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善先生祖籍安徽怀宁,迁陕后居于商南 峰脚下东北山。幼承家学,祖父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为生计谋得药店记账“相公”,让张德善自小有了毛笔写字的机缘。
真正学写毛笔字,是在念小学的时候跟随王启智老师。王启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是教书先生,是商南县远近闻名的教书法的先生。先跟老师写影格、描红,老师的红笔圈点和赞扬评语,激发了张德善学书热情。少年时期乃“文化大革命”初始,能写几个毛笔字就派上了大用场,跟随大人办墙报、抄写大字报,得到称赞,写字兴趣大增。
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文艺带来春天,邻居中“右派”分子相继摘掉“反革命右派”帽子,这些人有文化、有思想,毛笔字精彩,渐渐进入张德善视野,他积极讨教,提升了对书法的认识。为了深造,1986年参加沙孟海在无锡创办的书法函授班学习,历时两年,从书法理论到书写技法进行较为系统学习,也是从那时开始遍临历代书法名帖,真正意义上知道了写字与书法的必然联系及书法艺术与普遍意义上写毛笔字的差别。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敢妄称自己是搞书法的。随着水平提升,书法在商洛时常入展获奖,省级书展也入展了,觉得小有成就,孰料浮躁与追风乃书法之大忌,让自己书法水平停滞不前,抛开古帖,迷失了书法方向,退回到原点。
回过头来,又从唐楷、汉隶入手临习正书,从二王、米芾临习行草,渐渐形成自己书风。
张德善认为,书法难在点画上。习书几十载,楷书的“结点为画”,隶书的“截画为点”,魏碑的“十二点切笔”等等,就为这“刹纸注墨”飞白引线搞得是神魂颠倒;只因这布阵、结章,常常是煞费心机。他谦逊地以为,自己虽不能成名人大家,足可传播地方文化;虽够不上专业书家,这草根文人倒也蛮受百姓欢迎,书厅堂条幅,写年节对联,红白喜事捧个场,倒也接得地气,就像启蒙老师教自己写大字一样,带些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也算是为书法的普及与继承做点儿贡献。
音律看似与书法关系不大,张德善借助在商洛师专音乐班学习音乐的基础,为后来学习书法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行草书的创作与鉴赏,那些出神入化飞动流变的线条,就如音乐的旋律,律动而优美。这就是书法,一门综合艺术。
缘于祖上信佛,张德善自小在佛教信仰氛围浸润,无形中接受佛学思想。清心、清静、修德积善,为自己书房取名“清心斋”。怀素、智永、东坡居士及近代弘一大师,这些先贤对他学习书法产生影响。南朝书法评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张德善在创作中,努力把书法的意蕴和佛学的清静修为蕴涵作品之中。
在张德善看来,终身的爱好与追求,时刻激励着一个“耳顺”之年退休老人。每每茶余饭后,书斋习帖、品读,有了兴致即刻展纸研墨,随意挥洒,痛快淋漓。写到得意时,书房里满地习作,燃一支香烟自品,字的好与差已不重要,那种满足与快乐远远超出书法本身,这就是心仪的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吧。
现为陕西省书协会员、商洛书协副主席、商南县书协主席的张德善,积极为商南书法事业奔波忙碌。组织商南书法爱好者参加全国、省、市书法展,带领县书协会员与邻近的河南、湖北县市开展书法交流活动,邀请中书协、省书协书法家到商南开坛讲座,为县书画交流搭建平台。
这就是张德善,一个书法家的大爱情怀,在自己书法创作道路上,引领商南书法人走近成功,走向遥远……
原载《商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