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看儿子的作文,也不去干涉他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更不教他应该怎样写。因为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写了作文后给我看,那篇作文是《我的妈妈》,我认为他写得不错,因为其中有一段写到我学唱歌,在他看来是“乌鸦学黄鹂,自不量力。不过经过努力,这乌鸦后来还真学出了点儿名堂”。我觉得这个句子很生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老师认为这篇作文不好。儿子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我妈妈都看过了,我妈妈是作家,她说写得好。”结果老师大吃一惊,对他说:“这样的作文还写得好呀?”
孩子其实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看事物的角度和眼光,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是很重要的,可惜学校的教育总是要求统一,有些老师衡量学生的作文也有固定的模式。
有一次,儿子班上组织春游,儿子非常兴奋。像所有的学校一样,春游过后,总是要写一篇作文《记一次春游》。这一篇作文,儿子写了三次。我记得他第一次的作文大约是这样写的:早上,从家里出发,一路上跑得很快,只想早点儿到学校,结果,在路上摔了一跤,到了学校,又发现带的好吃的东西都没了,因为书包的拉链没拉上,跑的时候东西从书包里颠了出来。应该说这篇作文写出了一个二年级孩子对春游的迫不及待,非常生动。但老师看过后,认为他离了题,并没有写春游,要重写。于是,他把作文带回来,重写。这一次他写他们坐了什么车,从哪里出发,在车上,有几个同学分了东西给他吃。小孩子写作文会数字数,他看到写满了一面作文纸,觉得差不多了,便不再写。第二天把作文交给老师,老师依然认为他写得不好,让他再重写。老师还特意找出几篇写得好的作文在班上念了。儿子回到家里,照着范文的样子重写了作文。这篇作文无非是写某年某月某日到哪里春游,天气如何,同学们玩得很开心,通过玩,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但就是这样一篇索然寡味,乏善可陈的作文却总算是通过了。
事后,我跟几个朋友聊天,谈到儿子的三次作文,我们一致认为,这简直可以当作“孩子是如何不会写作文的”的典型标本。因为那个渴望快点儿到达学校、快点儿参加春游而在大街上奔跑的粗心男孩儿的身影就是这样从作文里一点点儿消失掉的。
儿子现在的作文很少会返工重写了。因为经过几年的磨炼,他已经对学校作文的要求驾轻就熟。比如说,最近有一篇作文,要求写有意义的假期活动,他便写了假期如何到乡下外婆家里去摘苹果。我说:“嗨,木里,你外婆家哪有苹果树啊!”他闹了个大红脸,赶紧把作文本塞进书包里,不理我。我看见作文本上画了许多红色的波浪线,那种波浪线我们小时候的作文本上都出现过,那是老师的赞扬。每班有五六十个学生,老师当然不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外婆家都在哪里,是干什么的。
木里的外婆家在乡下,乡下有许多乐趣。冬天,木里喜欢在灶里烧火,听着柴草噼啪响,夏天,喜欢到河里去玩水,弄得一身透湿。这一切对他来说,虽然新奇有趣,但如果写到作文里,也许难于找到意义,难于表达一个什么明确的主题。因此,木里就虚构了一个有苹果园的外婆家。木里虚构果园,自然有他的道理:果园很美丽,能用上所学过的许多形容词;和农民一起干活,能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很容易就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这么讨巧的题材,像他这么聪明的孩子,当然一下子就抓住了,哪怕是尽说瞎话也在所不惜!
我不喜欢看儿子的作文,但喜欢和儿子聊天,听他说学校里的事,听他对家里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喜欢听他褒贬时事,议论明星。他说起话来很自在,很有见地(当然是九岁男孩子的见地!)。自由自在地说话,多好!我希望他最终也能自由自在地写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