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景安琢砚

张景安琢砚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海博物馆的现代工艺美术品的陈列室里有一张玻璃柜。这些人正在围观一个圆圆的端石砚。原来她们是趁农闲的时候到上海来“白相相”(游玩)的。这一圆砚并不很大,不过三寸的直径而已。这块圆砚的刻手名叫张景安。他现住在上海南市的长生街上。他在上海旧社会的“海”中,一直沉浸在海底无人知道。然而他的作品在新社会的玻璃柜中与无数观众见面而出了名。这用专门技艺的术语来说,叫作“巧作”。但巧作切须作得自然。

在上海博物馆的现代工艺美术品的陈列室里有一张玻璃柜。柜前围起许多人。这些人正在围观一个圆圆的端石砚。有些穿了花衣的农村姑娘们,指手画脚,彼此说得尤其热闹。原来她们是趁农闲的时候到上海来“白相相”(游玩)的。

这一圆砚并不很大,不过三寸的直径而已。它雕作一个篾筐的样子。筐里有两个蚕茧子。一个茧子已经破开,蚕蛾飞到外面了;一个茧子刚破了小口,茧里的蛾儿伸出小半截身子正挣扎着要飞起。冷冰冰的一块石头,上面却飞跃着这两个活泼的小生命。因此引动了观众的注意和惊奇。

这块圆砚的刻手名叫张景安。他现住在上海南市的长生街上。他是一个专门刻砚的特种工艺制作者。他在上海旧社会的“海”中,一直沉浸在海底无人知道。然而他的作品在新社会的玻璃柜中与无数观众见面而出了名。这柜子在博物馆里。但这博物馆的房子,在旧社会时,却是殖民地租界上专门赌钱的“跑马厅大楼”。

笔者与张先生曾经谈过很多次。关于他的雕刻学习确有一段辛勤的过程。刻砚的方法也与其他石刻相同,分作浮雕和立体雕(包括雕空)两种作风。一般说来,刻砚多是用浮雕法的。但这并不是说浮雕之中,完全不参用立体的雕法。总之,这两种方法不论那一种,都必须遵行一条共同原则。那就是必须泯去雕作的痕迹,而予以浑然天成之感。说起来只是一句话,但作起来却要几十年专精的工夫,还有一点,为刻砚的人必须守住的信条,那便是“因材下刀”。砚石中的质料优美部分,要设法使之突出,有劣点的部分,要设法掩盖。有时反而因难见巧,把劣点转变为优点。这用专门技艺的术语来说,叫作“巧作”。但巧作切须作得自然。而这一要求,却完全要看作者的天资和艺术修养的高下深浅来决定了。像上文所说的两个蚕蛾,便是一例。他为了要刻蚕蛾,特意买了蚕子用桑叶喂起。每天观察蚕的生活变化状态。这种准备工夫,比实际下刀的工夫多了不知若干倍。因此才能刻得传神。

他的技艺是民族特殊形式的。上海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已经对他加以照顾,为了可以培养他的特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