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李不如一王”

“三李不如一王”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介石不敢与日军开战,下令绕道北进。第51师接受的作战任务是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因此,罗店的得失关系整个战局。在历时25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15000余人,被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名将录之四

薛岳将军对第74军有信心是有理由的。

在山东籍的国民党军队中,流传着“三李不如一王”的说法。

“三李”指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山东人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

“一王”是黄埔三期毕业的山东泰安人王耀武。

王耀武22岁走出黄埔军校,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1师3团任排长,由于他作战勇敢,带兵得法,引起师长何应钦、团长钱大钧的注意,很快被晋升为上尉连长。

这是他后来扶摇直上的发韧。

王耀武首先是得到何应钦的重用。

第二次东征胜利后,部队进驻福州。当时何应钦为整饬军队风纪,成立了第1军直属的宪兵营,让自己的内弟当营长,但何应钦深知内弟能力有限,特意将王耀武调去当第1连连长,并郑重告诉王耀武:“宪兵关系我军纪律和声誉,至关重要,你很能干,特调你为第1连连长,帮助营长把这个宪兵营带好。”王耀武当然明白,于是尽心竭力地工作,得到了与自己前途攸关的收获。何应钦的内弟经常向何应钦反映王耀武的特长,从而博取了何应钦对他的更多好感。

1927年初,王耀武被何应钦调任第1军补充团第2营少校营长。

王耀武对日本人的仇恨由来已久。1928年春,他参加对张宗昌、孙传芳的军阀部队的进攻,日本帝国主义者庇护张宗昌,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蒋介石不敢与日军开战,下令绕道北进。后来王耀武回忆说:

“我当时十分不愿退出,我曾向上级坚请向日寇反击未准,气愤满胸膛,忍痛退出济南。”

1930年3月,他被军长刘峙保荐为中校团附,不久参加蒋、冯、阎的中原大战。战事纾延达半年之久,由于王耀武屡树战功6个月后又被刘峙提升为独立32旅第1团上校团长,这时,王耀武才26岁。

旅长刘夷是刘峙的侄子。王耀武上任前,刘峙特意召见:“我希望你多多帮助刘夷,把他的部队整训得和第1师那样有战斗力。”

王耀武心领神会,上任后精心训练部队,与士兵同甘共苦,他的第1团在第32旅成为训练有素的部队,使刘夷对他刮目相看,自然在刘峙那里为他说了不少好话。

王耀武至关紧要的转折出现在1932年。

那年6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对红军发起第四次军事围剿。第32旅在江西周旋数月,毫无战果,旅长刘夷被蒋介石撤了职,改杨天民接任。

杨天民接任旅长后,奉命开赴中共苏区的战略要地宜黄镇,不料刚进驻就被红军团团围住。

王耀武素知红军善于围城打援,因此对守城作战特别谨慎。在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担心危城难守。曾令杨天民相机突围,但王耀武却劝杨天民死守。

王耀武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

杨天民一看有道理,依计而死守,结果,第32旅坚守宜黄24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赞为奇迹。

杨天民因腿部负伤,送往后方医院医治,蒋介石亲往看望。杨天民向蒋介石面陈作战经过,积极推荐王耀武接替旅长之职。

这一年的10月,蒋介石在南昌召见王耀武。

蒋介石问:“我有命令让你们在难于坚守时可以相机突围,你何以建议杨天民坚守?你是如何想的?”

“当时已经身陷重重包围之中,突围不可能,与其突围失败而死,不如坚守与城共亡,何况宜黄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即便付出一万人的牺牲也未必能够重新夺回。为了整个战局着想,我们便下了与城共存亡,宁死也不弃守的决心。”

蒋介石听后连声称好,以兴奋的目光注视他许久,然后告知他升任补充第1旅旅长,军衔晋为少将。

蒋介石拍了拍他的肩说:“补充旅由保定编练处的部队改编,士兵都是北方人,你带很相宜。第32旅的团长、副旅长都是黄埔军校一、二期的,我怕你带不了,所以调你任补充旅旅长。”

被蒋介石的这次召见,是王耀武一生中重要的一步。

交谈之中,蒋介石不仅肯定了他的战功,更发现了他的胆识,从此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耀武的心情因此而异常兴奋,以至好多年后他在《自述》中还写道:

“……当时我对蒋先生用心之细和考虑的周详,既佩服又感激,认为他有识人之目,是个难得的好领导。对于杨天民的不嫉才妒能举荐我,亦非常感激。”

一年后,王耀武在俞济时的统辖下,参加浙、赣、闽边区对红军的作战。1934年11月,他率部在皖南谭家桥与红10军遭遇,激战数日,红19师师长寻淮洲阵亡,红2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迫使红10军不得不重返赣东北根据地

后来方志敏为国民党第43旅俘获。

方志敏虽然不是王耀武所俘,但蒋介石认为,方志敏的主力部队是被王耀武的部队击溃的,这个功不可没。

1936年8月,王耀武升任第51师师长。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抗日,王耀武将军迎来了他军伍生涯的辉煌时期。

参加抗击日军的第一战,是著名的“淞沪会战”。当时,从汉中率师赶到上海的王耀武心情激动,精神振奋,认为军人为国捐躯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为了打击日寇,他下定了宁可战死沙场也不丢失一寸土地的决心。

第51师接受的作战任务是坚守在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日军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并切断京沪线的企图,因此,罗店的得失关系整个战局。

日军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优势发动猛烈攻击,被第51师击退后,王耀武巧妙运用夜战,派出小部队夜袭,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长英森,受到总部通报表扬。《申报》、《大公报》等都报道了第51师的战绩,还刊登了王耀武的照片。

淞沪会战后,王耀武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同时第51师与第58师合编成立第74军,以俞济时为军长。

第74军从此诞生,并成为国民党军的劲旅,而第51师师长王耀武中将是该军的一员主将。

这一年的12月,王耀武率第51师参加南京保卫战,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但中国守军全线顽强地抗击了6天以后,终于寡不敌众而撤退。

王耀武奉命将第51师撤到江北的浦口一带,为了防止部队混乱,他在最后维持秩序。但他到达江边已经无船过江,正值危急之时,俞济时军长派副官带一只小火轮来接,才使王耀武脱险。

1938年5月,王耀武率领休整后的第51师参加河南兰封战役,与日军土肥原的第2师团激战于三义寨附近,予敌重创。7月,又参加江西万家岭会战,协同其他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敌军4000多人,取得万家岭战役的胜利。

这一战后,王耀武升任第74军副军长兼第51师师长。

又隔了一年,蒋介石在重庆召见王耀武,对他在师长任内的战绩大加赞许,并提升他为第74军军长。

王耀武的回忆文章中谈到了当时的心情:

“那时我非常感激蒋先生对我的爱护,伯乐识马,蒋公识人,我下决心把74军整训好,使之成为纪律好、能作战、不怕死、听指挥的部队。”

和所有的著名战将一样,王耀武将军非常重视部队的素质,把素质较高的部队看作全军赖以存在的基石。

第51师自不待说,由王耀武一手整训过来。俞济时卸去第74军军长之职,调任新5军军长。俞济时对此喜上眉梢,因为当时新5军是国民党军队独一无二的机械化部队,无疑将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俞济时整装赴任之际,电请军事委员会,想把自己的基本部队第58师带走。这引起了王耀武的不满,他知道,第74军缺少了第58师,实力将大大削弱,一支部队身经百战的历练,是这支部队最大的财富。但新任军长,自知资历浅,不便告状。

于是,他托病在重庆迟不到差,一拖就是近一个月。

白崇禧及前新5军军长徐庭瑶,同俞济时宿有芥蒂,两人串通在蒋介石面前参了一本,说俞济时非机械化人才,恐难胜任斯职。蒋介石闻奏,批示:“考虑。”就此断送了俞济时的一场黄梁美梦。

王耀武把有战斗力的部队视同生命,不惜为此与黄埔一期毕业的老上司反目成仇。

但他统辖第74军之后,却没有让蒋介石失望。

第一次长沙会战,他率部拦截日军,激战于赣北重镇高安,为夺取整个会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1年的春天,参加著名的江西上高会战,使第74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

在上高会战中,王耀武率第51师堵击日军,仅激战一日,歼敌1600多人。

在会战的关键阶段,日军大贺师团长亲自督战,出动飞机百余架,反复轰炸第74军阵地,仅投下的炸弹就有1700多枚,但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7次发起反冲击,肉搏中毙敌20多人。第74军将士全力的拼杀,为会战胜利争取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在历时25天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15000余人,被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

第74军被称作“抗日铁军”,授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被授军队最高勋章。

在国民党军队中像王耀武这样每战非升即奖的战将为数不多。

1945年,当国民党军事当局成立中国陆军司令部时,王耀武以黄埔三期的资格、41岁的年纪,与老资格的卢汉、张发奎、汤恩伯并驾齐驱,成为方面军司令官。

同年5月,王耀武将军以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的身份指挥湘西雪峰山战役,以对日的最后一战大捷而威震四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