子,再用细如牙签的竹棒撑开,以细线扎紧固定,便制成一个九点的花形。蒸馍出锅后,稍微凉一会儿,就可以在蒸馍上面点上一个九点的红花。也有直接用筷子圆的一端点上圆形的红点的,看起来都很喜庆,都很吉祥。
是啊,春节,过年,就是因为这些,以及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在这里罗列进来的因子构成的。也因为是这些因子,才构成生机勃勃、充满喜悦、欢愉和吉利的一天一天的平常日子。新春到来之际,人们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祈祷祝福,祈祷祝福新的一年老天帮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一个好年份好收成;愿家庭和美、老少安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愿国家安定、人心稳定、事业发达,有一个繁荣富强的好国家;愿睦邻协调、互相帮助,有一个人际关系团结相处的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