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党的组织

建设党的组织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派人到东北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党的组织。以后,中央又派人潜入东北,建立了零星的党的地下组织。因此,东北地区党的组织,基本上是1945年日本投降,我们进入东北后,重新建立起来的。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和发展,是同东北的解放战争、根据地建设密切结合进行的。党中央的这一指示,为东北地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原则。1946年5月中旬,东北局迁到哈尔滨后,哈尔滨市曾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接管理。

东北是我们党开始活动和建立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派人到东北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党的组织。1927年成立满洲省委。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领导东北人民组织义勇军、抗日联军等武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但因敌人过于强大,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抗联部队被迫于1942年撤退到苏联境内。以后,中央又派人潜入东北,建立了零星的党的地下组织。因此,东北地区党的组织,基本上是1945年日本投降,我们进入东北后,重新建立起来的。

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和发展,是同东北的解放战争、根据地建设密切结合进行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5年9月我党进军东北,到1946年7月东北局扩大会议;第二阶段从剿匪、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到1948年初平分土地;第三阶段从1948年初开始公开建党,发展互助合作、组织大生产运动,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松江省的建党工作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1945年12月,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要在清算汉奸的斗争、减租和增资运动、生产运动中“建立党的核心”,“建立群众的武装和人民的政权”,并应“从人民群众中培养出大批积极分子和干部”,“特别是争取工人和知识分子”。党中央的这一指示,为东北地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原则。

我们进入松江省初期,由于在军事上敌强我弱,国民党在正面乘我立足未稳之际,向我们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派遣大批特务进入北满地区,收编、组织土匪武装,严重威胁我们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而这时东北人民还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对共产党持怀疑、观望态度,群众尚未发动起来,党的影响与历史很浅,新干部与积极分子太少,知识分子亦无启蒙教育,建党工作缺少群众基础。我们决定这一时期“建党方针应是严密、慎重和个别发展”。

1945年11月19日,松江省发出指示,当前全省的任务是集中搞军事,消灭叛匪,打开局面,取得阵地,中心工作是搞武装斗争。因而,对党员的发展,我们采取控制发展的方针,按照在“斗争中发现,个别考察,秘密发展”的原则,发展了少量党员。到1946年2月底,北满发展新党员1000人左右。

1946年4月,东北局作出《关于发展党的指示》,指出:“为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必须有强大的党组织。现在应该注意在斗争中大量的慎重的发展党员”,要以工人、农民、店员为发展对象,特别强调要在大企业、大工厂、大商店,以及学校和农村的较大村屯发展党组织,“首先,要在这些地方建立起党的堡垒”。

对这一指示,陈云同志对我说:根据目前的情况,“大量和慎重”要认真研究。我们分析后,根据东北的情况,我提出“在地方上,必须是在斗争中表现坚决与自觉服从群众团体纪律,又为群众拥护的积极分子;在部队中,必须是战斗英勇,而又是反逃亡模范者,才能吸收为党员”的意见。(24)陈云非常赞同。

随着剿匪斗争、反奸清算的发展,群众中涌现了一些积极分子,这为发展党的组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之后,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武装了农民,建立了农民的自卫队和县、区队,改造了村屯基层政权。到1946年末,松江省发展党员2400多名,并由省委、部队党委老干部直接掌握。数量虽然少,但建立起了党的核心,并为以后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946年7月,东北局会议上通过的“七七决议”中提出:“随着运动的发展,必须吸收在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加入我党,并在农村建立党的堡垒——支部。”《决议》明确规定了发展党的路线和任务,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在土改运动中,党的组织得到快速发展,至平分土地运动前,松江省农村党员发展到5000多人。(25)

这当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对政策掌握不稳,过早地提出“大量发展”,出现了如“派任务”、“突击发展”的现象。有些干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条件掌握不严,致使一些不够党员标准的人和一些坏分子混入了党内,从而造成党内成分不纯的问题。对这些情况,我们发现后都进行了制止和批评。

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建党也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哈尔滨市是松江省的省会,省委副书记钟子云兼任市委书记。1946年5月中旬,东北局迁到哈尔滨后,哈尔滨市曾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接管理。1947年8月之后又交松江省领导。

在我们进入城市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有不少同志往往用对农民的观点来看待工人,以农村工作的经验来对待城市。对于在城市中应该依靠谁的问题,认识不明确,没有能够把在工人中发展党员作为重点,却把重点放在街道贫民中,这就影响了东北城市建党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工人中的建党工作。如哈尔滨市,日本投降时有人口76万,据1948年1月统计,全市新发展党员只有597人,其中工人只有212人。1948年3月,东北局明确提出,东北地区党的工作重心要逐步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加强城市党的工作,首先是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到这年末,哈尔滨市产业工人中发展新党员845人,比原来增加了三倍。(26)

东北地区经过两年多的反奸清算、剿匪、土改斗争,以及支援前线和生产运动,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党的力量仍然还是不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还处于秘密状态,党的发展还处于初创阶段。根据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1948年的公开建党,把东北地区党的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

1948年2月,周恩来同志代中央起草的《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中指出:“以经过党的支部,邀集党外群众参加的会议,共同审查党员及干部的方法,为最健全的方法。”“除尚未巩固的新区外,一切党的支部,均应公开。”这为根据地党如何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公开进行建党指明了方向。

这年春,松江省开始公开建党。这时土地改革已经胜利完成,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根据地也比较巩固了,公开建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公开建党就是将党组织在群众中公开,走出秘密状态,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和思想;公开在贫雇农、工人、知识分子中,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入党。

在此以前,群众虽然知道共产党领导穷人翻了身,但是对什么是共产党不太了解。有的说共产党不是“凡人”,有的以为老干部、八路军就是共产党,或入了农会就是共产党,有的说共产党就是穷人大伙在一块生产。经过学习,这些人才恍然大悟。他们形象地说:共产党员就像大板车上的钢轴,没有它大车一步也不能走。我们又让群众检查“钢轴是否生了锈”?生了锈的要擦干净,不合格的就要去掉。在充分进行了公开建党的教育后,就公布党员名单。在召开的群众大会上,群众的情绪紧张到了极点,都好奇地要看一看共产党员的面目,人们屏气静息地听着每一个党员的名字。当宣布到某个党员的名字时,群众议论说:“好样的!真正的钢轴”。在审查会上,党员报告自己的历史、工作和思想转变过程,对自己的缺点作自我批评,接受群众评议。群众既赞扬党员的优点,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这使党员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也使群众通过党员了解了共产党。

公开建党广泛地扩大了党的影响,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迅速壮大了党的组织,巩固了人民政权。

1947年7月至9月的全国土地会议,除了提出将一切土地加以平均分配的政策外,还提出解决党内不纯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10月上、中旬,在东北局召开的北满省委书记联席会议上,对党内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干部从“七七决议”后,下乡发动群众,经过一年多艰苦的战争和土改斗争,受到了锻炼,增强了群众观点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但是,有些干部身处城市环境,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袭到党内来的影响,容易产生贪污腐化思想。同时,东北有大块的根据地,又是处于胜利发展的局面,容易产生自满松劲情绪,以及盲目乐观与和平享乐的思想。

为此,会议提出:“整党的目标是以巩固和提高党的阶级思想的纯洁性,能实行彻底平分土地与争取战争胜利为准绳”。“东北整党的重点应放在整关内来的干部上”。

1947年12月,东北局在《关于1948年任务的决定》中指出,整党即整顿党内思想和作风,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改造小资产阶级意识,反对官僚主义军阀作风。要上下结合展开思想、作风、生活方面的检讨批评,把全党思想提高到新的认识水平上。在审查干部成分时,首先弄清思想,不要变成一般的清洗运动。

松江省在整党中,始终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发扬民主,依靠群众,防止了宗派主义与整人的倾向。采取小会酝酿大会批评的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新党员,普遍进行了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的重点教育。

各级领导带头参加整党,形成了先上后下,由下而上,从领导到群众,从老党员到新党员的自觉整党运动。经过整党,清除了混进来的不良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改进了党的作风,提高了党员的素质,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提高了党的威信,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党的组织得到提高。

哈尔滨是一座既繁华又杂乱的城市。19世纪末,沙俄势力进入到哈尔滨。十月革命后,大批沙俄贵族、官宦、资本家、地主等逃到这里聚居。他们把这里建成了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完全是一派西洋风气,被称为“东方的小巴黎”。日本人侵占东北后,这里就更加混乱不堪了。

我们的干部大多是来自根据地和农村,很多人没有见过这种场面,除了参加工作队下乡去的同志,留在哈尔滨工作的,其中有少数人,经不起诱惑,受不住考验,不同程度地腐化起来。

1947年8月,哈尔滨重归松江领导后,我们请示东北局处理了一批腐败分子和犯错误的干部。我对在哈尔滨市工作的省、市干部说:哈尔滨市的干部生活倾向要检查一下,有的在向腐化方向发展。各机关支部要开会传达对犯错误干部的处理,要讨论,提出的问题要作结论,要解决思想问题。省委还要派人检查,不这样来处理,将会有更多的干部犯错误。

我们要求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注意个人的思想倾向,防止跌入腐败的泥潭,并要求各级党委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要带头检讨、检查自己,组织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次处理,对各级干部震动很大,对后来工作起了警示作用。

194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1948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的指示,鉴于平分土地中,在整顿党的队伍时发生的错误,中央对整党工作重新作了部署,规定了一系列正确政策。

东北的党组织是在激烈的战争和土改、生产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但党员是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和提高,新建的支部需要学习如何开展工作,党内生活和工作制度亟待建立。这样,东北的整党就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就是整党同发展党员相结合,整党中对党员的教育和加强支部工作相结合,以此巩固和提高新建立起来的党的组织。

9月,松江省和北满各省开始了整党。农村整党的任务是巩固土改成果,支援战争,发展互助合作,加强农业生产。

整党的目的是围绕这一任务,使支部学会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提高党员觉悟,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支部领导。

整党过程是教育党员的过程,是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更加团结的过程,也是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监督的过程。

整党的指导思想是依靠支部进行,而不是跳开他们,这样就避免了平分土地整党时出现的“搬石头”、“跳圈子”等错误,把整党与党的建设融为一体,党的质量明显地得到提高。

从关内来的大批干部和原抗联的干部,是东北地区党的骨干,是开辟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核心力量。在建党建政中,以这批干部为核心,建设起了一支强大的干部队伍。

我们刚刚到北满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干部。松江省从关内来的党政民地方干部仅有60来人。

陈云同志几次指出:东北建党建政要首先健全好关内来的干部。一是要克服在和与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要有长期的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二是在组织上健全党内生活制度。

在进入东北的干部中,有一个先来后到的问题。先来的干部由于工作急需,无论是部队,还是地方,有些同志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但在现实斗争中证明,有些同志的工作经验和本领,与他们担任的职务不相称,其中有些同志还自以为“功劳很大”。当大批干部到来,组织上要按工作能力重新分配工作、调整职务时,有些人就想不通了。党内因此发生了争论,造成无原则纠纷。罗荣桓同志说:“由此又产生了组织问题上的争论,究竟是克服山头还是单纯地平均主义地照顾山头。按照后者那样照顾,不仅山头愈照顾愈多,而且出现了码头。我们是为了克服山头,而不是为了山头林立。如果山头林立,不用敌人打,自己就搞垮了。”(27)

针对这种情况,陈云同志提出必须以组织性、原则性加以克服。提出了党内生活的“三原则”:1.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2.党内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3.每个党员都有在党内充分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权利,但又必须有服从组织决定、积极工作的义务。(28)

1947年,东北各级党的领导机关,都以不同形式召开会议,解决老干部在组织上的非原则问题和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从而明辨了是非,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为广大新干部树立了好的榜样。

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党要在东北生根并战胜国民党,还必须大量地培养和提拔本地干部,这是东北根据地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早在1945年底,在宾县时,松江省就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我担任校长,林立具体负责组织和教学工作。我也常去给学员讲讲课。松江工委还下发了《培养青年知识分子和开办学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也开办训练班,培养训练本地区、村干部。后来又办了省委党校,各县也开办了各种训练班,把培养和提拔本地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之外,省委还派出人员恢复了各县的中学,大量培养知识分子,吸收他们参加土改运动,经受锻炼。在开展土改、建立根据地的各项斗争中,首先注意发现和培养工农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然后从中选择优秀人员,提拔成基层干部,再从优秀者中选拔担任新建区、村政权、农会、自卫队等组织的领导。

1946年6月,北满分局与东北局合并后,东北局给松江省调入了一些干部,这时全省已有关内来的干部285人。在这些老干部的努力下,到1946年末,全省已培养新干部7000多人,其中脱离生产的有2026人,不脱产的农村干部5209人,还有一些在学校工作的知识分子干部、军政干部、财政干部很多还未计算在内。(29)

1947年8月,在“砍挖运动”和“煮夹生饭”中,省委要求各县委,必须把区干部的培养与提拔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在“煮夹生饭”的同时,要求陆续把每个区的关内干部抽调出来,换成本地新提拔的干部。现实证明,老干部不离开,新干部就提不上来。省委要求:“首先是多提拔副职”,在实际工作中使他们逐步提高。“在大胆提拔区干部的同时,对于各县现有的工作队问题,亦必须进行清理”。这些,我们在省委指示中都作出了强调。

1947年底,省委在《关于平分土地中几个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了“整顿队伍与干部问题”。这实际是在审查干部时,也对地方党组织进行整顿。我们“确定审查干部是从提高与爱护干部出发,为了便于发动贫雇农为出发点”。对于干部中存在的严重毛病,不能熟视无睹。但是,对处理干部,要求各地要“采取慎重态度,切忌主观和教条。至于采取什么方法来审查干部,各地应从具体情况出发,一般来讲,应当在发动贫雇农的斗争中结合审查干部”。“对阶级异己分子及三番五次说服教育不改者,包括县、区各级老干部,应严多于宽,丝毫不能妥协,下决心来挽救他们。但两者不能一概而论,应有所区别,务必要看具体情况”。

对有问题干部的处理,省委明确指示:“应一律停止打杀干部。一定要杀者,村屯干部应经县委批准,区以上的应经省委批准。”

关于新干部的思想教育问题,我们认为贫雇农起来后,涌现出一批新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低,但是许多事要靠他们来做,因此,感到加强对他们的教育非常必要。我们要求各县要有计划地办训练班、办冬学、办夜校,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他们。这些是根据在陕北根据地时的一些很有成效的做法提出来的。

1948年2月中旬,省委在《关于目前群众运动的指示》中,提出“整顿组织,培养干部”问题。强调:“在运动中,区村干部经过群众审查,建立群众监督干部与干部必须受群众监督,向群众领教、学习的制度”。“目前,村贫雇农大会的组织形式仍可继续(中农可参加),他是村的最高权力机关,一切关系大多数人民的事,带有决定性的问题,均需经全村贫雇农大会讨论决定”。

对知识分子,强调“要根据东北局对知识分子的决定精神,慎重处理,不要轻易洗刷。除有杀父之仇,坚决反对我们的特殊情况外,各中学内地主富农的子弟,如因家庭被斗而无力求学的,县委应当研究妥善收容办法。只要是在政治上愿意进步的,都应有计划培养、使用,不应轻易地使其失学、失业”。(30)

1948年春,各地普遍建立起农村党支部:全省有450个,党员有6000多名。各地、县、区政权,在平分土地后期,都经过了民主改选,在贫雇农为核心的农会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区、村两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基层政权都吸收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中农参加,巩固了贫雇农和中农的团结,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

松江省大批新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松江省党组织和各级政权呈现出了一派生气勃勃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