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供电公司输电工区带电班10个人,有6名党员,政治、技术素质在工区4个班组中都首屈一指,被称为输电一线的“特种兵”。张金秋是这支“特种兵”的兵头,他还有个雅号“小诸葛”。
2004年至今,他带领班里的QC小组已连续4年获得“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集团公司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等荣誉。他们研发的“带电紧固引流线夹新工艺”等多个课题,均在公司推广应用,并收到良好效果。
高压输电线路引流板是输电导线与线塔两侧绝缘子间的连接线夹。由于导线晃动、螺丝老化等原因,极易发生过热现象,且多数发生在骨干线路的负荷高峰期。一般采取带电作业消缺。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等电位作业法,作业人员穿上防护装,直接在带电体上进行螺丝加固,安全风险大,且费时费力。2007年,张金秋与同伴们把“带电紧固引流线夹新工艺的研发应用”选为班组QC小组的年度课题。经过上百次试验,他们通过一个仅几元钱的自制连接装置,采用绝缘杆加装力矩扳手的方法,成功实现了远距离紧固螺丝。此项工艺,使消除同类缺陷的成本降低了几十倍,过去十几人半天干的活,如今两个人十几分钟即可消缺。更重要的是,由于作业时避免了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最大限度降低了作业风险,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安全。至今已成功消缺8次,3次避免了220千伏骨干线路停电,为公司累计实现增效70多万元。该课题荣获“2007年山东电力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随着公司电网建设、设备更新日渐完善,新技术不断应用,引流板过热现象已基本消除,但新问题又随之而来。张金秋他们负责维护的两条220千伏骨干线路已由原来的单导线更换为“双分裂导线”,输电容量、可靠性提高了好几倍。可分裂式导线间隔棒脱落处理又成了一件头疼的事。间隔棒是为防止两条导线因相互摩擦造成破股、断线故障的支撑体,沿输电导线每隔50米左右安装一个。一旦间隔棒发生脱落,遇有恶劣天气,很容易造成导线受损,引发安全事故。作业人员处理此类故障时,需坐滑车沿导线到故障点,由于尚未有此类导线的专滑车,使用传统滑车,必须将沿途所有间隔棒拆下,返回时再逐一恢复。为加固一个间隔棒,要同时拆装多个间隔棒。这事成了张金秋的一块心病。那天他在家看电视时,一款能爬楼梯的残疾人专用轮椅使他突发奇想,如果把滑车的轮子像轮椅一样改成组合轮,跨越仅几厘米高的间隔棒障碍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在带电班工器具室,笔者看到了他们刚刚研发的新式滑车样品,过去的单轴轮已改成单轴轮组,在滑行中,前面的轮子遇到障碍时,后边的轮子就会靠惯性沿中心轴向前翻转,从而巧妙越过障碍。张金秋告诉笔者,这也是他们QC小组今年的课题。目前,理论和实际检验均已通过,正在联系改造厂家,不久即可投入应用。
笔者发现张金秋桌上摆着一本《超高压四分裂式输电线路检修工艺》,不禁纳闷,目前德州公司还没有四分裂式的线路呀!张金秋笑了:“现在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先研究有好处。”张金秋总是走在工作的前面。
发表时间:2009.06.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