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薛岳致蒋介石电
1944年7月22日
90D师长陈侃于岳麓山作战不力,指挥无方,遗弃部队,个人逃生,拟请先行撤职,发交军法执行监部讯办。又59D师长林贤察,102D师长陈伟光,在长沙渡河至岳麓山时,均未掌握部队,致不能战斗,拟请各记大过两次。上拟未审当否?乞钧裁。
蒋委员长批示:
此三师长皆应革职交军法审判,以重军纪为要。
之二:
作战经过与检讨
第4军长沙第四次会战经过
谍报参谋报告书
1944年9月[1]
一、战斗经过:(略)
二、失败主因及责任问题
1.教育方面:
(A)军自卅二年六月中旬驻防长沙以来,因修筑工事,部队教育无暇顾及。
(B)平时教练偏重基本教练,战斗动作生疏。
(C)忽略实弹射击演习,以致士兵射击技术不精。
(D)师各级主官忙于应酬,对部队训练敷衍塞责。
2.军纪方面:
(A)平时管教疏忽,虚图表面,实则官兵骄傲任情,对上级阳奉阴违。
(B)部队主官因营商应酬,脱离部队,致使部队精神不能团结。
3.战斗军纪废弛:
(A)6月3日,长沙疏散时,各级官兵擅入民房,攫取财物。
(B)军部副官处负责控制船只,该处长潘孔昭假公济私,擅扣商船,重价勒索,以饱私囊,并将攫取之财物,用5艘火轮装出,致长沙战斗紧急,转用兵力晚,渡河困难,贻误不少。
(C)城防团59师之177团与警备部官兵,以强迫疏散为名,大肆发洋财。
(D)红山头守备部队,当敌攻击时,尚在掩护部中赌牌,以致失守,影响全线战斗。
4.战术方面:
(A)兵力薄弱,并无控置预备队。阵地、据点被敌突破后,无兵增援,重点无法形成。
(B)固守防御,并无逆袭计划。当敌由竹山口突入、冲上云麓宫时,无法歼灭,致使敌得以少数兵力,直捣我司令部核心,击破我指挥所。
(C)步、炮协同不良,以致炮弹时落我第一线阵地中。
(D)无空军助战(?)——任敌昼夜摧毁我炮兵阵地。
5.责任问题:
(A)军参谋长罗涛溪,未能辅助主官(张军长决心渡河时,并未拟定渡河计划,即饬迥日拂晓进袭),战斗间未派员视察阵地,获得紧急情况,又不指示部下办理。
(B)90师长陈侃,10时许失守岳麓山阵地,部队溃散。
(C)军副官处处长潘孔昭,派赴交涉船舶失职、舞弊,以致是夜渡河困难、迟滞。
三、损失情形:
1.本军于未退出以前,伤亡约3000余,渡江溺毙约千余,至于残留长沙城内4个团冲至茶陵,仅得千余。
2.炮3旅在岳麓山全部大炮约40余门,未及破坏(仅少数卸下瞄准镜),军野炮营野炮9门,山炮营美式新山炮12门,均损失。
3.步枪损失十分之七,轻机枪损失十分之八,重机枪损失十分之九,迫击炮及通信、防毒、工兵器材,全部损失。
四、战后补充及整训情形:
1.战后经陆续收容统计,尚有官兵(战斗员及非战斗员)约6500余人。复由各兵站、机关及师管区补充新兵约4700余人,共计现有兵力约万一百余。惟武器装备尚未补充。现每师编成两团(不足),驻郴州附近整训。
2.官兵精神萎靡,整训成绩不佳,在短期内,未能恢复元气。
陆军第4军谍报参谋职:
(4A)杨家祺丁广信
(59D)熊振华
(90D)严仲青陈世师
(102D)陈尚厚
谨呈
(按:本件于8月26日,陆续由本部派驻九战区联参电转汇齐。关于责任问题部分,似尚有脱落处,正查询中。又据8月30日《扫荡报》载,59D之177团团长杨继震,4A副官处处长潘孔昭、军务处处长刘瑞卿、副官处中校股长陈继虞、长沙船舶管理所长夏德达,均于8月27日判处死刑,执行枪决。合按复如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