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回到简单朴素的用完全是竹制家具组成的小客厅里,心情仍处于亢奋之中。
他觉得戎马一生,直到现在才体味到那种辉煌所带来的灿烂心境。
委员长的贺电且不说,这几天,各界、各阶层人士的贺电雪片般铺天盖地地向长沙城飞来。薛岳自己也认为是名身经百战的将军,但这样的亢奋情绪却是头一遭。
全国各报刊的主要位置,几乎全都被长沙会战胜利的消息占据着,各地慰劳的捐款捐物源源不断地涌向长沙,作为这次会战的指挥者,薛岳被推到了民族英雄的位置上,这是他企盼的,梦寐以求的。
国民政府的电文:
“薛长官伯陵勋鉴:此次寇犯湘北,关系战局纂重,该长官指挥有方,所部忠勇效命,歼除顽敌,保障全湘,捷报传来,举国欢忭,应即复电嘉慰,并饬传谕所属,益加奋勉……”
何应钦的贺电:
“长沙薛长官伯陵兄:湘北会战,经获全胜,捷音传来,良深欣贺,吾兄指挥有方,杀敌致果,厥功无伟,敌人遭此惨败,心胆俱寒,仍希再接再厉,奋迈前进,以获全功。”
还有各政府机关、军事机关、社会名流的贺电,当薛岳看到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张澜、孔庚、褚辅成、江庸、董必武、许德珩、邓飞黄、刘叔模、范予遂、李中望、许孝炎、陈博生、李琮、秦邦宪、高惜冰、史良等16人联名拍来的贺电时,他深感自己的功绩已经得到了全国上下各阶层的公认。
雪南昌之耻,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不仅仅雪了耻,他和他所统领的几十万大军,已经给了国人岳家军的印记,而他薛岳,就是那精忠报国、青史留名的岳飞岳元帅。
但他此刻的神经兴奋点,仍然停留在刚刚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
作战室的大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地坐满了全国各报纸、电台的记者,薛岳与专程赶来庆贺的白崇禧、陈诚两位上将身着笔挺的毛料将官服首先进入会场,然后鱼贯紧随而入的是前敌总司令罗卓英、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和第15集团军代总司令关麟征四位将军。
记者席上立即发出一阵欢呼声。镁光灯此起彼落地刺得人睁不开眼。
坐定,白崇禧抬颌冲薛岳笑笑。
作为统一指挥南方战场的桂林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是此处最高长官,他有理由主持招待会,但是,就在5分钟前,薛岳给他的难堪,让这位素有“小诸葛”之称的上将不得不抬举一下比他年少3岁的薛岳上将。
薛岳倒未提不久前因长沙守与不守之争的不悦,而是对在第九战区内还有一些部队没有军委会的命令,薛岳调动不了的事实的不满,所以他见到白崇禧就说:“这次作战,兵力不够用,我能力也不成,所以仗打不好,这个责任,我负不了。以后还是请主任来亲自指挥吧。”
白崇禧听到薛岳说这些话,不禁联想到上次反对坚守长沙对薛岳的大光其火,脸微微红了起来。
他一个劲地摩挲着他的光脑袋,有些尴尬地望着薛岳笑。
一旁的陈诚过来圆场:“伯陵兄,已经打胜了仗。困难已经过去了,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健公[3]一定会和中央商议解决的。”
薛岳听陈诚说完,也有些不过意,就笑了笑,手一伸:“请!”
此时坐在白崇禧身旁的薛岳领会了他抬头一笑的意思,就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地说:
“先请白主任讲话。”
白崇禧连忙止住他:“薛长官不必客气,你是这次会战的实际指挥者。”
陈诚也说:“薛长官不必推辞了。”
薛岳想了想,神情严肃地说: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日本军阀其第101、106、33、13、6、3等6个师团,及长江舰队舰艇300余艘,配合海军陆战队一个联队,飞机百数十架,化学兵队若干,合计18万余人,自9月14日起,分由赣北、鄂南、湘北三方向,同时进犯,企图六路会攻长沙,并梦想于9月30日以前占领之。满拟此着倘得如愿以偿,即可借以镇压其国内反战运动及眩惑国际视听也。此时岳已洞烛其奸,立赴前线亲自督战,以坚决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运用快速机敏的运动战术,采取绝对的攻势,实行反包围,以破敌之包围。我全体将士忠勇同命,国民努力助战,激战20余夜,先后毙敌30000余人,俘获无算。敌军六路会攻长沙计划,从此粉碎无遗……”
薛岳在记者的掌声和闪亮的镁光灯照耀下结束讲话,瞥一眼白崇禧、陈诚,看到他们的脸上都有不悦闪过,连忙又说:
“此役大胜,白崇禧、陈诚二位上将功不可没。”
薛岳话音刚落,记者的目光齐聚在他们两人身上。
薛岳见讲话达到了效果,继续说:“汉时,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镇关中,粮馈无缺;他们与韩信三人,为兴汉三杰。”
薛岳讲到这里,顿了顿,指着白崇禧:“白上将,今之张子房也!拿破仑说过:敌人出现于我前方,我将如何应付?出现于我左方或右方,我又将如何应付?此二问题,白上将已筹之熟矣。是其所以能决胜千里之外,自有由来。”
他又指陈诚:“陈上将,今之萧何也。委员长倚畀甚殷,年来行旌所至,陈上将多躬自追随,因之受委员长熏陶不少,故能坐镇后方,粮馈无缺……”
薛岳还想对陈诚竭尽些溢美之辞,但一眼看到坐立一旁的关麟征面露不屑,就止住了话头。
这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吴逸志中将插话:
“韩信者,薛上将也!三上将受命后,各挺其能,运用机谋;一鼓而破日军,斩敌数万,流血遍野。这一役,不仅挫败西尾初来之锐气,寒侵略者之军心,影响所及,日军之反战声浪兴乎,我之长期抗战意志,随之或高或坚。此因赖我最高统帅之神圣英武及知人善用有以致之。三上将,乃今日佐我最高统帅之兴汉三杰也!”
吴逸志说完,记者席中又爆出掌声……
薛岳回想起招待会上的种种情形,亢奋之后又有些不安,从白崇禧和陈诚的眼神之中,他似乎觉得受到了什么责备。
正在思想之间,传来敲门声,薛岳打开门,一位西装革履的记者进来。
记者递上名片,薛岳仔细一看:韶关《大光报》记者毛子明。
“请坐。”薛岳握了握毛子明的手:“你辛苦了。”
“不,薛长官才真是辛苦。”毛子明忙答。
毛子明坐定,掏出采访本:“薛长官,这次长沙会战,实是抗战以来关系最重大的一次战役,可以说是东方的坦能堡之战,这次大捷,多赖薛长官指挥策划。”
“哪里,哪里,”薛岳忙挥挥手,“这次的胜利,全赖国父英灵,总裁德威,各长官指导协助和将士用命、民众合作的结果,我只是这许多人里头的一个小小分子……”
薛岳谈到这里,内心更有些不安。这种内心不断加剧的不安,使他省悟到一种功高盖主的危险。
所以在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白崇禧向记者们透露了因作战有功,薛岳擢升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王陵基、杨森、罗卓英分任副司令长官仍兼本职,关麟征擢升第15集团军总司令的消息之后,薛岳着重谈了民众的支持,他在解释胜利的原因时说:
“……破坏公路和空室清野,都需要军队和人民两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在湘北进步着的军民合作,正给予这两项工作一个美满的成功。军民的亲密合作和民众空室清野工作的成功,是这次湘北会战中的一个特色,也是这次胜利的原因之一。”
“对。湘北民众有一个口号:支持军队杀敌,做到湘北战场上不遗弃一个伤亡士兵。”白崇禧补充道。
记者们被这样的民众所感动,分赴湘北广大地区采访。
合众社记者后来写道:
“……记者曾与普通人民谈话,彼等均表示愿意抗战到底,并准备与军队随时合作。普通人民皆以军队为彼等之友,彼等人手不足时即助之收获,购买各物亦照价给钱,故各地农民及工人皆自动组织服务队协助军队作战,无须政府之强迫。记者曾亲眼目观数千农民从事掘战壕、破坏交通以及运输军火之工作,彼等各有队长领导,并无武装士兵在旁监督……”
《力报》记者写道:
“……凶残的敌人尽管逞着他仅有的一点余威,作出垂死挣扎,可是今天我们破坏公路的勇敢农民,明天便是拿起锄头去埋葬侵寇的掘墓人。”
再次让薛岳面红耳赤的,是他坐在戏院里观看由九战区演出队演出的新编现代剧——《新战长沙》。
因为是首场演出,战区司令长官部、省政府、市政府和各界人士把剧院坐得满满的。
三遍铃声响过,戏台帷幕徐徐拉开。
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身披盔甲的兵丁在舞台中来回穿梭,卷起阵阵尘土。
跑龙套的兵丁穿梭完毕,整齐地立于舞台两侧,静候主帅登场。
又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头戴帅盔,身穿帅甲的主帅出现,前有马童引路,后有大麾紧随,麾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薛”字,黑色的大字嵌在金黄色的圆圈之中;两厢的龙套,打着“精忠报国”的旗子。
马童恭敬地端来帅椅,“薛武穆”坐定。
“报——”一兵丁高举“探”旗急步跑来单腿下跪:“报元帅,倭寇已迫近长沙。”
“再探。”“薛武穆”沉着地命令,转头向立于一旁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着八卦衣的“诸葛亮”,“军师有何妙计?”
“山人自有办法。”“诸葛亮”轻摇羽扇,附在“薛武穆”耳边低声轻语。
听罢耳语,“薛武穆”爆出一串大笑:“哈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军师与我不谋而合。”
“薛武穆”说完,站起身:
“众将官!”
“在!”两边涌出几名将官,躬身抱拳站立。
“众将官听令:倭寇猖獗,侵我中华,今日长沙城就是他们的坟墓……”
这时,戏院里一阵骚动,窃窃私语之声随之而起。
戏演到一半,只剩下不到一半的观众。
薛岳后来对人说:“这是吴参谋长搞的,我不知道。”
但说归说,吴逸志下令长沙、湘潭各剧院演出此剧一年,薛岳却没有制止。
听到外界的讥讽和反对,吴逸志说:“这是得到长官同意的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