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莉君
2014年,对于我校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从1984年正式建校到现在,我校走过了30年的历程。俗话说,三十而立。在我校即将“而立”之年,我们采访了在我校已经工作了32年的一位老教师——文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钟宁。
潜心研究,认真教学
1977年,许老师步入了大学校门,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自1982年从宁夏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一直在我校从事现代汉语方面的教学及研究。许老师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语体修辞学和公关语言学,参编了《现代汉语教程》《新编现代汉语》等教材。目前许老师负责汉语言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语言学教学工作并担任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生导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许老师还负责文史学院的安全、维稳和全院师生的思想教育及党团发展工作,并及时地传达党委的命令及指示,随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亲切、耐心、有点萌,应是谈及许老师时最贴切的代名词。
“许老师好!”“哎,下课了,嘿嘿嘿。”每次遇见许老师他总是会笑呵呵地与你打招呼,如果时间允许或是同路,他还会和你聊上几句,总能让你感觉到他既是一位长者,又是一位难得的老友。对于学习,许老师总是强调要月月学,日日学。他总说,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前沿知识匆匆的脚步。因此,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其他知识的摄入。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许老师是老师但更是朋友。他平时总是咧着嘴,笑着给大家讲课。现代汉语并不是一门易学的课程,往往几个细小的知识点就会把同学们难得愁眉苦脸,大家伙在那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但许老师还依旧笑着要大家耐心,并开始用各种方法讲解难点。汉语言专业一名同学说,“记得在学辅音的发音方法时,无论怎么揣摩大家总是分不清塞音、擦音、塞擦音的区别。许老师便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讲解,直到同学们都会举一反三。”
老师有时也很萌
许老师在上课时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上完课后查看手机,确定没有什么急需处理的电话之后才会拿上东西走出教室。也许是有老花眼的缘故,许老师每次查看手机总是会把手机忽的举到高过额头的位置,然后把眼睛往上一翻,越过眼镜的阻挡后又忽地放下,这一动作每次都能将同学们逗乐。因此这也被同学们视为许老师的招牌动作,经常会被大家拿来幽默一下。
时间是靠自己挤出来的
除了负责教学之外,许老师还负责学院里大大小小的繁杂事务。在和许老师交谈的一个上午,不断地有老师或同学进来找许老师咨询问题或解决其他的事情。许老师如此忙碌,又是如何有大把时间做研究,编写《语用修辞研究》《二元修辞学》这两本书呢?由于许老师是我校所有住在老城的老师中最远的一位,因此他每天六点就要起床等待校车,从终点一路坐到学校,把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做学术。“时间是靠自己挤出来的。”许老师如是说。
民大情怀
从1982年工作到现在,就快32年了,谈及在这32年中我校的发展,许老师感触很多。“1982年,当时我们学校叫宁夏民族工学,是1984年才改名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1984年到1994年是筹建阶段,1994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才正式挂牌。”说完,许老师停了下来,用力地眨了眨眼睛。接下来的谈话,许老师有些激动。“1994至1997这几年是我校去向不定的阶段,国家本来准备将我校合并到宁夏大学,但后来介于我校是民族院校,而且也有独立办学的需要,我校才得以继续发展下来。”
谈到北民大以后的发展,许老师又嘿嘿嘿地笑开了。对于我校未来的发展,他表示不担心,“难熬的阶段都已经过去了,从1997年以后,我校就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这几年,我校发展的脚步更是不断加快。我相信我校会越办越好的。”而对于我校学子,许老师说:“能吃苦,有闯劲,是我校学生的优点。我校毕业的学生没有‘985’‘211’这些有力的敲门砖来博取一份好工作,因此他们知道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的努力才会有所成就。”
如今已步入花甲的许老师依然活跃在北民大的讲台上,对于北民大的成长,他是见证人,也是参与者。正是因为我校有许多像许老师这样的老师,才使得北民大学子遍天下,也使北民大一步步走得更稳、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