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录之三
59岁的杨森,虽生长在四川,但祖籍却是在距长沙不远的衡阳草堂寺。
他已经不知道他的祖上从哪一代因何远徙四川,但那个广安县的一个小官吏之家,却是从他开始才腾达起来的。
24岁中学毕业他就进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弁目队,第二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军事讲习所,这是他一生军旅和政治生涯的起点。
那时的杨森,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士兵训练上,担任成都新军17镇排长,他的排多次在会操、考核及比赛中夺魁,两年后即晋升为四川陆军第33混成协第1营右队队官。这一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杨森后来常常说,他的基业是从当排长开始的。
杨森初上战场,就充满传奇色彩。
那是孙中山领导发动第二次讨袁战争,当时,杨森在王陵基的手下当营长。驻防重庆的四川陆军第5师师长熊克武率部响应孙中山的号召。
王陵基团长奉袁世凯之命讨伐熊克武,杨森考虑到自己是同盟会会员,便弃职跑到熊克武的部队参加倒袁。可是开战不久,重庆为袁世凯所派的混成旅旅长黄毓成部攻破,杨森被俘。
但杨森的命运却随着被俘而发生转机。
黄毓成集合俘虏训话,见众俘虏都甚为惊恐,唯独杨森显得毫无惧色,有胆有识。黄毓成出于军人的习惯,仔细端详杨森,只见他身材魁伟健壮,又让他说几句话,声若洪钟,于是便对他产生了好感,留他在司令部当副官。后来黄毓成又将杨森推荐到云南讲武堂当队长。这期间,善交际的杨森与许多滇军军官交上了朋友,逐步活跃起来。
1915年底,黄毓成又将杨森推荐到护国军第1军第2梯队团赵又新部任中校参谋,随部队进至川南,与袁世凯驻川部队作战。这时,杨森开始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他两次率领部队将袁世凯军队的张敬尧师打得大败而逃。
袁世凯垮台后,北洋政府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滇军赵又新师长的第8师被改编为靖国军第2军,赵又新升任军长,杨森任参谋长。
不久,川系与滇系两军为各自利益产生矛盾,继而上升为互相火并。
杨森这时候左右为难又小心翼翼。
他初始参予滇军对川军作战。他所在的滇军驻守泸州时,川军攻打泸州,赵又新因团长杨如轩丢失外围阵地被迫放弃泸州而发怒,杨如轩为推脱责任,借杨森原为川军,因战败被俘而参加滇军之事,诬告他通敌,铸成滇军之败。赵又新与杨森私交甚笃,未轻信杨如轩的诬告,反而将新编的一个混成团交给杨森指挥。后来赵又新率部反击川军,重占泸州,川军乘其立足未稳,偷袭泸州。
正当滇军将要兵败城破之际,杨森率部赶到,向川军侧后发动猛烈攻击,将其击溃,泸州转危为安。
赵又新对杨森此举赞赏不已,更加器重,杨森因此在滇军中以能战之将而扬名。
随着战争的进行,川滇军的矛盾越来越大,唐继尧决定对四川督军熊克武全面开战。
杨森受赵又新之命去合川策动川军第2师师长刘湘联合倒熊。
杨森到了合川,向刘湘表白,说自己身为四川军人,前因被俘,迫不得已而在滇军中谋事,但一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杨森表示,决不会做对不起川军的事。
当他再次去策反时,即与刘湘私下商定,暗中联合共同对付唐继尧。
川滇军战事爆发后,刘湘虚称支持滇军作战,并假意请赵又新派兵增援,赵又新信以为真,派杨森独立团前往助战。杨森摆脱滇军控制后,便转而投入川军,被熊克武任命为川军第9混成旅旅长,后又提升为第9师师长。
昔日川军的营长,如今再返川军时的杨森师长,在不久的川滇两军龙泉山大战中,身先士卒带领全师攻打滇军,虽然身上三处负伤,仍指挥部队猛攻。直到打得滇军大败而逃,他仍穷追不舍,连续战斗72个小时,追击500多华里。
后来,他率部袭击泸州,将昨日上司赵又新击败。赵又新兵败仓皇逃跑被击伤,杨森立即赶到,令人将他抬回城里,但赵又新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面对赵又新的尸体,杨森深感内疚,亲备棺材收殓,并出资由赵又新的侄子将灵柩运回云南安葬。
龙泉山一役,使杨森在川军中名声大振,从此开始崭露头角。但他因着赵又新的死,而终生怀了负疚。
杨森在川军中站稳脚跟后,独占四川的念头随着他不愿甘居人下的天性一齐浮升起来。
1921年,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控制湖北后,两广及湖南和西南、华南各省纷纷举兵讨伐。四川督军熊克武企图乘此机会向外发展,决定出兵援鄂,任命刘湘为川军总司令兼援鄂军总司令,同时又兼任第2军军长。
杨森没有当上军长,心怀不满,便私下悄悄地与吴佩孚联系,表示愿意投到他的门下。
援鄂军与吴佩孚军大战宜昌时,杨森按兵不动,致使川军溃败,撤回四川。刘湘不得已,只好任命杨森为第2军军长,自己退居幕后。
任军长后的杨森,精神焕发,立即打消了投靠吴佩孚的想法,与刘湘密谋,决定首先消灭第1军,然后统一全四川。
1922年7月,杨森率领三万多人马,分水陆两路向第1军进行突袭,同时请求吴佩孚派兵相助。
第1军采取“故示以弱,诱敌深入”的策略,主动撤离驻地。杨森自恃骁勇,又恃有吴佩孚大军作后盾靠山,便一味地挥师猛攻。后来遭到伏击,损失惨重。第1军乘势发动全线出击,杨森亲自率领的第9师也被击溃,只得向重庆撤退,途中又遭袭击,被另一部川军邓锡侯包围,幸得王陵基出兵相救,他才得以回到重庆。
杨森撤回重庆不几天,川军赖正辉举兵袭重庆,城破后他仅带少数部队逃到了川陈。逢吴佩孚所派援军赶到,杨森正设宴为援军军官们接风时,第1军第一路军指挥官刘伯承率部追至,冒雨袭击,将他的部队打得四下溃窜,他只带了几名随从,仓皇逃到宜昌。
杨森仍然不甘心失败,逃到宜昌后,他又去洛阳拜谒吴佩孚,请求发兵相助,打回四川。吴佩孚图谋四川已久,正中下怀,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同时任命他为北洋军陆军第16师师长,让他充当武力占领四川的先锋。
担任前敌总指挥的杨森,于1922年8月率第16师、第7师和第8师的两个混成旅,大举反攻四川,同时,吴佩孚令滇军袁祖铭率5个混成旅进兵川东,前四川督军刘存厚由陕南进兵川北,援助杨森作战。
杨森率部袭取万县,守军第1军第6师独立旅倒戈投降,随后,他串连川军将领刘存厚、陈遐龄、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等联衔通电讨伐熊克武。第1军为保成都而退出重庆,杨森兵不血刃进占重庆。
熊克武看到杨森势力越来越大,便求援于滇军总司令唐继尧,唐继尧为了控制四川,实现其“西南王”的目的,便派胡若愚率16个团入川,顿时战局大变,杨森率部退出重庆。
这时,吴佩孚给杨森增援枪弹和军饷,又委任刘湘为四川善后督办,统驭反熊克武的各路川军,协同杨森反攻。
杨森再度夺取重庆,并乘势进击,克成都,将熊克武逐至川南。
这时以第2军军长名义兼摄民政的杨森,操纵着军政大权,成为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四川的代理人之一。
1924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办,相当于督军之职。但有了实力后的杨森咄咄逼人,令临时摄政的段祺瑞不好驾驭,于是,一年之后杨森被明令免去四川军务督办的职务,调往北京署理总参谋长,而以刘湘取代军务督办之职。
杨森当然知道,一旦脱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兵权旁落,便会受制于人。于是他不肯离川,在成都遥领总参谋长职。
刘湘深知杨森在川于己不利,便拉拢滇军袁祖铭组成倒杨联军。同时与川军邓锡侯、赖正辉、刘成勋等联合,向杨森发起攻击。
开始杨森获胜,但他急于寻求联军主力决战,自恃过高而疏于算计,结果在联军全线攻击时不克,他手下的师长王缵绪又倒戈。杨森无力再战,向刘湘输诚。
但联军的首脑们一致认为,杨森野心大且反复无常,要他交出全部兵权,只保留一个营到白帝城“托孤”。
走投无路,杨森只好接受彻底解除兵权的条件,只身出川游历。
再次打回四川,是杨森只身游历到汉口,后吴佩孚任命为讨伐张作霖的联军川军第一路总司令,回川收集旧部。
此时川内袁祖铭、邓锡侯、田颂尧等与刘湘分赃失和,希望杨森回川共事,共同倒刘。
打回四川后不久,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杨森见北伐军势大,便脚踩两只船,既接受北伐军任命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兼川鄂联防司令之职,又继续担任吴佩孚的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
在这段时期,英国轮船在长江横冲直撞,多次撞沉民船和杨森的军船,英方非但拒不认错,反而要求赔偿。当无理要求遭杨森拒绝后,英方派军舰武力劫船,并炮击万县。杨森忍无可忍,率部还击,将英军舰击沉。
北伐军与吴佩孚军激战汀泗桥时,吴佩孚电令杨森火速出兵援助。杨森权衡之后,采取暧昧的态度,借“出师北伐”之名,进兵鄂西。此举一石二鸟:吴佩孚胜,他便以吴为后盾,继续图统四川;如吴佩孚败,便可借北伐之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但后来他扔掉北伐面具,公开接受吴佩孚委任的四川省长之职,终于因失算而兵败退回万县。
转机出现在1927年4月,蒋介石电邀杨森出兵攻打武汉国民政府。当时武汉国民政府的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已被蒋介石收买,杨森率部由宜昌顺流而下,占荆州、沙市,向汉阳紧逼,但遭到唐生智的反攻,再次兵败退回四川。
直到5年后,杨森的力量才得以恢复。
当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境内,杨森主动向蒋介石请命,参加对红军的围追堵击。
杨森从频繁的内战中,已感疲乏不堪了,每每静坐下来,时有内心不安。
至芦沟桥事变,他请缨出川抗日,率第20军东进参加上海保卫战,归第19集团军薛岳指挥,在防守大场战斗中,予敌重创。
不久,他又率部在安徽巢县、无为一带拦截日军,然后辗转到达湖南。
杨森在与日军每次开战前,总要对他的川军部属说:
“过去我们一直打内战,内心对民族是有愧的,现在是我们赎罪的时候了,我们只有拼命死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