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属于文艺学,又可归入美学。
关于美学的对象,不管历史上有过多少激烈的争论,美学,时而被说成是美的哲学,时而被归结为文艺理论,但似乎谁也不否认,美学研究对象必须包括文学艺术。美学要研究文学艺术,然而美学并不因此就是文艺理论。美学曾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然而美学发展到今天,也已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有自己的发展史。
美学思想,在人类早就存在,但并不构成理论科学。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表现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但真正意义上美学思想,是随着理论思维的形成才开始的。古代的美学思想,是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宗教思想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后来,又主要包含在哲学和文艺学这两门科学中。我国先秦时代,儒道墨诸家,都有美学思想,但大都和其他思想交织在一起,并不独立成美学。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也都包含在哲学体系或文艺见解中,并不独立。早于亚里斯多德《诗学》并已构成体系的公孙尼子《乐记》,主要是关于音乐的理论,但它涉及了多种艺术,甚至比艺术更广泛的领域。按郭沫若的看法,“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的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可不用说,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美术也就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也可以涵盖。所谓乐也,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这样的著作,虽然主要是艺术论,但实际上已是美学,只是没有这样的名称而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学始终既同哲学又同文艺学紧密相连。我国的《文心雕龙》,是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而其中就包含着美学理论。只是,在刘勰的眼光看来,文学,包括了所有文体的文章,并不仅仅是艺术的文学,所以,它实际上是文章理论。刘勰把文章(包括艺术的文学)放在整个哲学体系中来考察,并从哲学上加以阐释,所以,《文心雕龙》带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但中国古典美学,总的说来,不大注重自上而下,由哲学出发来建立理论体系,而多从具体文学艺术现象出发,由下而上,有感而发,各抒己见,在鉴赏品评中发表自己的美学见解。这同西方古典美学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然而,中国古典美学也在日益完善,形成体系。它逐渐从哲学、伦理学的附庸中解脱出来,形成《文心雕龙》那样的著作。以后,它又趋于由具体审美感受、未成系统的美学见解,上升为理论概括。唐宋以降,苏轼的《传神记》,严羽的《沧浪诗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叶燮的《原诗》,刘熙载的《艺概》等,都有自成体系之势,但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学,而是美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相结合。到了近代,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和鲁迅等,一方面集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一方面又吸取了西方美学的成果,才逐渐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发展起来。
西方的美学,长时期内也一直只在哲学和文艺学两个领域内发展,到了启蒙运动时代方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名称,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命名的。在1735年出版的《关于诗歌的某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这篇拉丁语学位论文中,鲍姆嘉通第一次使用古希腊词语,来称呼一门新的学问。1750年,他又用这个词来命名自己的一部美学著作。从此,西方便开始沿用。所以,鲍姆嘉通被称作“美学之父”。其实,鲍姆嘉通只是“美学教父”他不过是给早已存在的一个学科确定名称。美学这门科学的确切称呼应为:审美学。它不只研究美,而是研究整个审美。只是,由于中国、日本在翻译时,把它翻译成美学,约定俗成,也就习以为常了。鲍姆嘉通虽倡导美学,但他的美学仍属于哲学。他把审美学看作是感性认识的理论。为弥补哲学向来只有逻辑学和伦理学而无感性学之不足,他因而另立审美学,从而使审美学成为哲学内的一个独立部门。
鲍姆嘉通的审美学,开创了一条道路,使得美学尽管还在哲学的范围内,但已有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都从哲学上来研究审美。就是歌德、席勒这类文学家,他们的美学也寓有哲理色彩。整个德国古典美学,都带着浓重的哲学性质。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只有德国古典美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美学。这有一定道理,因为,德国古典美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今天,我们把德国古典美学这种以哲学见长的美学,称之为哲学美学(或审美哲学)。例如,康德的美学巨著《判断力批判》,主要是从哲学上来论证美和崇高等。他的美学,只是其整个形而上哲学体系“批判哲学”中的一个环节:《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美,这样,哲学体系完备了。这种逐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而仍属哲学部门的美学,正是哲学美学(审美哲学)。但是,就是这种从哲学上来研究审美、极为抽象的哲学美学,也仍然离不开对文学艺术的研究。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建立了独立而宏达的美学体系,从而结束了美学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的时代。黑格尔的美学史哲学美学,已不满足于一般的哲学美学,而集中于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并且主要是研究“美的艺术”,而非一般的艺术,所以,黑格尔自称其美学为“艺术哲学”,有时更确切地说是“美的艺术之哲学”,和戈尔的“艺术哲学”,正在跨出哲学之范围,日益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但是,黑格尔的美学,仍然主要是研究文学艺术与其他审美活动共有的一般规律,如他自己所说,“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作品里”(《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3页)。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开了文艺美学的先河,但它基本上仍属于哲学美学领域。
德国古典美学的终结,开始了西方美学的新时代:美学不限于哲学美学(它本身也仍在发展),而在哲学之外独立向多方面发展,整个西方美学,形形色色,学派林立;民主主义美学(从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到空想社会主义美学),相继兴起,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异军突起,面目一新。
由于美学同其他科学的不同联系,产生美学的不同方法,形成美学的众多门类,文艺美学,符号学美学,生理学美学等纷至沓来,20世纪以来的美学,逐渐发展为三个基本部门:哲学美学(审美哲学)、心理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和社会学美学(审美社会学)。(参阅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21、188页)。
哲学美学(审美哲学)沿着鲍姆嘉通、康德、黑格尔的道路继续前进,对审美作哲学的探索,以便弄清审美活动的本质。看来,哲学美学今后还将继续发展,不会衰竭。随着人类审美活动的不断发展,审美现象越来越复杂,美学越深入,也就需要从哲学上作更高的、更概括的综合,哲学美学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
心理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在近代西方得到了特别的发展。德国费希纳从心理实验着手,自下而上地由审美经验出发来研究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规律,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美学,因而被誉为近代科学美学的创始人。自此以后,心理学美学构成了美学中的一个新的部门。随着心理学美学的发展,对审美心理的研究,已经不限于心理实验,而进入对更为复杂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的心理分析。作为审美心理的集中而特殊的形态,文学艺术中的心理活动,当然成为心理学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普斯的“移情”说,桑塔耶那的“对象化的愉悦”说,都涉及艺术心理,阿恩海姆的《艺术心理学》更是如此。
社会学美学(审美社会学),是近代西方美学的又一新的部门。这个美学部门,主要是在英、法等国发展起来的,着重研究审美创造这种最重要的审美活动的性质、规律、作用和意义。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重要的审美活动,当然也是社会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法国著名美学家拉罗的好几部美学著作,都对审美创造活动作了社会学的考察。尼达姆的《论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社会学美学的发展》,详尽阐述了社会学美学的历史发展轮廓。这种社会学美学,在许多国家还在继续发展。
有趣的是,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美学也都要研究文学艺术,然而,文艺美学,还得到了独立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规律的学科。这不是根据个别人的命令,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形成的。
人类的审美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实践领域。生产斗争、政治生活、道德、科学、艺术的实践活动等,都可能伴随或渗透着审美活动。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并不只是文学艺术活动才是审美活动;审美教育也并不限于艺术教育。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美学,以人类的整个审美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不是只研究文学艺术。它们,是要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人类审美活动共有的审美的普遍规律。哲学美学,主要研究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客体,探索审美客体的美的本质,弄清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有的性质,因而它首先是美的哲学。但哲学美学并不限于研究美,更不只研究艺术美,它还要研究美的对立面——丑,揭示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丑的共同本质。进而,哲学美学还要研究美、丑的变种:崇高与滑稽,悲与喜,等等。因此,哲学美学,不仅是美的哲学,还是丑的哲学,又是悲的、喜的哲学,崇高的、滑稽的哲学,等等。哲学美学当然也研究文学艺术的美、丑、悲、喜等,但它的使命不在研究文学艺术的特殊性质与规律,而是研究文学艺术和生活中的美、丑、悲、喜等的共同性质和普遍规律。心理学美学研究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审美心理和非审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作审美反映,这种心理过程极为复杂。审美心理学研究审美反映的过程和状态,其中当然包括了文学艺术的创造和与欣赏的审美规律。但是,审美心理学并不穷尽文学艺术的所有心理规律,而只是研究文学艺术和其他审美活动共有的普遍规律。社会学美学则探索人类社会的审美创造的本质与规律,研究人怎样从实践上去创造社会美,审美主体怎样改造审美客体产生新的审美价值。
那么,文学艺术自身与其他审美活动相区别的特殊审美性质与规律,由什么科学来研究呢?文艺美学。
近代以来,西方美学和人类实践活动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美学向着更为具体的实践部门纵深发展,更为具体的美学部门出现了:生产美学(技术美学、劳动美学)、生活美学、运动美学等都迅速发展,文艺美学也是如此。这些更为具体的部门美学,在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美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但不停留在审美活动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探索。比如,在欧美和苏联都得到蓬勃发展的生产美学(技术美学、劳动美学),就是专门研究生产活动中的审美规律的美学。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审美需要的提高,人类要求把一般的生产劳动提高到审美活动甚至艺术创造的水平,不仅劳动产品要美,就是劳动过程也要成为审美活动,使人得到审美享受。生产劳动,事先不仅要有科学设计,而且要有艺术设计,就是劳动对象和劳动环境也都要符合社会审美要求。于是,专门研究生产劳动的特殊审美规律的生产美学(技术美学、劳动美学)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的日益复杂,美学日益向这个领域深入,文艺美学也作为美学的一个独立部门而发展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