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麦司靳”这个名字的内涵,包括了靳仲云先生(志)的前半世历史。
靳先生是河南开封人,现在年纪已经七十以上了。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的封建旧中国大门以后,外力,真是见风就涨,没有几年,那清朝士大夫阶级中轻视“蛮夷”的风气,一变而为“媚外”。那时对于出洋学生,另眼相看,社会上通行着“洋翰林”的称呼,因为清政府对于出洋学生是“赏给”翰林功名的,靳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
他是少年才子,下笔千言。他到英国读书回来,因为年少翩翩,会说外国话,便在人所艳羡的外交部作官。在那时候,他的中国名字反不如“汤麦司靳”来得响亮。有一天外交部临时要寻觅“汤麦司靳”,偏是寻不着,后来才晓得他和新交的外国女朋友到西山度周末去了。
旧中国的政治,无论在满清,在北洋,在蒋介石统治下,情形尽有不同,腐败却无二致,而且越来越凶。靳先生的才学无从发展,英锐之气逐渐消磨,渐渐的成为外交部的“冗员”之一了。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前,他仍旧在外交部,亏得他中文根底好,还让他拟几封信稿子,别的“洋翰林”,除了有裙带关系的以外,都更沉沦了。
靳先生的诗好,书法好,酒量好,待朋友更好。他曾经在重庆开过展览会,卖了些钱作东归的路费。他作诗落笔即成,真是又多又快。然而这一切全救不了他在旧社会里的穷。一九四九年全中国解放,他错误的以为他更没有办法了,无可奈何,便想回到家乡,谁知人民政府就在他最彷徨愁叹的时候,来对他老人家尽尊敬之礼了。
原来河南的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他回到河南便在会里作整理文物的工作。由于河南古物之多,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积极努力,靳老先生工作也忙了,因而精神大振。前些日子,他的老友江翊云在开封会见了他,他的眼睛转动得发亮。
“真想不到,我这老古董,在人民政府里还有用;更想不到,在汤恩伯搜刮后的河南,今天又富庶太平了。”这是他对江先生说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