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纪实
9月25日,德州供电公司实现安全运行7周年。作为连续5年的无违章先进企业、集团公司安全评估试点单位,该公司一直把“安全第一”从关爱生命做起,使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形成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关爱生命:把工作做到“家”
走进该公司宿舍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排安全宣传版报,“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害三代!”“安全卫士”庞金海、“三回头”师傅王勇……这些由一线职工们自己写的安全警句和小故事看起来令人颇感亲切,经常吸引提菜篮子的大婶、大嫂们在此驻足,形成了小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工作上的事咱不太懂,反正常听俺那口子说,安全是‘1’,别的都是‘0’,俺在家多受点累没啥,他每天平平安安地回来,俺家也就有了‘1’,这日子才有奔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议的主角是各生产单位的职工家属代表。
“这招挺好,过去有人在工作中出了岔子,受到处罚,回到家家属再不理解,往往会闹纠纷,对工作也没好处。现在回到家里,一杯热茶,几句舒心话叫人特别开心,干起活来也有使不完的劲。”开关检修班班长关为民对此深有体会。
“关爱生命,把工作做到职工家里,增加了人文关怀,使规程条文变成了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党委书记周建华这样诠释安全“家”文化。
安全不分时间地点
创建无违章企业5年当中,该公司努力寻觅着安全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带着“不安”向前走。
今年初的一天,开发区供电公司几个职工到现场作业,按规定安全帽到现场才戴,而公司却规定一上车就要把安全帽戴好。因为路况不好,职工乘坐的工程车错车时,与另一辆迎面而来的货车擦肩而过,农电工孙新光坐在边上,刹那间,所戴安全帽上深深嵌入好几块碎玻璃,所幸人没受伤。小孙惊恐之余,不禁感叹:正是公司的规定,救了俺一命!
6月1日,正值生产高峰的齐河水泥厂忽然出现主电源瞬间缺相现象,全厂各车间被迫停机。厂长急得团团转,20多公里长的线路,如果逐杆查找,至少要停产一天。此时,正在110千伏齐河变电站负责基建监护的变电工区后勤班王忠青,刚刚办完工作终结手续。也许是职业习惯,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站内、站外巡视一圈,来到西围墙外水泥厂35千伏专线的杆塔下时,他忽然发现第一座门形架两绝缘子间中相导线线夹有时断时续的放电现象,随时有造成接地或弧光短路危险。他立即通过调度通报了水泥厂。经处理,一个小时后,水泥厂恢复了电力供应。
此事看起来有些“歪打正着”,其实不然。变电工区主任张兆晖告诉笔者:岗位上要明确职责,安全上有整体思想,这是该单位安全文化活动的内容之一。
以“100%”保一方平安
“全强则强、一弱全弱,安全只有100%,不存在‘小数点’!”该公司调度中心主任李凤林说。作为全市电网负荷调配、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迎峰度夏的重头戏就在这里。
从去年开始,他们根据负荷预测及电网的薄弱环节,制订了多项紧急情况预案。其中的“批次拉路方案”,经技术人员半年多的刻苦攻关,已在5月份完成编序,正式投入运行。当电网主电源发生故障时,调度员可根据预案与现场自动装置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切除大部分负荷,以保证上级电网安全和重点用户的供电。
6月份,华能德州电厂1号机组故障检修,总供电容量一下子出现了30万千瓦的空缺,对本来就负荷紧张的德州电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李凤林亲临调度室现场指挥,及时调整方式,在增加济南方面两条线路供电量的同时,采取化“零”为整的办法,加大各地方小电厂的出力。据统计,仅6月份,调度中心就累计操作1177次,遥控操作2705次,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德电人以“100%”的付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当迎峰度夏保卫战圆满结束之时,也为安全运行7周年画上了句号。
发表时间:2006.1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