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县新安所镇村民李宏云生产的“板扎”牌年糕已走进北京、上海的超市精品柜台,他用“朴实”的心态和双手,写出小作坊融进市场经济的“大文章”,这其中蕴含着一些极其普通、浅显却容易被人们遗忘的道理。
用朴实诚信 写就艰辛创业序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安所种石榴的人都富了起来,因家里人多地少,初中毕业回家的李宏云只得去别人开办的年糕小作坊里赊年糕到村里叫卖。这别扭“蹒跚”的小贩经历却成为他后来商道竞跑的热身训练。1988年,李宏云结婚后,夫妻俩另起“炉灶”,也开起了生产年糕的小作坊,取名“新安所宏天年糕厂”。当时新安所镇已有六七家这样的作坊,年糕在小镇销售已显艰难。他们夫妇俩只好白天走村串寨,到处叫卖,夜晚还须赶做第二天卖的产品,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本想请两个小工帮忙,但因本小利小、囊中羞涩,二人只得一直坚持着。
李宏云是个爱面子的人,生怕做出的产品不好对不起顾客,他一贯遵守“货好价实”的承诺。包装时上下一样,送货时新老客户一视同仁。预订送货时间一到,哪怕天黑下雨也要把货送到客户手中。朴实诚信的作风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团笼”了众多的“回头”客户。三年的经营,他已和“老作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产品远销蒙自、个旧、建水等县市。
用质量创新 写出市场竞争真谛
很多商品生产者都为寻找在市场经济中如何站稳自己的脚跟这一问题的答案而千淘万漉,李宏云似乎没有去研究这些高深的问题,他仍然以朴实忠厚的态度做人,以好材料好手艺做产品。他说:“凭良心做事有时也会吃亏,时间长了人家知道。”
长时期固定生产一类或几类产品是生产企业之大忌,尤其是食品。再好听的故事听多了也会厌烦,同样,再好吃的食品时间长了人家也会吃腻。变换口味是李宏云最成功的地方。在经销中,李宏云悟出,多几个品种,人家就多几个挑选的余地。他将年糕分别做成“甜”“咸”和“甜咸混合”三大类,三大类中又有红糖、白糖、玫瑰、火腿、花生、核桃仁等不同搭配之分;还拓展了八宝粥、饵快两个品种。新产品、新口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宏天年糕厂由过去的送货上门变为人家上门找货。几年的生产经营使李宏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质量是食品加工的生命,产品更新是发展的动力。”多年来,在质量上他一直小心谨慎,在制作年糕的整个工艺流程中都按照传统工序,买米他亲自去挑选,“香糯、白亮、新鲜”三个条件差一丁点儿都不要,遇到好米,价钱再高也绝不迟疑。他对请来的小工们说:“每一道工序都不能省时省事,既然人家相信我们,我们就绝不能自己打扁自己的嘴巴。”
过年是供货最紧的时候,总有一些外地商贩趁别人取货之机,挤进仓库,盯死李宏云不放,大有不给货绝不离开的架势。2000年,仓库有几箱过期货还未处理,一个老板愿出原价购买,李宏云说:“我们早有规定,不合格产品绝不许走出厂门,你出两倍的价我也不卖。”他婉言劝走了对方。电话采访中,在昆明船房小区经销过年糕产品的倩玺工贸有限公司的钟静对记者说:“向李宏云进货三年,感觉他为人很不错,很守信。”
用商标防假 写下市场七彩风云
树大招风这话一点儿不假,质量和信誉提升了宏天年糕厂的知名度,但这也导致造假者喜欢“傍”他,防假累得李宏云全家人疲惫不堪。自1998年以来,宏天年糕厂的内外包装物就常被别人仿造,李宏云购来假货一看,全身冒出冷汗,假货包装盒上的图案与真的一模一样,连他也难以分辨,可年糕的色泽口味与自己的差距很大,这样继续下去,宏天年糕厂将有关门的可能。他立即更换了包装,但产品投放市场不出三天新的仿造品又出来了。他只得年年换单,作废的包装物损失不下五六万元。他在别人的建议下向产品注册管理部门申请“新安宏天牌”商标注册,希望得到法律的保护。但因法律规定不得以地名作为商标注册,外行的李宏云一年后只拿到了被驳回的申请。几经周折,他投朋友找律师,最后,以“板扎”为名,并加上自己的头像和名字作为商标,才得到注册审批机关的批准。新商标使用一年多来还未发现新的仿造品。证明李宏云带头像的商标的确起了作用。第一个回合的防假战终于告一段落,李宏云又将精力投入产品质量提升中。近年来,宏天年糕厂采用高温、恒温杀菌工艺以及新的保鲜科技手段,使产品的保质期由3个月延长到6个月,产品于2002年起先后进入上海、北京等市场。2002年,宏天年糕厂生产的年糕获得“云南省放心食品”称号,2003年,该厂又获“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及“中国国际专利名牌博览会金奖”。然而,李宏云没有因这一顶顶辉煌的桂冠戴在自己头上而满足,他平静而严肃地说:“食品质量没有尽头可言,只有创新品种和口味,以科学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年糕厂才有生命力。”下一步李宏云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更大的需求。
(本文刊登在2004年3月31日《红河日报》第1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