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毛五加的种类有哪些?

红毛五加的种类有哪些?

时间:2023-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加科 Araliaceae毛梗红毛五加 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 var.hispidus Hoo一、生物学特征毛梗红毛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在宁夏泾源县秋千架调查时测得株高平均2.1m,树干高平均1.9m。毛梗红毛五加在森林群落里是主要伴生树种,有增加森林郁闭度和枯落物的作用。宁夏产五加属阔叶落叶灌木已知有6种3变种1变型,皆分布于六盘山地林缘或山坡灌丛中,其根皮入药,称“五加皮”,而药用以红毛五加及其变种为主。
五加科 _宁夏主要农业野生

五加科 Araliaceae

毛梗红毛五加 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 var.hispidus Hoo

一、生物学特征

毛梗红毛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系落叶灌木,高2~3m。枝灰白色,疏或密生细刺,刺向下斜伸或平展。掌状复叶,小叶数3~5,小叶片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形,长3~10cm,宽1~4cm。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萼杯状,长约1.5mm;花瓣5,三角状宽卵形,长约2mm;雄蕊5,花丝长约2mm;花柱5,长约1mm,基部合生。果实近球形,直径约6mm。花期6月,果期7~8月。

在宁夏泾源县秋千架调查时测得株高平均2.1m,树干高平均1.9m。分枝级数平均为5,一级分枝数3~6,一级分枝长平均1.5m,冠幅平均2.0m×2.3m。主干下部平均直径2.5cm,上部平均直径2.1cm,一级分枝下部直径1.7cm,上部直径1.1cm。叶长平均3.3cm,叶宽平均1.8cm。果实近球形,长平均0.8cm,宽平均0.6cm。

img100

毛梗红毛五加果

二、自然分布状况

毛梗红毛五加分布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东西两山区,海拔1800~2100m,秋千架大东沟有集中分布。多生于阴湿的沟谷两壁及山坡灌丛、林下。2006年9月21日在宁夏泾源县秋千架大东沟东坡测得自然生长状况为100株/亩。

三、生境及群落组成

宁夏泾源县地处东经106°12′~106°30′,北纬35°14′~35°38′,年平均温度5.8℃,≥0℃的积温2671.2℃,≥10℃的积温1925.0℃,年降雨量650.9mm,年蒸发量1426.5mm,干燥度1.02,生长环境为中生。宁夏泾源县秋千架大东沟,地处东经106°25′26″,北纬35°33′181″,海拔1829m。生境为六盘山山地半阴坡林缘,坡度45°。土壤为山地褐土,肥力中等。群落含有植物40种,隶属于23科:杨柳科、蔷薇科、鼠李科、木樨科、桦木科、胡颓子科、壳斗科、五加科、忍冬科、毛茛科、菊科、禾本科、榆科、蓼科、桔梗科、莎草科、牻牛儿苗科、龙胆科、凤尾蕨科、百合科、木贼科、景天科、败酱科。该群落为林缘灌丛,此处山地森林为人工营造的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有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小叶柳(Salix hypoleuca)、暴马丁香(Syringa amurensis)混生,灌丛以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为优势种,伴生种有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西北栒子(Cotoneaster zabelii)、蒙古荚蒾(Viburnum mongolicum)、毛梗红毛五加、鼠李(Rhamnus davurica)、美丽绣线菊(Spiraea elegans)、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等,高度1.5~2m。草本层中以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苔草(Carex sp.)、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等为主,群落总盖度95%。

img101

毛梗红毛五加叶

四、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开发前景

毛梗红毛五加是喜光、喜湿、耐寒植物,枝干有油脂,易燃烧,是林业中营造水土保持及薪炭林的好树种,根皮入药可作“五加皮”的代用品,有舒筋活血、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瘘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毛梗红毛五加在森林群落里是主要伴生树种,有增加森林郁闭度和枯落物的作用。

宁夏产五加属阔叶落叶灌木已知有6种3变种1变型,皆分布于六盘山地林缘或山坡灌丛中,其根皮入药,称“五加皮”,而药用以红毛五加及其变种为主。依下列形态特征互相识别:

1.花柱离生或仅下部合生;枝具刺。

 2.小叶常5,倒卵形、椭圆形、倒披针形。

3.小叶倒卵形、椭圆形,两面无毛。

4.花梗无毛…………………………1.红毛五加E.giraldii(Harms)Nakai

4.花梗具褐色短硬毛……………………1a.毛梗红毛五加var.hispidus(Hoo)Hoo et Tseng

3.小叶倒披针形,背面被棕色长柔毛……………………………………-………………………1b.毛叶红毛五加var.pilosulus(Rehd.)S.Y.Hu

 2.小叶常3。

5.小叶片狭披针形、狭倒披针形,两面无毛……………………………………………………………2.太白山五加E.stenophyllus(Harms)Nakai

5.小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背面无毛…………………………………………………………………2a.宽叶太白五加f.dilatatus(Rehd.)D.Z.Ma

1.花柱合生。枝具短刺或无刺。

 6.叶柄长3mm,小叶片全缘;枝具短刺…………………………………………………………………………3.短柄五加E.brachypus(Harms)Nakai

 6.叶柄长>2cm。

7.小叶前1/3有锯齿;枝具短刺………4.倒卵叶五加E.obovatus(Hoo)Ma

7.小叶全具锯齿缘;枝无刺。

 8.小叶3,细锯齿缘;枝无刺………5.蜀五加E.setchenensis(Harms)Nakai

 8.小叶5(3),细锯齿或重锯齿缘;仅叶柄基部数个细刺。

9.小叶片两面无毛…………………………6.藤五加E.lencorrhizus Oliv.

9.小叶片上面被短硬毛,背面被棕色长柔毛………………………………………………6a.糙叶藤五加var.fulvenscens(Harms et Rehd.)Nakai

五、濒危原因、状况及保护建议

由于干旱和人为偷伐的原因,毛梗红毛五加种群数量趋于减少。建议加强对致危因素进行研究,并研究人工栽培和天然林补植技术,在次生林改造中,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毛梗红毛五加以及上述各种五加植物。

羽叶三七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bipinnatifidus(Seem.)Li

一、生物学特征

羽叶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假人参(Panax pseudo-ginseng Wall.)的一个变种,多年生草本,高60~70cm。细长根状茎横走,节部膨大,呈串珠状,故有“扣子七”之称。茎单一,直立,无毛而具纵棱。掌状复叶3~4枚于茎顶轮生,小叶长椭圆形,1回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边缘具不整齐小裂片或锯齿。顶生复伞形花序,总梗比叶长,具4~6个侧生小伞形花序;花有雄性花,两性花;花萼杯状,上缘具5小齿;花瓣5,黄绿色;雄蕊5;花柱2,雄花中合生而两性花中分生。果实为核果状浆果。

二、自然分布状况

img102

羽叶三七果

本变种产于宁夏六盘山阴坡林下。本次调查地点在宁夏六盘山龙泉沟,距泾源县城东南30km处,为山地北向坡,坡度25°,海拔2052m。调查时测得植株高35~56cm,具5~6分支,丛径15~25cm。主茎近地面直径22~30mm,上部12~21mm。每株具7枚复叶,每一复叶具小叶片10枚。花序长5mm,每株有花序3~4个,每株有小花14~20朵。小浆果鲜重0.25g。自然生长状况1株/20m2。本变种在我国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

三、生境及群落组成

调查样地为山地林缘灌丛,山林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ensis)、红桦(Betula alba-sinensis)为主,下木有黄瑞香(Daphne giraldii)、黄栌木(Cotinus coggygria)、华西忍冬(Lonicera webbiana)、野李子(Prunus salicina)、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峨嵋蔷薇(Rosa omeiensis)、南川绣线菊(Spiraea schneideriana var.amphidoxa)、喜荫悬钩子(Rubus mesogaeus)、栓翅卫茅(Euonymus phellomanus)、小叶柳(Salix hypoleuca)、华西华桔竹(Fargesia nitida)等;底层杂类草山地草甸有重楼(Paris polyphylla)、凤毛菊(Saussurea japonica)、蓝萼香茶菜(Ro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毛梾(Cornus waltari)、升麻(Cimicifuga foetida)、毛果堇菜(Viola collina)、甘菊(Dendranthemum lavandulifolium)、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水金凤(Impatians noli-tangere)、藤五加(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攀援天门冬(Asparagus brachyphyllus)、紫菀(Aster tataricas)、蛛毛蟹甲草(Cacaria roborowskii)、辽东蒿(Artemisia verbenacea)等。总盖度100%。

img103

羽叶三七根

宁夏六盘山还产与本种近似的另一变种大叶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 Hoo et Tseng)。与本种主要区别是掌状复叶的小叶不裂,边缘具细齿或不规则重锯齿;伞形花序单生茎顶。二者都是五加科人参的两个变种,均生于阴湿山地林下或林缘灌丛中,通称“三七”。二者根状茎及全草都入药,有清热、解毒、顺气健胃、止血滋补的功能。

四、经济价值及开发前景

近年研究表明,羽叶三七叶富含多种人参皂苷,具有滋补强壮、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三七(这里指大叶三七)叶含16种氨基酸,总含量达6.03%。其中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达2.68%,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4%。从8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可看出,三七叶中锌、铁、镁、钙元素含量高。有研究表明,三七叶总皂苷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都有对抗作用,叶总皂苷及黄酮苷均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细胞的血氧供应;同时扩张血管以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是理想的扩冠药物。三七叶皂苷腹腔注射对大鼠气囊滑膜炎等急性渗透性炎症有抗炎作用。除此之外,三七叶还有镇静、镇痛、降血脂、缩短凝血时间等作用。

五、濒危原因及保护建议

羽叶三七、大叶三七都是珍贵的、能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材。这两种植物种群数量本来较少,多年来,由于人为采挖,使资源数量日趋减少,长此以往极可能会灭绝。如何加强保护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应当采种或移植进行迁地保护,由专人看管以恢复物种的多样性,并应研究人工栽培技术,促进有效地人工繁殖,增加药材产量。

img104

羽叶三七叶

白背叶楤木(黄花楤木,刺包头,大叶槐木) 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A.stipulata Franch.—Eleutherococcus mairei Lévl.—A.chinensis Linn.var.glabrescens Schneid.

一、生物学特性

白背叶楤木是五加科楤木属小乔木,高达5m。树皮灰白色,被粗壮直刺;小枝棕绿色,密生棕色短柔毛。2~3回羽状复叶,叶长可达1m,叶柄粗壮,灰白色或暗紫色,密被棕色短柔毛和疏生皮刺;小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7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不规则重锯齿,网脉明显,两面无毛;小叶柄长2~4mm或无。伞形花序多数,集成大型的圆锥花序,总花梗密被棕色柔毛;苞片披针形,长3~4mm,膜质,外面密被棕色柔毛;花梗长约1cm,密被棕色柔毛;花萼杯状或倒三角状锥形,长约1.5mm,无毛,边缘具5个三角状小裂片;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1.5~2mm,先端尖,淡黄色;雄蕊5,花丝长约5mm,花药卵形,长约1.2mm;花柱5,长约1.5mm,中部以下合生。浆果球形,直径约3mm,黑色,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img105

白背叶楤木植株

本次在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调查测得平均高度180cm,冠幅平均70cm×80cm。小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平均7cm,宽平均3.5cm。

img106

白背叶楤木果

二.自然分布状况

白背叶楤木生于宁夏六盘山山坡杂木林或林缘地带,广泛分布于泾源县东、西两山、二龙河、老龙潭、梁天峡、红峡、西峡、秋千架以及东山坡、和尚铺等地,多生于阴湿山区林缘杂灌木丛中。2006年9月20日在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小南沟测得自然生长状况5株/亩。

三.生境及群落分布

img107

白背叶楤木生境

宁夏泾源县地处东经106°12′~106°30′,北纬35°14′~35°38′,年平均温度5.8℃,≥0℃的积温2671.2℃,≥10℃的积温1925.0℃,年降雨量650.9 mm,年蒸发量1426.5 mm,干燥度1.02,生境为中生。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小南沟,位于泾源县西5km处,地处东经106°16′39″,北纬35°29′38″,海拔2083m,坡度45°,所处群落为林缘灌丛,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土壤肥沃。群落含有植物47种,隶属于20科:忍冬科、松科、壳斗科、蔷薇科、卫矛科、小檗科、毛茛科、木樨科、山茱萸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车前科、茜草科、豆科、龙胆科、百合科、十字花科、薯蓣科和旋花科。群落结构分为四层:第一层乔木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高度5m,分盖度3%;第二层灌木层有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等,高度1~2m,分盖度均为1%;第三层草本层主要有无毛牛尾蒿(Artemisia dubia var.subdigitata)、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草地凤毛菊(Saussurea amara)等,植株高度为42~62cm,分盖度1.5%~3%;第四层以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为主,植株高度6~15cm,分盖度3.5%。群落中主要伴生植物还有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蒙古荚蒾(Viburnum mongolicum)、水栒子(Lonicera ferdinandii)、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光叶珍珠梅(Sorbaria arborea var. glabrata)、红瑞木(Cornus alba)、黑果栒子(Cotoneaster melanocarpus)、美丽悬钩子(Rubus amabilis)、水杨梅(Geum aleppicum)、茜草(Rubia cordifolia)、羽裂华蟹甲草(Sinacalia tangutica)、草芍药(Paeonia obovata)等,总盖度86%。

四、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及开发前景

白背叶楤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嫩枝叶可做蔬菜;其根及根皮均可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利尿消肿、补气安神及保肝作用,同时,也可治疗跌打损伤、肝炎、神经衰弱、糖尿病、水肿等症。在我国东北,由于富含齐墩果酸,初春萌发的嫩芽,已被广泛作为饭店宴席上公认的名贵山野菜,出口日本等国。白背叶楤木的嫩芽、根皮、树皮中大约含20多种氨基酸,2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锰、钛、镍、铜、钴、锗等的含量很高,特别是锗,大约是人参的4倍。有机锗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脂质过氧化物,消除自由基,防治老年性疾病的作用,锗在体内能富集氧,提高器官的血糖供应等。种子含油量约20%,可制肥皂。

img108

白背叶楤木

五、濒危原因及保护建议

由于采集药材和道路修建等因素,其种群数量有所减少。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工栽培和天然树林人工补植技术,增加种群数量,进一步做到可持续的合理开发利用。

img109

白背叶楤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