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
这是1937年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干部在陕西富平的一张合影。站在第一排穿旧式男装的儿童,其实是个女孩,当时她才两岁。她就是贺龙元帅的长女——军旅作家、少将贺捷生。 1935年11月1日,刚刚打完胜仗的贺龙得知妻子蹇先任生下了他们可爱的女儿,无比欣喜。为了祝贺女儿的出生,贺龙与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一起喝起酒来。贺龙说:“小毛毛出生了,还没有起个名字呢!”前敌副总指挥、后来成为贺龙连襟的萧克将军(萧克之妻为蹇先任的胞妹蹇先佛)说:“小毛毛一出生部队就打胜仗, 好兆头,就叫捷生吧。”贺龙夫妇觉得这个名字既响亮又很有纪念意义,于是欣然接受。 长征就要开始了,按当时的情况是绝不允许未满月的婴儿随红军长征的。贺龙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把女儿暂时寄养在一户亲戚家。可一个星期下来也不见那位亲戚来接。
贺龙决定带着未满月的女儿一道长征。在前敌总指挥会议上,贺龙如实向红二方面军将领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长征途中如遇到愿意收养孩子的人家,就随时将女儿寄养在老乡家里,绝不拖累大家。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萧克、政治部主任王震、副政委关向应等经过集体讨论,终于同意破例带小捷生一起参加长征。1939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 那时,贺捷生刚刚出生十九天。长征途中,小捷生在妈妈怀里被抱得很紧很紧,她当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每天行军时,母亲怕树枝划伤女儿,就用布袋子兜起捷生, 把布袋挂在胸前,这样可以时时照看着。在过敌人封锁线时,贺捷生的嘴被紧紧地堵住,几次因挤压过度差点窒息。由于蹇先任没有了奶水,每到一个宿营地,她就抱着小捷生四处找老乡要奶吃,同时,还给他们讲革命道理,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长征途中,有无数的妈妈给捷生喂过奶,她是吃千家奶走过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小捷生经历过很多次凶险。一次突围时,蹇先任冲出重围后发现怀中的女儿不见了,她顿时觉得心如刀割,不顾生命危险顺原路折返回去找。原来女儿是在突围时不慎从她胸前的布袋里滑落,掉在了路旁。一位老乡发现了,就拾了起来,捷生这才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还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贺龙把女儿放在他穿的羊皮大衣的怀里。他骑马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后,却把孩子丢了。是捷生的哭声让红军战士发现了她。后来,才辗转送到贺龙手里。捷生这个“小毛毛”跟着长征,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全军将士的心。每到宿营地时,大家都安排她和母亲住能遮风挡雨的房子。战士们经过她们母女居住的屋外,都要侧耳倾听,怕孩子没有了声息。过雪山时,很多人抵不过风寒,病倒了。小捷生体质弱,病得非常厉害,两三天没有哭声了。大家认为她这次真的撑不下去了。陈希云找了块花布,递给蹇先任说:“娃儿走的时候用这块花布包着吧,她到底是个女孩。” 贺龙含着泪说:“这孩子命大,再给她灌点草药试试吧!”也许真的是捷生命大,三天后,她又有了微弱的哭声。捷生的哭声使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下了, 她的哭声也给了全军将士一个惊喜——像传达一个总部的命令一样,队伍里都在传递着这句话: 捷生又哭了! 捷生又哭了!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小捷生很乖。这个未满月的婴儿,长征一开始就被挂在母亲胸前,在长长的行军队伍中摇晃。风声,雨声,天上飞机的轰鸣声,地上枪炮的炸响声……她就是在这奇特的“摇篮曲”中活下来的! 长征结束时,小捷生刚满一周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