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之行的泰戈尔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中国之行的泰戈尔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他认为是他前世生活过的地方,他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们的人生约会(见下页图。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戈爹”。泰戈尔访华结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

◎文/张习君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应邀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中国,游历讲学。在这个他认为是他前世生活过的地方,他与他的忘年交徐志摩完成了他们的人生约会(见下页图。女士为林徽因)。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裕之家,他从小天资聪颖,十四岁开始写诗,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集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在世界范围也是令人瞩目的。对于当时年轻的徐志摩来说,大他三十六岁的泰戈尔是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与泰戈尔可以说是性灵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一种缘分也许与他们对“爱”的追求的一致和相同的性格分不开。“爱”是徐志摩创作的源泉,也是泰戈尔的人生哲学,这个“爱”是“博爱”,是爱别人、爱生命。泰戈尔(前排中)与徐志摩(前排右)、林徽因(前排左)合影


泰戈尔与徐志摩_副本



此外,他们的性格与气质也极其相似:他们在二十四岁前对于诗的兴味并不浓,相反,却都做着政治家的梦。两个人仿佛都能够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相互吸引,相见恨晚。而他们的交往,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徐志摩得知泰戈尔要来华访问之后,欣喜若狂。他一方面频繁地与泰戈尔通信,商榷来华事宜;一方面在报刊上造势,先后发表了《泰戈尔来华》《泰山日出》等四篇文章,宣扬泰戈尔“伟大的人格、热烈的爱情、超越的思想和小孩子一般的纯洁精神”,努力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欢迎气氛。在写给泰戈尔的信中,他还就即将伴随泰戈尔并担任他的翻译一事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我已答应了讲学社在你逗留中国期间充任你的旅伴和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殊荣。虽然自知力薄能渺,但我却因有幸获此良机,得以随侍世上一位伟大无比的人物而难禁内心的欢欣雀跃。”泰戈尔终于如期莅临。他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来到北京。在北京,泰戈尔度过了他六十四岁的生日,还接受了梁启超的赠名——竺震旦。竺即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是中国的别称。这也恰好可以表达泰戈尔热爱中国、希望中印友谊长存的真实感情。1924年4月26日,泰戈尔在京的最后几天,徐志摩陪他游览了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名刹之一,以满园丁香负有盛名。自清代开始,常有诗人相聚于此举行“丁香大会”。徐志摩此次陪同泰戈尔前来观赏丁香花,继续了这个传统的雅事。徐志摩诗兴大发,在树下通宵作诗。泰戈尔还在上海、北京等地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他以其独特的诗的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了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泰戈尔的演讲内容丰富且诗意纵横,要翻译精确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精通英语且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来说,翻译起来游刃有余。他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在泰戈尔访华的三个月时间中,他和徐志摩形影不离,常以诗画互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泰戈尔还为徐志摩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意为“月亮宝石”,徐志摩则称泰戈尔为“老戈爹”。 泰戈尔访华结束后,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并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王昆与松山树子:中日两国“白毛女”的合影王昆与松山树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