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明静
人物名片雷兴明,汉族,出生于1966年2月。现任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成就:获得过天津市第十二届(2010年)社会科学优秀评奖三等奖、第二届中国西北音乐节歌曲创作二等奖(2013年)等奖项。曾经是第四届“帕拉天奴”杯全国作曲比赛评委,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重点科研立项1项,创作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20余部,获得省部级等各级别奖项5项。
音乐之路,贵在坚持
找到和掌握人生之舵,或许是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事情。雷兴明的人生方向就这样被音乐定了下来。但这条路显然不好走,枯燥、辛劳和忙碌时常伴随着他,有时候为了研究项目,他经常要忙碌到深夜。
近期他在做的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的校内培训,属于国家项目中国内音乐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个项目在宁夏难以得到国家审批,相反在北京的名校或许会容易些,因为国家在审批这个项目时,一般艺术类地方院校的研究者不占优势。
“尽管这个项目很难申请,但是这个研究于音乐领域,于我个人而言都十分有价值。它研究的是音乐作品结构的变异,这个研究话题在学术方面和专家领域中的研究方向是不一致的,它并不是人云亦云的。这既是风险,又是挑战。这个事情有必要而且一定要坚持做,如果说立不了项,也没有关系,我不立项,但这个事情我会做完,最后我会以一个专著的形式写出来。”他坚定地说。
从他身上看到的不仅是音乐研究,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别人不做而自己坚持做的态度,一种别人开始做而自己已经在路上的态度。
研究无止境,创新无止境
2010年,雷兴明调入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任教并担任院长一职,而在这之前,他已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任职教书,可谓是资深的老师。
他的经历并不局限于在各大高校任职,他还在继续着他的音乐理论研究工作。从1987年本科毕业开始,到现在他共出了3部专著,近10篇学术论文,参加了各种艺术创作和演出实践活动。
他的专著《承先锋之锐拓回归之新——潘德列茨基前四部交响曲创作技术的分析研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1世纪中国音乐学文库;他的创作声乐作品《轻轻叫醒你》已在网上广为流传;在2009年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校歌征集活动中,他谱写的校歌《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校歌》被采用并大力推广;2002年,他在宁夏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录制制作《社会音乐考级》节目20多期。
对于音乐创作与研究,他说:“中国音乐,应该鼓励真正意义的创新,用一些年轻创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敢于冒犯’,冒犯一些艺术陈规,冒犯一些传统观念,冒犯一些庸常经验。无论是学界还是管理者,都应该对那些创新者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音乐理论研究如同没有新鲜的血液,是走不长的。”
身为仁师,研究更注重严谨
对待理论,雷兴明总是以严苛的态度要求自己。一个观点的提出,他总是要求自己不断地去证明它。有的研究他不放心别人去做,自己总要不断地去查书,翻阅大量资料才敢下结论。深爱着自己学生的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常与同学讨论研究的问题。对待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更是不敢轻易回答,总是要思量再三,反复查阅了之后才讲解给同学们。
他说道:“我需要对我的学生负责,我时常要求他们对待理论的东西要有严谨的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把我的研究理论纳入到里面,最后涉及学术方面需要讨论的东西教给他们。一些在国内见不到的谱子,在国外的时候我会特别注重收集,拿回来以后让我的研究生细心分析,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在国外学习交流的心得,再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起讲给学生,让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到与国内不同的音乐理论研究。”
对于一个喜爱研究,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并始终保持一份严谨态度的人来说,或许会有许多羁绊牵住他的臂膀,但终究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挡不住他那颗为研究事业奉献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