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通常都是通过酶实现的。使酶活性增高的物质叫激活剂;使酶活性下降的物质叫抑制剂。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大体上可分为下述3个类型,其中前两种属于快调或细调,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即可发生,后一种为慢调或粗调,一般需数小时后才能实现。这一过程属酶的共价修饰调节。别构调节是一种相当灵敏的调节机制。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_生物化学辞典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通常都是通过酶实现的。使酶活性增高的物质叫激活剂;使酶活性下降的物质叫抑制剂。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大体上可分为下述3个类型,其中前两种属于快调或细调,在数秒或数分钟内即可发生,后一种为慢调或粗调,一般需数小时后才能实现。

通过酶分子化学结构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蛋白水解酶在体内刚分泌出来时,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叫酶原。酶原被激活成有活性的酶时,必须切去其中的某些肽段,这一过程叫酶原的活化,它涉及到酶的化学结构的变化。在糖原降解成葡萄糖的过程中,好几个酶的作用都是通过酶的磷酰化(即在酶分子上引入以共价键连接的磷酰基)来调节活性的。这一过程属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通过酶分子立体结构的变化

许多代谢途径中,都有反馈抑制的调节方式,即某一途径的终点产物是该途径第一个酶的专一的抑制剂。某些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的另一个部位(别构部位)而抑制了酶的活力,这种抑制剂叫别构抑制剂。反之,如果使酶的活性增高了,则叫别构激活剂。别构调节物与酶分子别构部位相互作用,引起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从而改变了酶的催化能力,这种作用称为别构调节。别构调节是一种相当灵敏的调节机制。

通过酶分子含量的变化

控制酶分子的合成和降解速度可以改变酶分子的含量。在生物体不需要某些酶的情况下,一种叫阻遏物的分子会阻止该酶的合成进行。阻遏物是一种蛋白质,它与酶操纵基因结合后,结构基因的转录作用就不能进行,从而关闭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开关。这一作用叫阻遏作用。另一方面,某些代谢物会促使细胞合成出它所需要的酶,这种现象称为诱导作用。例如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乳糖,就能活化结构基因的转录,诱导细菌合成与乳糖的代谢有关的三个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