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跨过五十岁的门槛之后,似乎思想豁达了许多,能真切感受到“山高人为峰”这句广告语的深层意境。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将由以往的仰视逐渐演变为俯视,看得更清晰、更透彻。有时,有些思想观点或看法连自己也感到惊奇,是如此的富有见地。记得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晚我在银川德隆楼接待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费继东所长时,他告诉我:这次到银川、西宁,重点想了解西部相近省区“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尤其是他负责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十分关注的威宁县“十二五”规划,让他很难写出新意,总觉得高度不够。对此,我认为:“一个地区没有领导重视不好办,只要领导重视了,有困难、有问题就好解决了。”为此,我建议他站在总书记关心的角度看问题、看威宁、看发展。这样一来,我们就看清楚了。“威宁的问题,绝不是威宁自身的问题,威宁的发展,也不是威宁的自我发展。解决威宁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贫困落后地区的问题;促进威宁的发展,就意味着寻找到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的路子。小威宁、大视野,向世人宣示中国政府有气魄、有能力解决贫困落后问题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意义重大,思路高远。因此,搞好这个规划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决不能就威宁论威宁,而是要跳出威宁看威宁,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切实运用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倡导的解放思想这个锐利武器。”我的一席话,让费所长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并且十分诚恳地邀请我去贵州、去威宁,帮助他完成威宁“十二五”规划。但实际上,这段话我也是信口而来,可随后一想,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切中要害。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正好是周六下午我在加班修改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宁夏穆斯林福利协会的会长找我,想聊聊“世界穆斯林城”的建设情况,听听我的建议。当我们谈起其中的清真寺暨大博物馆设计特色时,我结合近年学习《古兰经》及伊斯兰学的体会,我以为这一建筑绝不是建一座样式独特的清真寺,而是要赋予具有历史传承的灵魂,而这一灵魂的实质必然是穆罕默德曾倡导的“求知,哪怕远去中国”的具体体现。自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而这一千三百多年来,无数信仰伊斯兰教者前来中国,他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是否是穆罕默德所希望的不得而知。但我们清楚地知道,泱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可学可看的地方太多了,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人,如果要实现穆罕默德所倡导的“求知,哪怕远去中国”而获得自己想要学的知识恐怕太难太难了。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宁夏建设一座既能体现伊斯兰特色,又能汇集华夏文明成果的建筑,毫无疑问,这应该是件需要我们思考的大事。诸如此类的思想认识,往往在我参加的一些会议上或与人交谈中,也会常常有所展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