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贺兰山,我们都不陌生,在岳飞的《满江红》里我们神交已久。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它犹如一道屏障,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进和侵袭,减少了宁夏平原的风沙危害。
近些年,在贺兰山许多沟口内发现了很多岩画。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
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绘画的人来讲,去看贺兰山岩画可不止一两次,贺兰山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贺兰山岩画景区内又建造了一座韩美林艺术馆,去的机会自然就更多了。
我曾两次到贺兰山三关口写生,两次在同一个地方不同位置不同季节写生,两次的感受都不一样!
第二次去贺兰山写生,还是和先前的那位北方民族大学油画系的田同学开车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拜访一位画骆驼的朋友,下午回来的路上看时间尚早又在三关口停了下来。
三关口山势嵯峨,两山之间是油黑的银巴公路和一条干涸的河床。长城从北面的高山上逶迤而下,又沿南面的山坡延伸向遥远的天际,午后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残损的墙头,虽已是残垣断壁,仍依稀可见当年的雄奇险峻,蜿蜒壮丽,仍可想象当年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战争场面。
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攻打西夏时,就是从三关口越过贺兰山的。兵锋所过,遍地废墟,灿烂的西夏文明从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拜寺口》
爬上山头,选择一处离明长城很近的位置,开始写生,这次我以明长城为主,因时间紧就用油画刀直接作画。朋友没有带画具,只带了个速写本,就在一旁画速写。
《贺兰山下》
山上的风很大,刚支好的画框就被风吹了下来,幸好还没有动笔,不然这画就白画了。有了教训,我就先把画框固定稳了,才开始画。从下午四点多画到快七点,一幅完整的油画写生作品呈现在眼前,心情格外愉悦。到了山下,把画具都放好了,看手上有些油彩,就顺手把车钥匙放到一边擦手,擦完后就将后备箱的门关上,门刚关上的一瞬间,我想起了车钥匙,赶紧拉门,可已经来不及了。车钥匙被锁在了车的后备箱中。无奈之下,用手机给爱人打电话,让邻居也是我的好朋友王宏声到家里拿备用钥匙来救援,从银川市区到这有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只好和朋友在车的周围拍照、画速写,时不时找个铁丝捣鼓一下看是否能将车门打开,结果都是徒劳无功,砸玻璃吧又于心不忍,只能等待救援了。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少,平生第一次置身在贺兰山中,不禁思绪纷飞,想象曾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当然,我们的心情是急切的。
九点过后,朋友总算将钥匙送到,我们寒暄了两句,就各自开车回家了。 后来,我又多次去贺兰山写生,才有了《拜寺口》《贺兰山下》等关于贺兰山的油画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