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流元在海

水流元在海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学东新近出版的中篇小说自选集《裸夜》共选入《托付给你的事》《电话迷藏》《一个人的餐饭》《疑是悬崖》《被瞄准的女人》《裸夜》等8部中篇小说。张学东的中篇小说或可以归于城市移民题材。退休老人温伯与餐馆服务员小荷之间的情感纠葛成就了《一个人的餐饭》。《疑是悬崖》情节一波三折,有着警匪片的镜头和快节奏,一场事故,考验了人性。《裸夜》可以看做是全书的重头戏。

张学东新近出版的中篇小说自选集《裸夜》共选入《托付给你的事》《电话迷藏》《一个人的餐饭》《疑是悬崖》《被瞄准的女人》《裸夜》等8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寻常百姓生活为背景,堪称一幅动态的社会生活图景。30年来,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似乎缩短了,空间距离也缩小了,农村人进城不再像过去那么远。那些留在记忆里的时代背景,仍是作者思维世界的厚重底色,所以他的中篇小说,都是近30年来时代进程的印迹。其中包括:小姑娘来城市打工做饭店服务员;年富力强的男人做建筑工人,年龄大的做门卫或者保安。城里人需要他们付出劳动,却往往又忽略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的意识已被城市林立的高楼和错综复杂的街巷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所扰乱,他们的心绪已与乡村剪不断的那种根系渐渐疏离,又被城市所谓理不清的时尚所媚惑,以至于成为乡村与城市中间的“问题地带”——生活的、心理的、生理的诸多困境,使其身陷其中,无法解脱,又不得不随波逐流,方向和目标似乎早已被锁定,但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丧失了目标或方向感。

张学东的中篇小说或可以归于城市移民题材。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四处张望,没有自己熟悉的落脚之地,心中的恐惧和茫然显而易见。他们在寻找中,抓住某根稻草,无论有助的或者有害的,任自己像浮萍一般随着命运的波浪一路漂流。远在乡村的那些再也无法回归的家,往往结痂成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村庄成为空心的存在,人心因此也被蚀空了。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变革中,他们必须跌跌撞撞寻求自己立身的方寸之地,寻求城乡之间共通的友谊桥梁。尽管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包括青春、血汗、精神和巨大的体力,但城市永远以钢筋水泥般的冷漠接纳他们,这种隔膜短时间内似乎无法打破和通融。回望故乡,那里已成为无法归去的原点,他们从乡村来,到城市找不到归宿,又无意回归家园的困境,使一个个背井离乡的农民,在走向城市化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举步维艰。作者正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默默关心着这些底层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无处倾诉的惶恐和无助。城市之间的隔膜,有城市对农村的排斥、拒绝和否定,还有城里人对农民工的轻蔑和敌视,这都使作者无法绕行于社会问题症结之外。也许他也身在其在,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变化进程中人们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和时代跳动的脉搏

30年来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尴尬困境,在西部这片偏僻的土地上,似乎显得遥远而缓慢。亦如时光之流,有时会令人惊讶,几十年为何一切还是老样子?而有时又像几十年未谋面的老人感慨的那样:昨天你还是个孩子,今天怎么就变成老头子了?倏忽之间,世易时移。因此,作者在叙写30年来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时,其实也暗含了对那种神秘现象的叩问,即对时间、对时间的一维性的质问。

《托付给你的事》就以80年代之前的纺织厂在改革开放中的命运变迁,以及工人们的生活变化为背景展开叙事的,作品依稀可见那个时代的影子。一个看门的老头,被一个并不熟悉的邻居托付照顾孩子,其后这个单身女人的命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孩子也被别人设下陷阱骗走了。这个看门老人的无辜与无奈,恰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似主动承担,又被动于一切外在关系的掣肘,老人最后无奈地做出选择,悄然离开陷阱和漩涡四伏的城市。“何师傅把十多年光景就这么简简单单地送给了向阳家属院的人们”。何师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城市,高楼与车流之间滚滚向前的洪流中,无人关心他的境遇,更无人关心他的疼痛和忧伤。

《电话迷藏》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写真版:当年那些红红火火的工厂,都被一个个改为私企。好几千工人说没就没了,跟做梦一样,还有些人眼巴巴地盯上这片土地,想等拆了旧房盖新楼狠捞一笔。那个风韵犹存的宋媛媛就是其中的一个女工。小说采用了一个创新的形式,以手机通话内容作为一条叙事线索,而以实际故事情节作为辅助线索,双线并行,相得益彰。将一对下岗母女的艰辛生活,鲜活地表现出来。她们在工厂红火时还能过普通的生活,一旦工厂改制后,她们就成了被时代清扫的杂物,她们的生活质量跌入谷底,所寄身的老院老房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她们愿意自求活路,却又充满了茫然。宋媛媛作为下岗工人子女,为了生活,她比母亲堕落得更彻底,但最后的人性觉醒,使人们看到年轻一代还是会自省的,作者真实地写出了生活的残酷一面,同时又不乏温情与慰藉。

退休老人温伯与餐馆服务员小荷之间的情感纠葛成就了《一个人的餐饭》。农村人善良、淳朴、憨厚的品质,在新一代进城打工者身上,已经受到了冲击。小荷们那种无处寄身的焦虑、惶恐和不安,几乎投射到城市的每一块玻璃墙面上,加之城里人小市民心理的作祟,使小荷在城里的生活并不如意,但她仍然保持了诚实质朴的本色,这应该也是小说温暖饱满的底色。《投奔》中的女主角采莲与小荷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是从乡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姑娘,而采莲的遭遇更为多舛,被男友抛弃后,她单身带着孩子,寄居在城里的表姐家,亲戚和近乎佣人的双重身份,让她感受到了城里人的两面性——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也正在人心。而那些来自乡村的女性,在经历了苦难洗礼之后,生命愈发柔韧而坚强了。《疑是悬崖》情节一波三折,有着警匪片的镜头和快节奏,一场事故,考验了人性。在每个人的心灵之岸,似乎都有一处即将堕入的深渊,那里正是善与恶较量的一线之地。原以为这部小说冗长的细节有时并无太大作用,可恰恰于此看到各色人等在现场的反应,语言、思维、行动,皆以利己为出发点。利己之外或许还能利人,一念之转,展现出千般世态冷暖,这该是小说闲笔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了。《被瞄准的女人》以女性角度叙述一对母女坎坷的生活历程,而以第二人称的叙述手法推动情节发展,可以更加真切地把读者拉进现场,与主人公置身于同一情景,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的琐碎缀饰,声香色味扑面而来,又怎能不令人心生慨叹?

《裸夜》可以看做是全书的重头戏。这部小说借助一个青年在城市打拼的过程,从迷失自我到追寻自我,其间经受了痛苦煎熬的心路历程,由此展现生活的残酷性与荒诞性。“裸”即为真相,青年沈越作为一个新闻媒体行业的新手,他试图追寻真相,却处处遭遇假相,当他在工作、生活、家庭重担以及个人心理压力等几方势力的逼迫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放弃对真相和理想的追寻,他在困惑中寻求活路,又时刻被良知所困扰。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知识青年,沈越有他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也曾想与时势同流合污,以求自保,但最终他发现那些蒙着面纱、充满物欲的外在诱惑,远比“裸”本身更让他痛苦。这一切正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痼疾所营造出来的痛苦。令年轻人痛苦不堪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艰难困苦,而是一种无形的“网”,时时处处被别人、被外在时势所掣肘的一些因素造成了个人的痛苦。裸奔者,正是这样被揭开了面具,脱去了伪装的人,所以,主人公想追寻真相,寻求真实的存在。或者,从心理上认同了揭开虚伪和伪善,回归常情常理的意义。甚至在常人看来,抛弃了尊严的“裸奔者”,更隐隐地与他心底追寻真相、真谛、真理相契合。所以,故事最后,主人公醒悟了,他决绝地甩掉了一切伪装,甘愿异化,成了一个彻底的裸奔者。在《裸夜》里,裸,即真相,本身很简洁,但抛弃社会和时代人为附着的缀饰却特别困难。作者借“裸”之意,求真,求善,求美的寓意,是最为深刻和难得的。

品味张学东的作品时,始终让读者体会到他作为生活“在场者”的写作姿态。进城的农民,下岗的工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如果作者愿意忽略,完全可以忽略。作者却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与自己的感觉和思考联成一体,联成一块不可分割的生活“铁板”。他以近乎观察员的身份,客观、理性地叙述了生活中这些底层人们细微而艰辛的生活境况,他似乎并不刻意注入个人情感成分,但又难免借助主观的眼光和视角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旁人的生活,周围人的状态,远亲近邻,无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对比出来的。作者之所以选择叙述他们的生活,是认定他们的生活,是我们整个社会生活最厚重的“底色”。其实,当我们矫情于自己的生活还有虚浮的空间,还是游悠的宽度,那都是有他们在最底层最低处为我们托住的缘故。之前,很不理解张学东为什么要写这些普通甚至有些琐屑的故事,阅读之后,才发现,他的这类作品很多。理性把他支撑到了高处,但他始终清醒地把自己放在水一样低的位置上,与众同源,与众共生。他的写作对象没有离开生活泥泞的大众,而他也知道自己可以从形式上分离出来,却无法从本质上脱身。所谓,水流元在海。所以,他的作品看起来就拥有大海般的胸怀,但涌流的动力和源泉无非是那一滴水——源自泥土,源自底层,源自普通民众,源自生活最本真的色香味触法。如果写作可以看作自我修炼的法门之一,那么作者不是避开红尘的侵扰去求清静,而是拨开浓雾以觅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