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枪炮声在1942年的元月中旬沉寂下来,随之而起的中国乃至同盟国的宣传攻势一直持续了半年。
似乎是为着印证这次辉煌胜利的成果,中国战区几乎无战事。
时序推进到1943年,整个世界大战的形势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著作几乎都将这一年称作是将世界大战推入一个新阶段的一年。
变化首先来自苏德战场。
1943年初,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高加索地区展开全面反攻,参加战略反攻的苏军约76万人。从1月22日至同年10月9日,共收复失地20万平方公里,消灭德军28万人。
这是苏德两国正面对抗的力量转折。
同年2月,美、英为了加强北非的作战领导,设立了北非战区,以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为正副总司令,在突尼斯战线展开攻势。
3月下旬,英美盟军20个师又两个旅对德、意军队发动进攻,希特勒急忙从西欧和意大利增调5个师到突尼斯,但总数也只有14个师,仍然处于绝对劣势。
以“沙漠之狐”著称的德军战将隆美尔认为,在此形势下,德意守军无法与美英军相对抗,主张从北非撤退,在遭到希特勒的拒绝之后,隆美尔于3月9日称病返回欧洲,将防务交由阿尔林将军代理指挥。
3月20日,蒙哥马利元师率英国第8集团军自东向西攻打马雷斯防线,很快与自西向东猛攻的由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二军胜利会师。5月13日,25万德、意军队在被围困中投降,至此,非洲战场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
战场形势的变化牵动着全球人的心,同盟国的广大人民为正义之师的胜利欢呼雀跃,而与此同时,轴心国的德、意、日联盟开始出现危机。
最先陷入困境的是墨索里尼。战场上受到的重创,伴随着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同时来临,人民普遍高涨的反战情绪,使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独裁者惶惶不可终日,他从3月份意大利北部30万工人举行的反法西斯大罢工,看到了自己统治所面临的困境,而统治集团内部出现的四分五裂倾向,更使他在油生众叛亲离之感的同时,感到了一种空前的危机——以齐亚诺和格朗迪为首的部分高层人士认为,德国战争的前途极为黯淡,意大利此时应当伺机脱离德国,与同盟国单独媾和——这是墨索里尼所无法接受的,此刻,他的身体绑在与希特勒和东条英机等同时疾驰的战车上,只能一意孤行了。他以铁的手腕实行政府大改组,撤换了11名部长中的9名,其中包括他的女婿、外交大臣齐亚诺,并在党内进行大清洗,这就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党最高委员会召开会议,格朗迪提议恢复宪制,由国王亲自担任统帅,墨索里尼只当党的领袖。最后,大会以19票赞成,8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格朗迪的提案。
会后,国王召见墨索里尼。
出身贫寒、从青少年时期就桀骜不驯的墨索里尼,尽管在1922年就发动政变,取得了政权,并逐步成为现今的独裁者,但始终对这位任命自己为首相的国王深怀敬惧。他知道国王在这个民族所有人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墨索里尼拖着肥胖的身体在国王的示意下坐下。
“刚才会议的情况想你是知道了?”国王面部表情漠然,拖长着声音问。
“陛下,”墨索里尼站起身,激动地,“党的最高委员会只是咨询机构,它所通过的决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国王并不听他说,打断他,表情依然漠然地说:“难道还不够吗?意大利的精锐都断送在了苏联、北非,现在,美英军又在进攻西西里岛。”
听到这些,墨索里尼表情有些愠然,但国王并不看他,继续说:“国家必须生存。现在唯一的办法,是你必须辞职!”
不待涨红着脸、毫无思想准备的墨索里尼开口申辩,国王以不容质疑的口吻说:“新的政府已经组成,我已任命巴多利奥元帅担任新的政府首脑。”
直到此时,聪明的墨索里尼才明白,眼前这场政变的策划者,正是他以为对自己信任备至的国王。
墨索里尼怀着不甘和无奈离开王宫,走下台阶时,他的脑海之中正在酝酿着反击的计划,却不想早已守候在台阶下的一群荷枪实弹的宪兵拥过来,把他围在中心。
“你们……你们要干什么?”这时,墨索里尼的神情开始慌乱起来。
“奉命保护领袖的安全。”宪兵队长说完,这群宪兵不容分说地将墨索里尼推上了车。
墨索里尼被软禁后的当天晚上,意大利国王正式命令巴多利奥组织新内阁,并向全世界广播了墨索里尼辞职的消息。
9月,意大利政府与盟国缔结停战协定。
10月,意大利政府对德宣战,同盟国承认意大利为“参战友国”。
意大利的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鼻祖贝尼托·墨索里尼,尽管在他被赶下台并软禁起来之后,于当年9月被他的盟兄希特勒派出的空降部队救出,但他作为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依然没有逃脱惩罚,1945年4月28日,他被意大利游击队截获,与他的情妇一道,尸体被倒悬于米兰中心广场。
墨索里尼失去政权,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的初步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