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是远帆明灭处

最是远帆明灭处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旭东拍摄的照片,距离已经够近,经典性也有待论证,但几幅印象极深刻的照片,乡土味很浓,颇值得细品。一个微小而无言的事物,它的喻义和价值是需要有心人发现和赞誉的,张旭东摄影作品的个性特色正昭示了这一点。石涛画集里有句诗,“最是远帆明灭处,今人入悟十分多”,用于描述绘画与摄影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合适,用于解读张旭东的摄影作品,也再恰当不过。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只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的这句名言,给摄影作品的评价设定了相对的标准。张旭东拍摄的照片,距离已经够近,经典性也有待论证,但几幅印象极深刻的照片,乡土味很浓,颇值得细品。一幅是《丰收》,秋天收获的季节里,玉米成熟了,按农村的惯例,将玉米缨子一个一个辫起来连成串,挂在屋门。阳光打在金黄的玉米粒上,泛出一种温暖的农家生活情调,旁边有一位农妇,红润的笑容和饱满的玉米相互映衬,身后简朴的窑洞被阳光镀亮,丰收是表面的金子,每一个微小的物件都在这个节令闪闪发光。张旭东独具慧眼,捕捉到了这一精彩的瞬间,让镜头里的变化,以静物写生的审美方式,凭借暖色调的画面,再现人心情的动态变化。

另一幅是《雕刻人生》,画面极简单,一个年轻人用刻刀极精细地雕琢一枚篆字图章,这是一幅放大了细节的照片,艺术家用心雕琢的是一枚小图章,重心放在了雕刻者的那双手紧握的一把细长刻刀和一枚圆形小图章之间的比例关系,投射出来的却是面对生活的精致态度。摄影者抓住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通过光与影的折射,无限放大,用雕刻的过程涵盖雕刻的结果——那一枚携带雕刻者双手的温度,饱含着情感灌注的小小图章,已清晰地呈现在欣赏者的想象中了,无需多少文字解说,雕刻者的动作和眼神已经暗示了呼之欲出的倾诉。

这两幅作品体现了张旭东摄影侧重生活细节的特点,还有一幅作品,证明他的摄影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活本身,而是把更广泛的视角投向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摄影具备的故事性和纪实性,在张旭东的镜头里,更多地聚焦在交通工具的变化上。

在秋收后的山间小路上,前面一辆蹦蹦车载着几个人行进,几乎可以听见蹦蹦车轰隆隆的声音,后面不远处是一个女人拉着农家常用的人力车,车里坐着三个小孩子。这一幅照片,典型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由人力往机械的转变,最普通的不过是交通工具的变化,行走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乡村通往外界的距离缩短了,人们的视野开阔了,生活变化了,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在改善,人们借助于劳动的工具和方式发生的变化,本身就说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时,通过两种交通工具的对比,将传统与现代统一到一个视角平面,画面虽然看起来简单,却很能体现典型意义。张旭东的摄影作品里有很多关注交通工具变化的,这使他的作品更多体现了他独特的认知理念——行的变化,是这块偏远地区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行的速度加快了,人们跟随时代的脚步就愈加轻松了。

他的移民搬迁系列作品,一再聚焦于交通工具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上。住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关注的就是行的问题。当农村人力车的速度趋向于蹦蹦车,进而到大卡车、小汽车,这些变化见证了移民搬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希望和信心。一个微小而无言的事物,它的喻义和价值是需要有心人发现和赞誉的,张旭东摄影作品的个性特色正昭示了这一点。

所以,欣赏他的摄影作品,不能仅限于黑白色彩里的变化。真正用光影合成的效果,在拍莲花山风光时才运用了。这一组风景照片,将晨曦中的山峦和建筑,在云雾里若隐若现的情景,展示在观众面前,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呈列出来,是山在那里,以其厚重的底蕴吸引了他。正因为如此,他的镜头从未离开过生活的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民,还有黄土高原上的风云雨雪。

山之外,水成了人们关注的核心。人们打井、挑水、扫雪、储冰……女人在遥远的山路上挑水,孩子在身后背着成串的绳子随行,这些都已经成为农村生活的常态,也成为很多摄影作品的主题。张旭东用成人与孩子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高与低的对比,突显这个主题,那些干渴成方格状的土地,其“喊水”的无声与焦灼,更令人震撼。

张旭东的摄影好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四处采挖“金豆豆”,这片以出产土豆——被誉为“金豆豆”而盛名的地方,也以摄影著名。石涛画集里有句诗,“最是远帆明灭处,今人入悟十分多”,用于描述绘画与摄影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合适,用于解读张旭东的摄影作品,也再恰当不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