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某种意义上还担负着传承和发扬民风民俗的作用,另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情感,同时携带着与生俱来的地域文化烙印。所以,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仅对民俗的陪衬。
《宁夏剪纸》一书中,最具有陕西关中特色代表性的作品是郑飞雁的剪纸。她的《富贵满堂》《福禄有喜》《花开富贵福满堂》《三边窗花六六格》,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加上复杂的构图,往往叫人感到巧夺天工的绝妙。另外,在表现人物、花鸟和动物的同时,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等,有浓烈的中原地域文化特征。
2015年,郑飞雁参加中民协在杭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间艺人节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比赛中获金奖。
宁夏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剪纸艺术家,出名较早的有海原县兴仁镇伏兆娥、伏兆凤、伏兆苗三姊妹。她们的作品题材广泛,多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的作品,都体现了她们把生活和勤劳相结合的丰富想象力。现已剪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数百个人物。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北方豪放、粗犷的地域风格,同时,又展现出简练、纯朴的生活习俗特点。伏兆娥剪纸作品,在突出民俗风味的基础上,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堪称匠心独具,每一张剪纸都能同时容纳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节,作品的“自述”能力很强。除了传统民俗创作之外,她的《中国梦》《中国福》《宁夏风光》都很有时代特色,手撕《贺兰山岩画》《八骏图》更是小巧玲珑中含大气,令人惊叹。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伏兆娥因剪纸技艺精湛获“中华巧女”称号。1999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伏兆娥剪纸》专辑,200多幅作品收录在册。
伏兆苗剪纸作品《小英雄王二小》参加中民协和上海市文联主办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全国剪纸名家精品展”获铜奖。2015年,中民协在杭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间艺人节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上,有艺术家获“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称号。
以井春霞和田彦兰为代表的回族剪纸,突出了民族特色。
井春霞的剪纸作品,来源于井春霞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对身边人物和她们生活的细心观察与体悟,剪出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原创手工艺术的鲜明特色。她的“回族妇女”系列作品,立足民族特色,空灵精巧的构图,细腻而不失层次感的造型,让人们叹服手工艺术的精妙。回族妇女从小女孩儿,到少女、少妇、成年女性一系列形象,通过井春霞的一双巧手,将一方小小的彩纸,剔除掉多余的成分,将她们略带忧郁的脸色,又满心享受幸福的微妙神情,不经意地“悬浮”在纸面上,这里面常常投射了她的个人情绪——一个酷爱剪纸艺术的女性,心理成长的必然路径。她作为一个回族妇女,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而琢磨如何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情,促成了她的不断成长,她和她创造的人物在一同成长。从中挖出人物的“灵魂”来,这常常作为对雕塑的理解,用于剪纸也未尝不可。井春霞将故乡的人情习性,山水风貌,在200多幅剪纸作品中悉数展现出来,剪纸作为一项艺术和情感的载体,成为井春霞施展自己艺术灵感的广阔平台。
田彦兰创作的《盖碗情思》《尕妹子的盖头那个飘》等系列作品兼具回族特色和现代风貌,她剪纸作品所表现的回族风情有很强的感染力。作品着重表现回族女性的生活状况,背景多是旱塬、沙漠、骆驼、汤瓶、盖碗以及少女飞扬的盖头,展现了回族女性的美好心灵,对生活、对美、对未来的向往。她以企业家的眼光创设了阿依舍剪纸社,通过招收剪纸爱好者,传授技术和提供学习机会,将剪纸这一项纯手工的个体生产行为,转变为集体手工劳作,甚至巧妙地借用剪纸的一些特殊工具,实现了艺术品的小批量生产,这些剪纸作品成为连接国际交流与沟通的礼物,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剪纸艺术的“走出去”效益。
《宁夏剪纸》所选这些作品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带着古朴的民风民俗色彩。剪纸艺术家们因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凝聚着她们的勤劳和智慧,心手合一,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这一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更有许多民间艺术家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剪纸品种,比如表现现代生活的旅游风景、舞蹈杂技等。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艺术终于有了自得的名目,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应有的位置。
回想起农家小院,纸糊的窗户上,那些逢年过节贴上去迎春的花儿,自然生出一种关于故乡的温暖情谊。西岭民谣说:花公鸡,上碾子;花媳妇,扎辫子。这样鲜活的情景,剪纸作品表现得相当形象生动。借用丰子恺先生的诗句“养活一团春意思”来形容剪纸,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俗、流传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与百姓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散发着无尽的艺术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