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在电影和大学里

老子在电影和大学里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是现代美国最稳健而影响深远的工业。在经济上,美国的电影工业在目前经济低迷的状况下,每年支持220万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给国库注入150亿美元的税收。可以说,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民的精神食粮。电影导演和演员只是给观众提供了明显的思考素材及深闯人心的画面。在老子的智慧中,“静”和“朴”都是心灵安顿的状态,是“不言,不议,不说”的大美,是自然之美。老子明确而强烈地反对战争。

电影背后的老子

电影是现代美国最稳健而影响深远的工业。1911年,当辛亥革命终结中国封建政权之时,美国电影已经输出到欧洲和其他国家,占据世界市场的60%-70%。从那时至今,它一直是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顺差的项目。

电影影响不止于金钱,更在文化政治

经济上,美国的电影工业在目前经济低迷的状况下,每年支持220万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给国库注入150亿美元的税收。

电影是一个文化及艺术密切交融的创造,自然需要吸收各方面的技艺以及哲理的精华和发展,不断更新。为此,自1967年创立以来,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积极在教育和评审上,给该工业提供鼓励和监督,使其适应全球观众的需求及期望。可以说,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民的精神食粮。

在近期的著名导演之中,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是一位突出而成就显著的人物。他生长在波兰的犹太人家庭,幼年时目睹族人被大量杀害,而他自己也几经逃亡和转折,成为纳粹德军肆虐下的生还者。所以,他对宇宙人生的大是大非,有着切肤之痛的经验和感想。他的电影对人性的种种表现和斗争,提供了清晰的揭露和展现。

在现实背后,波兰斯基锐意探究人间的强与弱、有与无、盈满与不足、胜利与落败的意义,自然涉及中华文化的哲理,尤其是老庄智慧,帮他用电影情节,通过视觉和声觉的综合效果撞击人心,表露给观众,震撼他们的心灵深域。

战地琴音

2002年上映的《钢琴家》(The Pianist)是一部战争传记片。它根据钢琴家席皮尔曼(W. Szpilman)的自传改编而成,控诉纳粹的残酷,展现战争中的人性。电影呈现的施虐强者与受虐弱者之间的微妙心理、地位互换,叫人反复思索生命的真谛。

电影最动人的一幕设在波兰华沙,街上满是被炸倒的楼房的瓦砾,空无一人。忽然来了一部轻型坦克车,后面跟随着一部高贵的奔驰,从车上走下一位穿着笔挺军装的纳粹军官。

他环顾四周,脸像木偶一样毫无表情。忽然,他向随从军人示意,命他到远处捕捉一个逃跑中的人回来。后者衣不称身,骨瘦如柴,站着颤抖,十分可怜。

电影用蒙太奇手法,迅速地放映出被捕者过去一段日子,包括快乐、温暖的家庭生活,战火突然烧来,与家人分散后独自逃亡,纳粹军人的兽性杀人暴行,惨不忍睹的大屠杀场面等等。他最后偷摸着回到久离了的破烂不堪的家,喜见他熟悉的钢琴仍然完好。

蒙太奇镜头一转,军官问他是否能听懂德语,他点头表示可以。军官问他以前是做什么的。“钢琴师。”他回答。

接着,镜头展现逃难者坐在钢琴面前,口鼻都喷着冷气,双手冻得僵硬,不断搓手。纳粹军官笔直地站在钢琴侧面,手按琴身,他的厚大衣和军帽都搁置在琴上。

然后,钢琴师开始弹奏了,起初几节有点踌躇,然后流畅起来,如行云流水,旋律十分美妙。是肖邦的G小调抒情曲第二十三号(Ballade in G-Minor Op.23),不是他的革命波兰舞曲。

镜头显示,纳粹军官是一位美男子,头发剪得短而整齐,胡须刮得一丝不显,军服和佩剑都是整齐高贵的。

他走向一边的椅子坐下,静静地听着琴音,仍然面无表情。但是,可以想象,他是熟悉肖邦音乐的。这位军官酷爱古典音乐,喜欢弹钢琴。他在电影的另一些片断里,弹过贝多芬的《月光曲》。

他一动不动地听着演奏,眼睫毛不时微微闪动。该抒情曲动人魂魄的律调长达四分多钟,军官静坐着听到最后一个音符。他面无表情,但内心可能掀起巨大的波动,美与丑,善与恶,胜与败,强与弱,有与无的比对,都逃不过人的基本良知

他心底十分清楚,此刻两人之间,他是受惠者,甚至是一个身不由己又失去审美权的被动者,因为这音乐使他感到安慰。

也许这些只是观戏者的想象。电影导演和演员只是给观众提供了明显的思考素材及深闯人心的画面。在结尾,我们看见军官从屋里找到一些衣物和食物,无言地交给钢琴师。后者接到这些东西,面上依然挂着悲伤。

屋外,炮声仍然在轰响,街上仍然空无一人,天际的火光仍在闪现。

虚而不屈

我看戏想起《老子·五章》的智慧:“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乡村里铁匠所用的风箱中间是空的,可以鼓动成风,令火更炽热。同样,音乐旋律中有音符亦有空间(休止符),可以在无声中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老子没有直接说明音乐怎样感人。他关心的是比较宏观的东西,像怎样把握天地间大美的审美原理。《老子·四十一章》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我们不知老子是怎样悟出的。今天,科学证明,宇宙间最大的声音的确是没有声音(希音)的,因为耳朵不能听到。如果听得到,它的波荡足以震聋人的耳膜。然而,人们能感到这种“天籁”,在恬静中感到愉悦。

在老子的智慧中,“静”和“朴”都是心灵安顿的状态,是“不言,不议,不说”的大美,是自然之美。时常感到自然大美的人生,就是安乐和崇高的人生,使主体觉得满足无求。

也许,钢琴师虽然困境重重,却仍然心存美音。比较起来,纳粹军官虽然昂首阔步地在战地行走,却需要美音的安慰。

老子反战

老子明确而强烈地反对战争。他在第三十一章里分别用三段话表明战争的三种效应。我们今天看来,会发现它十分明确地说明了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六十多年间的行为和效应,并准确地预言美国的好战和好胜将会给自己和全世界带来灾难。三段话如下: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一段指出,兵器是不祥的东西,被人厌恶,所以有道者不举伐动武,兴起或投入战争。

第二段说明,战胜者可不要夸耀和骄傲(美之),谁人因为打胜仗便觉得骄傲,就是喜欢杀人的恶人,只能到处树敌,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第三段是老子对好战者的劝告,叫他们不要以杀人为乐趣,而且,对于自己杀人多了,应该认罪,用人的悲哀性情来悼念死者,并且举办丧礼向他们致敬。这是老子悲天悯人的胸怀,而且很有教育人民的实用意义。

美国好战

美国好战是历史事实。从二战至今的60多年间,美国投入全球各地大小战争,其中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较为著名。这些战争合起来使美国丧失了数十万健壮青年,把无数幸运生还者投入伤残、心理失衡、内心怨恨的深渊中。更重要的是,好胜最后使美国社会矛盾重重,经济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老子说“兵者不祥”,只是指明了一个普遍真理(general truth),真实的惨剧,可见于一些已发生的事实,下面略述一二。

美国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投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动机和用意复杂。在客观政治以外,美国要通过战争活动,实地试验前期研制出来的大量先进武器,并组织了庞大的军火研究专家队伍,同时赚取巨大而长期的经济收益。

结果,1969年有40万人参加的“伍德斯托克反战音乐会”(Woodstock)的宣言表明,“美国发动了人类最沉重的互相贬低彼此价值的自伤活动”(The most degradation man can inflict on each other)。

当年最受人尊重的美国诗人丹尼斯·利弗陀夫(Denise Levertov),为千万美国人这样写道:“In a dark time,the eye begins to see.”(在一个黑暗时代,人们的眼睛开始明见。)她的诗,《悲伤之舞》和《战争中的生活》,给美国人提供了悲伤心灵的深情倾诉。由于政府的好战策略,人们每天都在目睹着暴力和野蛮行为。

当年的美国宣称自己要缔造一个“伟大的社会”,结果却催生了一个破碎及忧伤重重的时代。约20万青年人在异乡战场中牺牲了,回家复员的70万人之中,有过半受到身体或心灵创伤的长期折磨,连同他们的家人和亲友,受害人数超过美国全民之半。

美国在战争困局中矛盾重重,结果,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弟弟被杀害了,“种族平等自由战士”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也被刺杀。暗杀自己的杰出领袖,成为美国社会的虚弱表现。

最大的损失是道德沦丧。战争带给美国社会恐慌、毒瘾、色情泛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苟且生存的存在主义、放任主义以及校园暴力。

好莱坞给战争制造了当年最卖座的“七大电影”,包括《猎鹿人》《虎地》《我们曾是士兵》等。纪录片(documentary)所刻画的,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道德污点“五四大屠杀”(The May 4 Massacre)。

五四大屠杀

1970年春,美国青年普遍罢课和游行,反对越南战争。新上任的尼克松总统于4月30日宣布从越南撤军,但是,他又宣布,为了保护美军在越南的安全,必须派兵入侵柬埔寨。

这一矛盾的宣言使美国人怒火沸腾。在全国各地,人们纷纷上街要求政府立即终止战争,并高举同一标语声称:“造爱,不是战争(make love, not war)。”示威者又当众烧毁美国宪章和“入伍通知书”。

5月4日中午,在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的中央草坪上,有些学生在进行反战示威,有些人则往来课室之间。突然,国家保卫队(National Guards)进入校园,向学生们开枪,理由是维持秩序。

事后,调查报告说明,在平和的校园内,保卫队员在13秒钟内,开枪发射了67轮子弹,当场杀死了4名学生,伤了9名学生。4名死者年龄19至20岁,其中2名是示威者,2名正漫步去教室上课。9名受伤者有1人终身瘫痪,必须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美国全民即时愤怒了,有900所大学接着罢课,师生共400万人。而该桩大事被记入美国历史,名为“五四大屠杀”,又称“肯特州立大学内杀人事件”(The Kent State Killing)。它成为自由民主美国历史上的一大污点。

对立反思

《老子·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是说,世上的一切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形态或者动力构成的,有美就必然有丑,有善就必然有恶。与此同时,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亦相辅相成。这样,只要处理得好,社会上的相反意见都有价值,可以帮人看见多样不同的事实或意愿,作为借鉴。

《老子·七十五章》说: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上之有为”指当权者妄作多为,正如美国派兵四处杀人,把无辜平民或者异国人民当成敌人,国家很难治理妥当。而当政府过分运用权力,人民就没有办法珍惜生命(轻死)甚至维护生命了。难道这是自由民主?

1975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做研究,经常与李·克龙巴赫教授(L. Cronbach)及多位研究生谈起美国的情况。有人总结说,美国政府已经脱离了它原有的轨迹,大部分的国家决策所反映的,不再是人民的意愿或者国会的智慧,而是四个机关的谋略,即外交部、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组织。克龙巴赫教授专长心理测量和课程设计及测试,是美国心理学泰斗。他原以应用统计学及测试著称,后来向往老子的智慧,确认“人及其创造能力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人都如同一面镜子观照世界万事万物,并从观照中认识自己,安顿心灵”,因此他积极把《老子》列入本科生的阅读书目。

有一天,我们讨论《老子·七十三章》,大家同意,只要大学教授老子的智慧,学生将来担任国家领导职务,一定可以分别看透强与弱、胜与败、盈与缺、实与虚的真正意义,放下贪念,带领国家走上和平满足的道路。该章说: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一位研究生说:“这不正是冲着我们今天来说的吗?我们好战敢杀,结果把一个丰富和平的国家搞得腥风血雨的。前年我们做过一项全国调查,问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最忧心的是什么,结果出人意料,83.7%说他们担心被杀,没有机会长大成人。”

“那真是叫人叹息,”我说,“即如老子说,同是勇敢,表现柔和的人有利,表现强猛的人得害。老子智慧深邃,正是大学生应该细心学习并且多去感悟的。”

“我们美国得天独厚,不但物资丰富,而且全世界的精英都‘不召而自来’,却做不到本着坦荡宽广的心去谋划天下大事。我们向全球抛出一个大纲,却不懂得天道的自然和平,真是可惜。”克龙巴赫教授感叹回应。

在美国,“五四大屠杀”在人民心中引起很大的悲伤和反思。各种评论、小说、诗歌、剧作和音乐应运而生。各种作品以其艺术造工冲击美国人心,引起社会思潮的大转向,美国再不能昂首指责其他国家的人权缺失,或者不自由民主。

最感动人心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单独抗议明天》(Alone Against Tomorrow),作家夏兰·埃利森(Halan Ellison)用柔软的心真诚追述四位充满爱心和生机的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就在风华正茂时,他们突然被子弹夺走了生命。这二男二女来自美国中等家庭,代表着美国的价值和希望。

而今回想,那是40年前的事。当年近邻的“硅谷”(Silicon Valley)已初具规模,但是尚未成为高新科技的国际孵育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日后才出现。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还未推出MBA课程,教学生无限量地扩张企业赚钱,不论手段,亦不管企业运作对人类福祉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美国人对于战争尚存一种亲身体验的厌恶,因为杀人武器还不如今天这般可遥控和不涉人情。著名好莱坞电影《战火屠城》(The Killing Fields)可以叫观众看了心酸流泪,体会到被杀者的悲哀、杀人者的羞耻卑贱。我写到这里(2012年5月30日)听国际新闻报道,美国宣布加强对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以求控制区内的纷争,维护和平。好像扩军就是“正义”的家常事。人类历史将对此有严正的写照,正如老子说的镜子一样,道出“夫兵者,不祥之器”。

在星移斗转的数十年间,人类还经历了“雷曼兄弟金融风暴”以及持续已久的“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先进国家的理财精英用举债和金融诈骗手段,系统地向各国诚实勤奋的生产者进行掠夺,造成苦楚和无奈。他们创下的“全球一体化”现实,就是当前“全球一齐苦难”的经济谋略,而不是美丽的和谐局面。

安心之乡

大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与社会以及文化发展中的时序流程——过去、现在与未来,从中为自己定位,确立高贵的人生目标,求取成功和安心。这是1891年斯坦福夫妇创校时所立下的宗旨。他们全心全力地建起这所自由大学,是“为未来投资”(investing for the future),鼓励大学教授人类的最高智慧,不论来自什么文化或语言。

斯坦福是富商用自己名字独资创办的大学。斯坦福先生曾带着16岁的爱子去欧洲游历,感受古老文化。不幸,爱子在途中得病夭折,父亲于伤心之余,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这间高贵的大学,把爱子之心转向爱惜所有类似儿子的青年。

到斯坦福大学,你一入校门,即步上一条深长的大道,两旁长着参天松杉,地上堆积着厚厚的松针,托着疏落的特大松鸡,让你捧在双掌中,感到大自然的活力、生机。然后,你会经过博物馆,读到创校的历史和宗旨,感到教育家的大爱无私。

再行数百米,右边立着胡佛图书馆,周围是学生活动场所,任人自由使用。我于数天的接触,与馆内上下工作人员建立了友善的关系,他们告诉我,因为帕罗奥多(Palo Alto)小镇上一辈的文教人士,到中国传教和教书的很多,所以今天的中、青年人的父母,多数与中国渊源深远。正因如此,图书馆珍藏的中国文献是全国最完整的。

在那段悠游的日子里,我每天到图书馆工作4小时,其余时间便与师生们闲谈世事人生。不少人来去都捧着英译《老子》和各种译本的《庄子》,连踏着自行车亦一手执书,一手把持车舵,一心两用。不出两个星期,我的住处便每天都有常客,要求我讲解心灵安顿之道,最热门的话题是“有”与“无”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怎样化育人生。

人间有情

我于2011年8月收到一位老朋友简·杰克曼(Jane Jackman)的电子邮件,部分内容说:

谢谢您给我的生日贺卡,时间飞逝,而世事变化亦大。想不到我已是84岁的老太婆了。我却依然喜欢穿着我母亲教我剪裁的中式衣服,承继着我父母当年在河南传教时所学习的文化。我一生没有子女,只有这里千万的学生,他们在我服务图书馆时,经常问我关于中国的修身之道,借阅中国古人的书。而今,我仍然每星期两天到我的老岗位闲坐,等待学生与我谈天说地……

我可以向您告慰,这里您喜爱的红木林仍然满地松鸡,尽管因为缺水树木都已疏落了。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以“高树”(Polo Alto)为名的小镇,竟有时吹着风沙,整个加州看着沙漠的侵蚀而束手无策,正如加州在前年宣布破产一样……

今天的学生仍然关注老庄智慧,热心寻索安心之道。您给我们写下的一些智慧片断已经上载在网上了,让学生随意下载参考,然后他们向我问取具体的解释,叫我这风烛之年的老人仍然长久有用。您几时会有空再来?我们一定为您安置好最热闹的位置,让您在学生群中没有一刻空闲。我要请您记住,您答应过退休后便时常到来,已经过了数不清的年份了……

由此可见,《老子》已经在美国大学生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