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漫话敦煌(外一篇)

漫话敦煌(外一篇)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今天的敦煌却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城市,迎接我们的是蓝天白云和盛大而辉煌的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它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以及肃北县的五个庙。今天,敦煌研究院以主人翁的姿态,担负起保护、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莫高窟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我们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访问敦煌,和我们一起共同保护研究敦煌。

漫话敦煌(外一篇)

樊锦诗

敦煌,中国西部的一个很小的城镇,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每当人们谈起敦煌,总会想起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绝唱,几分牵挂中夹杂着几分凄凉。而今天的敦煌却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城市,迎接我们的是蓝天白云和盛大而辉煌的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它包括敦煌市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以及肃北县的五个庙。现存洞窟812个,其中莫高窟735个,西千佛洞22个,榆林窟42个,东千佛洞7个,五个庙石窟6个。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三危山,全长1680米。石窟分为南北两区,鳞次栉比地开凿在15米—30米高的断崖上。其中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多集中在南区,为古代僧侣信众礼佛的场所。现存洞窟492个(其中5个洞窟位于北区),塑像2000余尊,壁画45000平方米以及木构建筑5座。北区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有洞窟遗址243个。

敦煌位于东西交通的要冲,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僧侣多经于此,4世纪的敦煌已是“村坞相属,多有寺塔”,在这种环境下莫高窟应运而生。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者,厥初,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空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于二僧。”此后,笃信佛教的东阳王元太荣与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古称之一)刺史,莫高窟的开窟造像由此兴盛起来。

自乐僔开窟造像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10个朝代,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初创期的洞窟已不可考,现存最早的洞窟是公元430年左右的北凉时期修建的。

北凉期现存3个洞窟,其中第268窟是禅窟。禅窟是由印度毗诃罗窟发展变化而来,古代的僧人们就是在这样小小的禅室里修行的。到了北魏时代,莫高窟出现了新的窟形中心柱窟。中心柱窟源自印度的支提窟,平面呈长方形,于中央偏后凿处连接窟顶的方柱,四面开龛造像。窟室前部作人字坡形,塑出脊枋和椽子。信徒们可以在宽广的方柱前面礼拜佛像,又可以一边绕塔观像,一边欣赏画于四壁的各类故事画。这类洞窟最典型的有第254、257、248和428等窟,但是到了隋唐时期数量逐渐减少,形制也发生了变化。

覆斗顶窟最早出现在西魏时代,其后各时代洞窟也多采用这种窟形。覆斗顶窟一般平面呈方形,正壁开龛造像,窟顶类似一个倒悬的方斗,在形式上接受了汉式传统建筑的影响。第285窟是典型的覆斗顶窟,美妙无比的西方极乐世界,寄托着供养者美好的憧憬,传统伏羲、女娲、风神、雷神使人心往神驰,多臂多面的佛教神怪令人望而生畏。

大像窟现存有莫高窟的第96窟和130窟以及榆林窟第6窟。第96窟的大佛通高34.5米,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71米)和荣县大佛(36米)。大佛为石胎泥塑,曾经宋、西夏、元、清、民国历代重修,窟内保留的台阶式的地面遗址,说明了各朝各代是怎样珍重它和爱护它的。

中心佛坛窟也叫背屏窟,形制与覆斗顶窟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窟室内设置中心佛坛,坛的西沿由背屏直达窟顶,信徒可右绕佛坛观像礼佛。这类洞窟规模宏大,它初见于晚唐,多见于五代、宋、元时期。第98、61窟就是中心佛坛窟,归义军节度使曹氏一族,为了与东面的回鹘和西面的于阗修好,耗费巨资开凿了它,把确保敦煌安宁的希望都寄托在佛教上。

涅槃窟窟形平面一般为横长方形,窟室中央西壁设通壁佛坛,上塑释迦涅槃像。莫高窟现存大型涅槃窟有第148和158窟。第148窟建于大历十一年(776年),正值吐蕃攻打敦煌的时期,刀光剑影中塑造这样一身安然横卧的睡佛,也包含着敦煌人民希望和平之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功能的洞窟,如纪念高僧的影窟(第17、137、139等7窟),以及位于北区僧人起居的僧房窟、安葬圆寂僧人瘗窟等等。

自乐僔开窟以来,莫高窟经历了初创、发展到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千余年间,敦煌先民们创造了它,小心地维护着它。然而,一次偶然的发现,把敦煌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1900年5月26日,住在莫高窟下寺的道士王圆箓于清理积沙时发现了藏经洞(第17窟)。遗憾的是,无知的王圆箓把藏经洞的写本、绢画,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各国的探险家们,致使这些写本、绢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敦煌石窟身首异处,现分藏在英、法、日、俄、美等国家的公私图书馆和博物馆。

1907年3月间,英国人斯坦因从王道士处购得敦煌写本24箱,绢画丝织物5箱。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又从王道士处获得写本570余卷。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接踵而来,对全部洞窟进行了编号,并抄录题记拍摄照片。从王道士处购得藏经洞文献中的精品及斯坦因剩下的绢画、丝织物以及木雕佛像等10余身。

1910年—1911年,日本人大谷探险队成员橘瑞超、吉川小一郎来到敦煌,先后于王道士处收购写本169卷和200卷,并将精美的两身塑像纳入行囊中带走。

1914年—1915年,俄国人奥登堡率考察队来敦煌,据俄罗斯方面的整理编号,奥登堡与敦煌收集写本18000余卷,绢画百余幅。同时还剥离窃取了莫高窟第263窟等壁画10余幅,带走塑像10余尊。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敦煌,粘剥壁画26幅,带走莫高窟第328窟塑像、257窟彩塑各一尊。

1943年,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结束了莫高窟无人管理任人宰割的历史。今天,敦煌研究院以主人翁的姿态,担负起保护、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重任。莫高窟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我们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访问敦煌,和我们一起共同保护研究敦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