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明史将他列在文苑传中。(明史第二百八十六卷)。他是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国子祭酒,充经筵讲官。最后为詹事府詹事。他少年时与同时的徐祯卿友好,相互切磋,颇有文名。明史称赞他“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著有《俨山集》、《南巡日录》、《淮封日记》、《蜀都杂钞》等等,皆是与历史及当时制度有关的著作。关于书法的,则有《书辑》。关于赏鉴的则有《古奇器录》。
他为人耿直,刚刚入翰林就得罪了太监刘瑾。他作讲官时又因向皇帝说了“讲官撰进讲章,阁臣不宜改窜”,而得罪了宰相。
作为一个书家,他是学唐朝李邕的。他生在赵孟頫之后,当然不能不受到赵的影响。(赵书许多地方,取资于李邕)但他非常自负他的书法,常说“吾与吴兴(赵)同师北海(李)。海内人乃以吾为取法于赵!”从这句话中可知他不甘心居于赵之下。但平情论之,他的书法落笔遒婉,字形飞动,确有一种秀逸的风韵,使人一见欣然。但若比起赵孟頫来,不论气魄、笔法或渊源,都略逊赵书。
他的真迹,流传不太多。上海博物馆藏有他的书件。上海老城隍庙的豫园也藏有他的横幅一张,写得十分苍秀。此处影出的是他的自书诗卷。凡书古诗二首,一为《渡淮》,一为《宿留城》,都是七言古诗,原为一素绫卷子。(明人及清初人极喜在素绫或花绫上写字,取其滑腻好写,成为一时风尚。)这卷子书于嘉靖己丑年为他的女夫黄标而写。《渡淮》诗中有“玉堂天高旧梦回,青宫地切新恩误”的话,可知诗是初授詹事府詹事时所作,因为“太子詹事”,是属于辅翼太子的官,而太子所居在古代是称为“青宫”的。
年代后于他,而为明朝最后一个最大的书家董其昌,也是上海人。董的书法影响清朝一代极大,甚至今日也还存在不少余光。但董的风格又和他不同。他以李邕为基础,而董则以颜真卿为基础。董由于又善画,所以声名更传播得广。同时,董的文学造诣,以及赏鉴的眼力都非常之高,则是和他相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