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人故意违背概念同一的逻辑规律,赋予“死”与“活”全新含义,即精神意义,借以表达诗人的人生哲学。一个人活着,如果对社会、对他人没有意义,甚至有害,那么他等于“死了”;而一个对社会、对他人做出了贡献的人死了,他却在人们的心中“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诗人却轻蔑地指出:诗人在诗中对人生的这种评价,用的是“道德天平”。正如雷锋说的,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由瞿秋白的狱中题词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想起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名诗《有的人》,诗的开头四句是: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四句诗,从生理意义上是讲不通的。活着的人,偏偏说他死了;死了的人,偏偏说他活着。诗人故意违背概念同一的逻辑规律,赋予“死”与“活”全新含义,即精神意义,借以表达诗人的人生哲学。一个人活着,如果对社会、对他人没有意义,甚至有害,那么他等于“死了”;而一个对社会、对他人做出了贡献的人死了,他却在人们的心中“活着”。
一个人活着,有没有意义,自己说了是不算数的,而要由社会来评价,由历史来论定。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诗人却轻蔑地指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而对那些“情愿做野草”的人,诗人却饱含激情地讴歌: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诗人在诗中对人生的这种评价,用的是“道德天平”。人不是一般动物,人不是为了活着才活着的。正如雷锋说的,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活着就是为了吃饭,那就和一般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人活着,要为别人活得更好,要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活着就有了意义。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