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城西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清油河镇,以殊异密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闻名遐迩!
清油河之名距今有一千多年,五代前称柳林河,因河外十里柳林而得名。宋开国元勋郑子明居于此打油卖油为生,且打出的油清香明亮,后人为纪念他便将柳林河易名清油河了。清油河街的历史更加久远。秦汉时期,它便是武关古道上的一条名街,历朝历代于此处设驿站,名曰“青云驿”。有史以来,这里便是北通关中与晋陇,南达荆襄及豫鄂的通衢之要塞,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兵家必争之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7年),刘邦欲“先到为君”,率部绕道商於之地,屯兵阳城(富水),继经青云驿(清油河)攻武关,破蓝田,出古峣关(牧护关)直取咸阳;宋太祖赵匡胤多次辗转于此,试马、党马、捉马沟“三马”地沿用至今;明末,闯王李自成率义军在清油河大战“李蛮人”,留下了“万人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廷在此设防,驻扎绿营兵;民国时期,亦驻扎有警备队和张辅臣的国民兵团;1944年,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从河南溃败退驻商南时,司令长官汤恩伯就将司令部设在清油河涧场。
清油河也是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红三军曾两进两出清油河,1934年创建成立了“刘家花屋苏维埃区政府”,6月5日,郑位三率部在清油河获得大捷,击溃国民党“铲共队”500余人。当时,清油河有三四百人参加了红军和赤卫队,数十名清油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清油河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变化。改革开放春雷动,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香菇木耳食用菌种植初见规模,花生菜子茶叶药材长势喜人,核桃板栗硕果满枝,集市商贸加工业齐头并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日子唱着过。
十年前,百年不遇的那场特大洪水袭击了清油河,千年老街遭受毁灭性冲击。灾后,商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清油街的恢复重建,批准清油河镇“重建新城镇”方案,派相关部门协助规划,当年冬季组织全县会战,修筑了一条长达十里的“路堤结合”工程,在大堤内外栽植了两行“防护林”,造就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继而经过多年努力,建起一条十里长街,新建肖家湾、狮子湾两个高标准“移民新村”,历届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科学规划,突出商贸大街的“四化”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招徕八方宾客。在外创业的清油河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归心似箭,带着资金和技术,满怀信心回乡创业。那些漂泊在外的清油河人,回到家乡,都能吃到喷香的家乡饭,感受到家的温馨。
站在清油河桥头,对面山腰鞭炮声声,红绸飘扬,那里供奉着京娘,那个洞穴便是京娘洞了,自赵匡胤登基至今,香火不断,述说着一个英雄和一个烈女的故事……
原载《商洛日报》2008.07.12(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