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云层下的守望

年云层下的守望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象工作队将预测出的这两个重要情况进行了通报。州气象局工作队科学准确的预报,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使那次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今年67岁的王吉昌精神矍铄,白晳的面孔上依稀留下守望风雨的皱纹,说话时眼神中仍然透着气象工作者所特有的严谨和认真。气象工作队伍已壮大数倍,全州14个气象

“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这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上,对大晴天突起大雾时景象的描写。这是孔明依地理气象预测出天气突变,利用大雾作掩护,轻而易举“借”得十万支箭的案例。古往今来,突然变化的气候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谁能预测到气象的变化,谁就能主动应对灾害,降低风险。军事上如此,工、农业生产更是如此。

2006年10月上旬,元阳县南沙出现大范围的连续性降雨,部分县城浸泡在洪水中,正在施工建设的大型南沙电站围堰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和险情,红河州气象局立即组织气象服务工作队赶赴现场,进行实地气象监测。10月9日,雨量明显减弱。然而,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和上游气候变化及地理状况综合判断后,得出10日、11日,南沙地区及上游地区还将持续性降雨,以及11日晚,上游洪峰才会到达南沙的结论。气象工作队将预测出的这两个重要情况进行了通报。当时李保文副州长根据气象预测采取了组织转移疏散危险地带群众,加强电站围堰保护等紧急措施,应对化解了那次洪灾。州气象局工作队科学准确的预报,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使那次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007年9月,由州气象局签发的《拉尼娜事件对红河州的影响报告》指出:预计今冬红河州易出现低温冻害,需提前做好农作物、人、畜防冻措施。重点要加强蔬菜、花卉、水果、甘蔗经济作物的防冻准备。11月,州气象局又发出两次明显降雨降温等中期天气预报,并预测出“北部和高寒山区出现降雪和气温骤降”。几次预报引起各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很多种植户、企业均采取了相应的防冻害措施,使损失远远小于无准备的地方。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气象监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追寻老一辈气象工作者的足印,探访红河州气象服务发展脉络,日前,记者找到在气象观测岗位上工作41年的老前辈王吉昌。今年67岁的王吉昌精神矍铄,白晳的面孔上依稀留下守望风雨的皱纹说话时眼神中仍然透着气象工作者所特有的严谨和认真。当谈及20世纪气象监测这一主要话题时,王吉昌精神振奋,似乎又回到精力旺盛的年轻时代,他满面红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红河州境内气象监测最早出现在1906年,当时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在蒙自东村铁路工程处内设立了雨量记录器。1939年蒙自飞机场工程竣工,国民政府为方便军事方面飞机飞行,在蒙自东门外的法国医院设立了气象观测站,每天进行8次定时气象观测。1948年7月,蒙自飞机场气象站撤并到昆明巫家坝空军气象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1月15日,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设在蒙自东村老飞机场内,为保障军事和地方工农业生产,正式建立了红河州第一个气象站,进行24小时气象监测。1954年12月,气象站迁移至蒙自县城西郊瓦碴地,建了两间茅草房作为观测值班室。

1960年,王吉昌初中毕业,打算报考体育学校,当报考志愿表交到班主任手中时,班主任李老师劝他改报气象学校。李老师说,气象是一门新学科,对国防、工业、农业、海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全国都十分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在老师的劝说下,王吉昌报考了云南气象学校。1963年,王吉昌从气象学校毕业,来到红河。红河州气象站迎来了首批三个具有专业气象知识的中专生。王吉昌回忆说,当时,工作室和气象观测设备都很简陋,整个气象站全是砖木结构的小平房,总共还不到300平方米,有的甚至业务办公与宿舍兼用。气象监测工具也只有风向仪,风速仪,气压计,温度、湿度测量表,雨量器,水银气压计等简单的几种。全站23人,没有一个是气象专业的大学生,刚分来的三个中专生就成了全站气象业务方面的“中坚骨干”。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所有的员工工作积极性都很高,一天24小时三班轮换,工作一丝不苟,气象预测预报进入正轨,王吉昌自然承担起第一线观测记录的要务。

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全州气象观测的规模和技术不断改善。截至1959年年底,红河州13个县市先后都建起了气象站。20世纪70年代后期,遥测雨量记、风向仪、风速仪、太阳辐射电子光测仪等先进仪器逐年增加,气象站也改名为“气象台”,并设立了业务科、预报服务科、大气探测科、政工科等科室,规范化、专业化工作性质逐形成,作用更加明显。每天定时汇总各类观测数据的次数年年增加,还每天定时向省气象台汇报。最重要的是将灾害天气及时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向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通报,及时为各级决策提供相应的资料参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气象台还承担起利用积雨云,打增雨弹增加雨量的“耕云播雨”任务。王吉昌回忆说,1997年春夏,蒙自坝子出现多年来少见的旱情,地里的烤烟、田里的秧苗已经泛黄,人们正苦苦盼望甘霖的降落。5月下旬的一天,天空出现久违的积雨云层,那天王吉昌带着增雨小组六七个人,从蒙自开着炮车,一直追着积雨云移动的方向打增雨弹至草坝。那天一直干到晚上11点才吃上晌午饭,全身累得像散了架一样,但大家的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打降雨弹使当天的雨量增大了一倍,从而解除了旱情。

指挥飞机植树播种也是气象台多年来所负责的重要任务之一。自1967年开始,红河州气象局(气象台)先后6次参与指挥飞机荒山造林播种。每次飞播中,准确的天气预测为飞机是否出航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了达到100%的保险,气象台技术员每次都必须提前到达飞机所要飞行播种的山岭进行实地观测,才能确保气候预报的精准。

在41年气象观测工作中,王吉昌认为:“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手中的每一项数据信息都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观测记录不许有半点的瑕疵和马虎,如在天气复杂多变的季节,我们观测员的心总是紧紧地绷着,就是下班后也睡不着。”

走进红河州气象局大院,茵茵草坪和白色典雅的办公楼交相辉映,楼顶上,监测天气气候信息的电子接收高塔直插蓝天。在观测室,荧屏代替了眼睛,信息串连、归纳分析,一切观测技术都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气象工作队伍已壮大数倍,全州14个气象站(台)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已达187人。抚今追昔,无论是科技设备还是人才队伍,都已是“鸟枪换炮”了。气象预测预报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刊登在2009年10月21日《红河日报》第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